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館長導覽
原本接待貴賓的空間
家人的生活空間
是圖片,也是紙喇叭
早期的公文與紀錄
觸控設備
地上的線條,顯現的是原本洋館的隔間
投影機,也是另一種數位相框的概念
公務護照
公事包
孫運璿先生中風後的復健室,原本的復健用的欄杆還留著
原本和室的房間,展示孫運璿先生的文物
洋館的另一個空間
用觸控螢幕呈現日記
原本孫露西教授的房間,呈現後來孫運璿先生復健的生活
孫運璿先生中風後的房間
洋館的模型
城南地區平面圖
和館的結構模型
鬼瓦
木摺壁
洋館的模型是可以動手的
整個宿舍的鳥瞰模型
新館,作為行政和公共空間,原址是司機住宿處十月,出席了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辦理的課程,主要是大館與小館的交流,不過卻聽到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建築的歷史與過程,還有修復過程的點滴。更開心的是,還有館長的親自導覽,帶著我們了解整個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的整個展覽和故事,而且也讓我們瞭解到,整個展覽在使用科技設備上的充分,以減少輸出的使用。相對的,我也很好奇,設備的維護和復原的便利性。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建築的模式和鬼瓦,不僅可以觸碰,而且是可以分別拿出來的,就可以很瞭解這個建築空間的分布和結構。
整個館區很安靜,而且綠茵處處。旁邊就是植物園,更有寧靜的氛圍。而且,我覺得從這裡進植物園感覺更好呢!這個館是平常休假可以來走走的地方啊。附近還有一些故居可以走走。
電話:02-2311-2940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捷運小南門站3號出口)
開館時間:10:00-17:00(星期二~日)星期一休館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