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解說】以山佳火車站的古蹟修復案例進行導覽技巧的分享

圖1。王素梅提供
圖2

圖3。王素梅提供

圖4。王素梅提供

圖5。王素梅提供

2017.11.13

感謝臺博館志工隊夥伴們的邀請,志工的分享課每次邀請的老師都很精彩,只是自己不是上班或輪休想在家好好休息,幾乎很少有機會到現場聽每位上場的職人們分享。想不到,這次換自己上場,還被要求進行導覽技巧的經驗分享。對我而言,從進臺博館擔任解說員的工作,因為自己愛到處逛博物館、美術館和看展覽,再加上從小到大自己愛說話,意外的到了臺博館工作,經過了15年,從生澀的解說,到能從學齡前一路到銀髮族的聽眾,都會想辦法將展覽的精華分享給大家,只是抱著希望博物館裡好的展覽要讓更多喜歡的人來看,來了不只來一次,還要來很多次,而且最好是還會帶新朋友來。甚至是藉此被吸引,來聽更多其他的解說員和志工們的導覽,只為了更多人愛上博物館,如此而已。所以,能被博物館裡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看過各種大風大浪,身經百戰的志工大哥大姊們,邀請對他們分享多年累積的導覽經驗,對我而言,對我的導覽方式是極珍貴的肯定了。

如同下午一回到辦公室,為了立刻把想到的記下來,就先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小段文字。對我而言,在已經和你相處很久的人面前,彼此都知道個性、態度,要在這些認識的人面前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是遠比在外面不認識的人要分享這些經驗要困難得多。因為,大家都聽過我的導覽,我必須在這些對我很熟悉的志工大哥大姊面前,在既有的展覽內容,甚至是運用到其他單位分享其他不同案例的方式,講出不一樣的內容和深度,就像是在準備導覽內容的另外一套「劇本」,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我無法用對外人的那一套講法和內容,再跟志工大哥大姊們分享,我會覺得那是不夠的。這也是我覺得在他們面前分享會讓我覺得很困難的原因,因為要找出新的點,新的內容,分享才會更有趣,也才會有意義。

當然,如同我下午的文字提到的,導覽技巧是很難復刻的,如何讓人家知道導覽技巧的重點、精髓和眉角,又要將這些東西傳遞得讓人心神領會,還要能抓到梗,把這種難以用文字精確描述的東西給具體化,真的是難上加難。真的只能透過大量的圖片,「演」一段導覽,試著用「說故事」的方式,以第三人稱的角度,把導覽技巧的精髓呈現出來,希望他們能從中體會,並且吸收成為自己在導覽上的養分,進而勇於上場導覽,並且發展出在內容的正確性下,每個人擁有獨特的導覽方式。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導覽技巧難於很精確的陳述和分享,在於因為不同的展覽主題,展覽設定的特定年齡族群,展覽的內容和表達的方式不同,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變化,導覽的技巧所要呈現的重點和方式也會不一樣。因為導覽技巧有太多外在的變因,只要一個變因一改變,就會牽動到許多的變因,就會產生出不同的會導覽技巧出來。這也是為何每次只要被受邀去分享導覽技巧,我會設身處地的思考,如果,我是邀請單位的所屬解說員和志工,我應該要怎麼樣去準備這一個主題的導覽,我要怎麼樣去呈現出單位想要呈現的內容,並帶給單位設定的目標觀眾?也因為如此,我會試著跟邀請單位另外試探要求給予他們想要讓解說員和志工解說的展覽內容甚至是文案資料,還有大量的圖片,去模擬自己在準備這個導覽的一個過程和成果,如此,我才能站在這些要受訓上場的人的角度,盡可能的告訴他們即將要上場的導覽,應該要如何的去做事前的準備,上場之後要如何向民眾解說和分享,以及要如何一邊導覽,還要注意時間、民眾的反應、互動等等,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內容完整呈現,還要讓民眾因為喜歡聽導覽而喜歡展覽和博物館。第三個難的地方講於,可以分享和說的東西,實在是比想像中的還要多,而且是怎麼樣也說不完。(怎麼有種一千零一夜故事的感覺?)

再說,導覽技巧的精進絕對不是只要有博物館的專業研究人員、外聘講師,還有大量的培訓課程、書面資料,再加上個人努力閱讀、熟記,就可以在短時間完成。除了前面描述的這些,解說員、志工彼此之間的切磋學習和導覽分享,其實也非常重要,因為可以學習到更多人的優點,學習吸收內化成自己的特色。甚至是利用休憩時間、旅行的時候,在參觀各大博物館、美術館的展覽時,聆聽友館的解說員、志工們的導覽,藉著吸收新知,也無形之中去吸收別人的精華(怎麼好像在吸日月精華和練功?),觀摩別人的優點,讓自己的導覽技巧有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掌握時間長度、年齡、人數、團體組成、互動狀況,並且在前項條件下,以說故事或寫文章,去思考如何破題(開場)?導覽動線、主題與時間的分配(如文章的起承轉合),還有最後的收尾和精華總整理,如果可以再前後呼應,還有在有限的時間內,滿足民眾的好奇與互動,適時的運用道具輔助和串連展覽的文物和內容,並且結合民眾生活的經驗與連結勾引民眾對展覽的興趣,主動與解說員和志工互動,甚至正掏心掏肺的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和生活故事,那就是一場意猶未盡,讓人流連忘返又精彩絕倫、賓主盡歡的導覽了吧,我想。要做到這樣,還真是非常不簡單。如果,對象是學齡前加小學生,那真是難上加難。但是,是可以達到的。

然而,導覽的準備光是為了展覽而上課、展場的示範導覽、同儕的分享,是不太夠的。如果對解說有著高度熱情,保持随時對有興趣的事務就有高度的學習和吸收的能力,不要想著是為了導覽,而是生活中隨時隨地,只要自己有興趣就去接觸,不一定是博物館的展覽,可能是戶外的建築、風景、高山、海洋、自然生態、人文史蹟、音樂,各種類型的展演活動、講座活動,只是有興趣的,就多多去接觸,也許會有新的火花和收穫,也許無形之中就會形成自己的養分,總有一天會因為某個觸媒的激發,變成導覽的經驗,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體驗與累積。只能說,導覽技巧的養成,是隨時隨地,有形與無形的。

從下午到現在,一方面感謝志工大哥大姊們,一路回想上午素娥姊的開場引言和尾聲結語,才知道原來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原來無形之中就被「推」出去。這一路來,從志工服務與管理、導覽技巧,還有志工網站、社群網站的經營與分享,都是一路默默吸收成長的養分,在這過程中,都被隗隗姊、一宏哥、素娥姊們看在眼裡,在適當的時機的推薦,讓我在這幾年裡,陸續的在友館的邀請下,將這些難得的個人經驗養分,分享給更多人,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成長。(不懂自己怎麼會寫這麼多?一定是話太多害的!)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