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淡水]滬尾砲臺

P1080899
1885年(清光緒11年)清法戰爭結束後,劉銘傳眼見臺灣防衛的重要,1886年(清光緒12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Max. E. Hecht)建造這座暗砲臺。1985年(民國74年)指定為國定古蹟。
P1080902
砲臺入口上方有劉銘傳親題「北門鎖鑰」四字。
P1080905
滬尾砲臺入口的大木門,是1991年(民國80年)修復工程進行時所做。
P1080907
砲臺中央廣場除了是操兵訓練用外,原本廣場有舊有建築的地坪與基礎,證明早期有建築物存在。滬尾砲臺是四方形,有土垣、壕溝、砲座、子牆、甬道與廣場。砲座和子牆是以昂貴的鐵水鑄造1889年(清光緒15年)安裝四座大砲,分別是12吋、10吋的阿姆壯後膛砲各一座,8吋克魯伯後膛砲兩座,現在都已不在。地上還有日治時期像車輪餅的砲座痕跡,以及國軍在1945年後駐守的印記。
P1080909
砲臺的砲臺下方的甬道,是士兵的寢室、辦公室、儲藏室、放彈藥和活動空間,之間都是互通的。當然若有砲擊時,也有防衛作用。

砲臺兩側的淡水忠烈祠與臺灣高爾夫球場,也有悠久的歷史,忠列祠前身為淡水神社;而臺灣高爾夫球場在日治時期即成立。對了,前篇和我一塊走的流浪狗,在陪我走到滬尾砲臺參觀後,就不見蹤影。

滬尾砲臺
臺北縣淡水鎮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