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漢寶德《如何培養美感》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68"]無標題 漢寶德《如何培養美感》[/caption]
看這這本書,書中直接點出為何很多人沒有「美感」,其實就是沒有從小養成,可是這個「養成」卻又不是刻意的,而是應該像小嬰兒呀呀學語一樣的自然,自然到融入生活裡。從小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周遭就多接觸美的事務,無論是戶外的風景,與人有相關、接觸的服飾、器物、書畫等,從不到的視覺觀感、質地的觸感去累積,無形之中就能多少擁有一些經驗值。但是,書中也挑明的告訴我,原本所謂美感是源自皇室貴族才有,只是在西方後來有向下傳遞中產階級,造究後來的底蘊。然而在東方,當皇室和貴族的美感,還來不及向下傳遞時,就硬生生的接收了西方流轉而來的美感。不知道是否因為如此,我們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所以在美感上,也產生了斷層。但是,在民間同樣仍有質地、觸感為主的美感,例如陶器、織布服飾之美,不同於所謂皇室與貴族的美感。但是,這樣也是經過時光與文明演進過程的轉變,原本屬於上流階層的美感,過一段時間就流傳在民間,並且保留了下來。漢館長從不同的角度和生活相關的物件,提出美感的接觸、養成和變化,自然也讓人瞭解到美的演進與生活的經驗質累積有正相關的關係,無論是上流階層、中產階級或市井小民,其實都有美感,只是表現出來的是不同層次的,只是,這沒有所謂的高尚或低俗的分別。縱使在被大多數人批評為最沒有美感的臺灣,其實,自小處起只要用心,仍是可以發現美感,並且逐步改變的。詳細閱讀完這本書,才曉得原來這本書的出版,與前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有關係,也說明當時為何會舉辦不少生活美學相關的講座與工作坊。

說到自己,雖然也喜歡欣賞美的事務,但是,追究起來也是自己隨時年歲增長稍有累積,但是,不曉得是否與「斷層」和「流轉」有關,常常只要再深究,卻感覺像是找不到源頭,有時也會陷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也許只是我自己的問題,在各方面的多元涉獵上,還嚴重不足吧。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