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辛永清 安閑園の食卓 私の台南物語 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府城的美味時光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68"]R0048743 辛永清 安閑園の食卓 私の台南物語 台南安閑園的飯桌 府城的美味時光。[/caption]
原本,以為這本書我得花好幾天的時間才能看完,尤其是在剛讀完前一本書之後。想不到,我竟然花半天不到的時間就讀完。因為辛永清的文字很溫暖、細膩,細節清楚而且讓人讀來誠懇,真的很有吸引力!這本書當初在臺灣發行時,我就極有興趣想找來一讀,一直沒時間,因為書看不完,直到最近才借了這本書,難得的是,還是借到一本完全沒人借過的新書!看完這本書後,我真的覺得,還好臺灣有發行,不然沒看到真是可惜了。因為這本書原本是1986年以日語在日本發行,在初版發行後25年,才又發行文庫本,然後,聯經發行人林戴爵到日本時,發現了這本文庫本,於是找上日本的出版社,洽談在臺灣出版的可能性。再找上劉姿君翻譯,最後,才在臺灣問市。

看完之後,我對辛永清,以致於從她的父親辛西淮等家族的故事,都充滿好奇,還特地上網查詢。原來辛家是臺南的大家族之一,辛西淮曾在日治時期於總督府擔任要職,後來也有從事政治、社會等事情。兒子也擔任過臺南的議員、市長,最小的女兒是聲樂家,一個女兒嫁給醫生世家,還經歷過文革等事情,以及興南客運與辛家的關係。而作者辛永清則在日本憑一己之力,以烹飪在日本教授中華料理開出一片天,但是,背後的心酸和辛苦卻是不足對外人道。本書的重點在於作者回憶出閣前,家中經歷過壽、禮佛、血液、內臟料理、珠寶婆、醫生、姊姊的婚禮、鄰居的料理和住家、素宴、廚房等,將她小時候至少女時期的所見所聞細膩呈現,例如食材的挑選,處理過程,烹調技巧,用餐的禮儀,談話與互動的規矩,招呼與禮節,傳統的家庭與規範的細節、過程和原因,以及教育小孩的言教、身教等,都呈現其中。雖然他們是富貴人家,但是沒有驕縱之氣,而且從容有禮,應退得宜,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媽媽會種菜、養雞、劈材,姊姊還要會殺雞才能出嫁,也不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之人。對於一個家庭的空間、用途、動線,也有一定的規矩,是有一定的原因。而且,辛家的熱情待人和尊重,也在書中呈現,無論是對僕人的朋友,只要還沒吃飯,無論何時,均能準備出能端得上檯面的食物。同時,書中也精彩呈現當時的政治、社會的狀況,透過她精闢的文字,完全呈現當時的情景。雖然辛家歷經日治與國府時期,但是從辛西淮嚴格要求傳統文化的延續,無論是傳統禮俗、語文、宗教、姓名等,都嚴格遵守。也難怪,當日本戰敗,辛西淮會在佛堂之中痛哭,喜極而泣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但是無端的入獄,最後也讓辛西淮不問世事,這與大多數人在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時期有一定的關係,並且呼應。

同時,我也佩服辛永清一個人在日本,獨自工作撫養小孩,為的是不想帶給家人困擾。同時,從她與兒子的互動,也可以看出,言教、身教以身作則的重要性,同時也把她從小接受的規矩、禮儀,完整交付在兒子身上。透過這樣的回憶,也成為支持她在異鄉生活的支點。畢竟,那時一個人在異鄉生活,帶著小孩,是非常辛苦的。然而,學習音樂的她,卻以從小在廚房跑進跑出,認真的觀察,無論是聽過、吃過或做過,她幾乎可以絲毫不差的完整呈現,這的確是有料理的天份,好佩服!想必這樣的做菜是快樂的。看完這本書,好想看看他們變成銀行的舊公寓,還有已經荒蕪的安閑園在臺南的哪裡?

在查詢閱讀相關資料時,意外查到一篇部落格,格主與作者的妹妹認識,記錄有關辛永秀的回憶哲事。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真是愈讀愈有味。而且書中的料理,一看就懂,讓我也好想有空自己來做呢。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