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猢猻木 Baobab Tree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68"]無標題 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樹德公園猢猻樹。[/caption]
那天散步,經過公園時,在對街看到這樹,我覺得很眼熟,印象中在Discovery看過介紹,是在非洲、馬達加斯加才有的樹,而且在乾旱時,葉子會掉光光。由於這樹的形狀實在太過奇特,在非洲大草原上實在太顯眼,再加上它的樹皮看起來會亮亮的,雖然,只看一次印象很深刻,即使樹名沒有立即想起來。在對街時,就先拍了照片。等到回程時,看了圍在樹身上的牌子,是猢猻樹(Baobab Tree)啊,而這一棵已經被臺北市列為保護老樹了。看了樹牌上,學名標記是"Adansonia digitata L.",樹木編號是308,查詢臺北市文化局受保護老樹查詢網頁,經過確認是我看的這一棵樹無誤。再比對維基百科網頁的資料,原來猢猻木有好幾種,有的分布在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澳洲等地,而樹德公園這一棵則是原產非洲大陸的。就分類學上來說,它是錦葵目木棉科猢猻樹屬的植物,共有8種,非洲大陸1種、馬達加斯加6種、澳洲1種,由此可見馬達加斯加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和物種特有性很高的地方。,猢猻樹可以長到5-30公尺高,樹幹很粗,直徑可以到7-11公尺,通常可以活500年,但是,常說要算將的年齡,可以用年輪來算。只是,猢猻樹卻是沒有年輪的樹,只能用同位素定年法,來算出它的年齡。

這樹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就是它旱季掉光葉子的時候(臺灣可能是天氣太冷,所以落葉),像是倒栽蔥的樹,原本是樹枝的地方,看起來像倒過來的樹根。所以在英文裡被叫為倒栽樹(Upside-down Tree),這樹很受非洲人的尊敬,被稱為「生命樹」、「生之母」或 「母親」,也因為比其他樹高,又叫「樹王」。在非洲神話的傳說,猢猻樹是被種反了的樹。

而這樹被非洲人稱為「生命樹」或「母親」是其來有自,由於這種從樹葉、樹枝、樹幹到樹根都可以運用,樹幹有儲水作用,可以儲存12萬公升的水,又叫「瓶子樹」,乾旱時葉子會掉光,減少水分散失。靠著樹幹的水分,等待下一個雨季(也許是因為這樣的關係,所以沒有年輪?)。曬乾的果殼可以打擊樂器、葉子可以煮來當菜吃,或磨成粉變成調味醬。開花期是每年5-8月,傍晚開很大的白色花,花本身是甜的,可以做為飲料和糖果。橢圓形的果實有足球那麼大,外殼非常堅硬,種子沒一定的排列順序,也沒有一定的形狀,種子也是非常堅硬的。種子水份不多,風味普通,不是好吃的水果,但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鈣質。由於狐猴愛吃它的果實,又被稱為「猴麵包樹」,歐洲已核准自非洲進口果實當作食品的調味或添加物。樹皮的纖維,可以編織做繩索、籃子、墊子,也可以用來織布。早期還拿來當作牙刷和抓癢的「不求人」。對非洲人而言,樹葉、樹皮、樹根是可以作為藥用的。

只是我很好奇,臺灣為何會引進猢猻樹種植?而公園這棵被保護的至少已有60年,只是種植的原因為何,也不太清楚,好奇的查詢臺北市猢猻樹的種植分布,網頁呈現的資訊北投區最多,其他大同、大安、文山、中正、信義、萬華、內湖也有零星種植。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大龍街89-1號(樹德公園內,協天宮旁)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