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牛車水街道上,也許是中午吃太飽,或著是下午氣溫蠻高,人都變得有些懶懶的,想找個店坐來下休息一下,喝杯咖啡也好。走到牛車水美食街附近,剛好有家「南洋老咖啡館」,在這裡休息一會兒,喝喝不同家的新加坡咖啡。從外觀看,頗具規模的店啊。
喝咖啡的下午茶時光。

走到店門口,騎樓地板上的文字,招呼你進去咖啡呢。
新加坡的咖啡術語。

到新加坡,想喝咖啡,千萬要入境隨俗,學幾句「新加坡咖啡術語」,否則會不知道要如何點咖啡,而字面上的字義和我想的完全不同,每個字都有其特定涵義。
新加坡的咖啡豆外表有糖、牛油。

傳統的新加坡黑咖啡,與我們一般喝的黑咖啡,是不同的。在下鍋前,還要放入糖、牛油,讓咖啡均勻裹在咖啡豆外表,而呈現一股滑順、溫和、微甜和有牛油香氣的新加坡風味咖啡。
在新加坡喝咖啡,常見的傳統青花瓷咖啡杯。

在新加坡喝咖啡,如果是當地的傳統咖啡店,一般會看到這樣的青花瓷咖啡杯,杯壁頗厚,有一定的保溫效果。
青花瓷咖啡杯與沖泡咖啡的相關器具。

在新加坡都當地的傳統咖啡,照片中所見,都是會使用到的沖煮咖啡器具。至今,都還在使用呢。
新加坡早期烘焙咖啡豆的照片。

瞧!這是早期新加坡烘焙咖啡豆的照片,用的是火炭去烘烤的。
早期的磨豆機,還有各式沖煮咖啡的器具。

這張照片中拍攝的,最吸引我的是圖右的這個磨豆機啊。應該是店家的收藏,可是非賣品哩。由右往左,是各式咖啡沖煮器具。
看到這裡,有沒有人覺得很奇怪?我不是去喝咖啡的嗎?怎麼到現在還沒看到一杯咖啡?這家南洋老咖啡館,除了是一家咖啡店外,也利用店裡的空間,將新加坡傳統咖啡,早期的一些器具在店裡展示,呈現出一個小咖啡博物館的概念。除此之外,接下去看,還有除了咖啡以外,早期新加坡的一些市民生活的攤子,類似大排檔的,甚至是早期店家擺設模型。新加坡由於地小人稠,很多早期的歷史會隨著都市更新而消失,除非是還有持續在經營,否則不是轉型或就此消失。能有模型讓人遙想當年的情景,也是一種不得不的方式了。這些模型雖迷你,但是做得很精細、精緻啊。
雞飯攤。

雞飯攤,指的就是賣海南雞飯的攤車。
粥攤。

賣粥的攤位,臺灣還有類似,只是變成了不鏽鋼,賣麵、飯、粥各式各樣都有。
釀豆腐攤。

釀豆腐攤車,不知道釀豆腐的攤車,賣得是什麼樣的食物呢?
燒臘攤。

賣燒臘的攤車。
水果車、水果攤、新鮮蔬果。

賣蔬果的,有水果車、水果攤,還有蔬菜的。認得出來哪些水果和蔬菜嗎?
點心車。

點心車,有看到燒賣、蝦餃嗎?這樣的點心車,食物看起來真好吃啊。
咖啡車。

咖啡車,賣得是新加坡的傳統咖啡,圖左,有炭火爐,在烤土司耶!旁邊有牛油哩。
咖啡店。

早期的咖啡店裝潢和陳設,看到沖咖啡的器具了嗎?還有美祿呢。
營業用煮咖啡的機具。

這個煮咖啡、燙咖啡杯的機具,在現在的新加坡的傳統咖啡店還看得到,而且還有在使用哦。
烘焙咖啡豆的機具。

烘焙咖啡豆的工具,和前面的照片裡是一樣的。這是可以轉動的,才能讓咖啡豆均勻受熱。
咖啡壺。

新加坡傳統咖啡使用的咖啡壺。
咖啡盤、咖啡碟。

青花圖案的咖啡盤與碟。
青花瓷盤。

仔細看,這個青花瓷盤上畫的可是在歐風庭院裡喝咖啡下午茶呢。
早期日常生活用具。

在這家南洋老咖啡館,也展出新加坡早期的一些生活用具和器物。
早期籌備結婚婚禮相關物品。

這很清楚吧,都是結婚要準備的東西啊。
娘惹瓷與蓋盅。

這裡的東西都是粉色系的,看起來也是喜氣,同樣和結婚有關的器物。不過,這有個特別的名稱,叫做「娘惹瓷」,而照片中看到中間的部份稱作蓋盅。
所謂「娘惹瓷」,也有「海峽華人的瓷器」的別稱。巴巴娘惹的歷史,指的就是中國移民華人與當地馬來婦女兩岸通婚。在19世紀時,巴巴娘惹多為貿易商或商人,都非常富有。相對來說,對於瓷器品質要求也較高。所以當時生產瓷器的中國,就為巴巴娘惹量身訂作具有巴巴娘惹文化的陶瓷,並外銷到東南亞。
至於「蓋盅」(kamcheng)的福建話(閩南語)發音和「感情」二字的發音相似,所以幾乎每個娘惹家庭都會有一件,是娘惹瓷器最具知名和最被喜愛的一件瓷器。祝福新人婚姻美滿,感情順隧。
南洋風味的傳統餅。

有南洋風味的傳統餅,這些傳統餅,在新加坡也只有一些傳統餅家還有在製作,主要都是搭配特定結慶、民俗和祭祀方面,而有特定的餅點。
當然,這些餅都是穀物製成,有錢人家會以玫瑰、桂花、甘菊、薄荷和蜂蜜作為餡料。後來名稱也隨著時代演變有些不同,饅頭(古時候叫蒸餅)、麵片麵條(古時候稱湯餅、索餅),後來就以麵粉做成圓型的麵食,而稱作餅。
傳統的這些烤餅,也是從中國傳入南洋,雖然賣相、外形和中國等其他華人地區大同小異,但是經過改良,風味帶有濃濃的南洋風味。例如黃梨塔、淡文餅、老婆餅、馬蹄酥,有機會到新加坡的傳統糕餅店,可以買來嚐嚐哩。
紅龜粿、飯粿。

在新加坡,有許多的潮州粿,原本從中原遷到廣東潮汕,運用米來製作祭祀的物品,而稱作「粿」,再從潮汕再遷到南洋地區,中國南方的習俗也帶到南洋地區。
而到了南洋地區、新加坡,還是有紅龜粿,也有潮汕一帶的飯粿、紅桃粿、水粿、筍粿等,這些都是潮汕地區很傳統的米食,平時會吃,也是祭祀時的祭品。之後會有實物的介紹哦。
kopi o

這杯,就是我點的kopi o囉!是咖啡豆有裹糖和牛油的,不是臺灣一般認知的黑咖啡哦。別具風味~~~有機會到新加坡,一定要嚐嚐看的。
感謝店家的用心,有咖啡喝,還可以藉由店內的展示,瞭解一點點新加坡的傳統咖啡和早期文化。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