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新北市八里區]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無標題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建築。[/caption]
那天,前往位在新北市八里區八里汙水處理場隔壁的十三行博物館。與該館的館員、志工、實習生分享解說技巧與實務。那天在前往途中,我思考一下,原來這是我第二次到十三行博物館。第一次,就是他們剛開館的那一年,2003年呀!他們4月開館,而我才剛到博物館上班,所以我還找時間去十三行博物館看展覽。不知不覺,都過了這麼多年。那時,還要門票,如今卻已經完全免費,當時剛開館,人很多,看展品都要一個接著一個才能看完。那天,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照片中這棟建築也是讓人印象深刻,尤其宛如鯨背的那一面。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的,2002年得臺灣建築獎首獎,2003年得遠東建築獎首獎。當然,建築的語彙,說明了八里早期是討海的生活,以及被山、海環抱的關係。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無標題 追古溯今─下罟坑地區標本特展裡的青花菊圖紋碗。[/caption]
雖然,只是一個青花碗上的菊花紋圖殘片,但是真的很吸睛啊。這個展覽裡面的收藏,是八里在地的居民經過20年的蒐集,最後全數捐贈給十三行博物館,而下罟坑這個地名,說明了原本這裡的捕魚生活,採用牽罟的方式。而在這裡出土的文物,除了十三行文化,大坌坑文化、植物園文化、圓山文化、訊塘埔文化都有。可見,八里這個地區是個很早就發展的區域了。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68"]無標題 重返十三行常設展。[/caption]
這是常設展「重返十三行」,看到這個考古挖掘坑,真的會很有感覺啊。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68"]無標題 人面陶罐。[/caption]
在十三行文化裡,這個人面陶罐真的讓人印象深刻,也成為這個博物館很重要的Logo。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無標題 城濠內的故事:湖北省博物館藏長江中游史前考古文物展。[/caption]
湖北省博物館在十三行博物館的特展,以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時代考古文物為主。右邊那太陽人的圖案還蠻特別的,不知道是象徵祖先或祭儀上重要的圖案。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68"]無標題 彩陶單耳大杯。[/caption]
在這個展覽中,我最喜歡的文物之一。這個彩陶單耳大杯上面的彩繪紋很美,這樣的杯子,如果是馬克杯多有質感啊。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768"]無標題 薄胎彩陶杯。[/caption]
另外,旁邊小的「薄胎彩陶杯」是我喜歡的文物之二,這個拿來喝咖啡或茶也不錯厚,同樣,杯子上的紋路很漂亮,而且看得出來畫得很細膩。重點是,薄胎耶!技術之好的。

回過頭來,正題的課程分享,在針對學齡前、後的小朋友,以及銀髮族的解說、表達方式,讓館員和志工不太能接受,畢竟要改變解說的方式,臉皮要像臺北城城牆一樣厚,有時又要用高八度拔尖的聲音,誇張的肢體動作和小朋友們對話,彷彿自顧自的在那裝瘋賣傻,只是簡單的示範,很多人一開始都看傻了眼,直呼為何解說員要變成這樣?重點是,一個主題,自己要能配合觀眾的需求,如時間、年齡、人數、參觀重點等自行去調整,還要引起人家的興趣,其實本來就要下很多功夫,除了既定課程,長期以來的自我學習是有一定的必要性。也許,身在臺博館的好處,就是因為學齡前、低年級和混齡的團體夠多,有時也會有被要求以閩南語導覽,或許是如此,才能思考如何吸引小朋友們的注意吧。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