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5_11_22

【食記】新北市板橋區∣CY.WPâtisseries 甜點店

2025.11.22

全家人一起在外面結束晚餐後,小妹用Uber Eats叫了CY.WPâtisseries 甜點店的外送。我們點了「鹹焦糖巴斯克蛋糕」,鹹甜適中,質地和口感很細緻。「栗子布蕾塔」栗子味道和香氣很濃郁,很細膩,口感很滑順,塔底是類似可可口味的OREO,我喜歡這個栗子Cream。「法式檸檬塔」上面是白巧克力,很細滑,不會甜膩,中間的檸檬Cream很滑順,不會很酸,卻保有檸檬香氣,很輕盈,不膩。也許,有機會可以到現場好好坐著,細細品味。

鹹焦糖巴斯克蛋糕

栗子布蕾塔
法式檸檬塔

25_11_21

【食記】臺北市大安區∣伯朗咖啡館 科大概念店

2025.11.21

從行天宮站上捷運,結果坐過頭,一路坐到忠孝新生站,時間還早,那就出站,到伯朗咖啡館 科大概念店坐一會兒。重新改裝後的門市,走輕工業風裝潢,光線柔和,空間明亮,落地玻璃透亮,座位與座位之間的走道空間更寬廣舒服,貼白磁磚牆面和桌子的那區座位很吸眼球,門市大門旁的植栽和吊燈有氛圍,很好看。喜歡去廁所的緩坡,不過,我忘記去參觀廁所了。對了,這天的點餐區、取餐區和巡迴收餐具的工作人員很Nice。

點一杯大杯的熱美式,一份噶瑪蘭威士忌烤布丁。美式咖啡變好喝,噶瑪蘭威士忌烤布丁,淋在布丁上的威士忌味道和香氣很濃郁,很大人的風格,布丁質地扎實有彈性,內部細滑無孔洞,很好吃。









熱美式與噶瑪蘭威士忌烤布丁




【生活】北科大忠孝東路開花的白千層

2025.11.21

北科大忠孝東路上的白千層開花了,每次看到白千層開花,都會聯想到做化學實驗時,刷洗試管細細的試管刷。(笑)

白千層的花

【食記】臺北市中山區∣這個La川味小吃

2025.11.21

復健和物理治療結束,搭乘公車來到「這個La川味小吃」吃東西,點一碗老闆的招牌,重慶酸辣粉,大辣。粉很Q彈,還有酸豆角與香脆花生米,湯頭很過癮。這天,老闆有做酸豆角,取一碟品嚐,好脆!再點一份口水雞,也是老闆的招牌,同樣是大辣,一份是一支去骨雞腿,老闆的醬汁味道和香氣很棒,雞腿肉滑嫩入味。我不是住附近,也不是附近的上班族,才走進店裏,拿菜單點完餐,跟老闆先結帳,他脫口而出,你上次有來對不對?驚!我這次也才來第二回,而且,上次來已經快一個月前,老闆怎麼會記得?是因為很少人吃大辣,所以容易被老闆記住嗎?笑~

這個La川味小吃

酸豆角

重慶酸辣粉

老闆很自豪的Q彈粉

口水雞

【食記】臺北市中山區∣父母 FUMU CAFE & BAR

2025.11.21
午後到南京復興站附近做復健前,先到父母 FUMU CAFE & BAR點一杯熱的Long black。熱的也好喝,而且口感喝起來,Long black明顯與Americano不一樣,Long black較輕爽,水感稍多些。
Long black

25_11_20

【食記】臺北市中正區∣蜀容林酸菜魚、成都麻辣燙、滷肉飯

2025.11.20

天氣掉到攝氏15度,吃個麻的,辣的,能去寒去濕,除了酸菜魚,成都麻辣燙、麻辣鴨血之外。還點了看心情酸土豆絲和火爆炒青菜,好過癮!



看心情酸土豆絲


火爆炒青菜


【食記】臺北市中正區∣綠豆蒜製研所

2025.11.18
氣溫掉掉到只有攝氏20~23度,還下雨。想吃熱的。來點一碗燒仙草暖暖心,好舒服,還有輕爽的仙草香氣。口感很醇厚,很好。塊狀的是寒天仙草凍,多了一種透涼與口感的趣味。花生米硬香,口感很脆,果然和燒仙草是絕佳良伴哩。

2025.11.19
雖然,雨變少了,開始轉為乾冷,氣溫只有攝氏15度左右,明顯有冷意,想吃個熱騰騰的,點一個小碗的古草味綠豆蒜,上面還有柴火焙桂圓肉,香氣、味道和綠豆蒜很適配。燙口的綠豆蒜,口感很軟糯,淡淡的黑糖香氣與綠豆香氣交織成一個很好聞的香氣,沒有甜膩的甜感壓過綠豆的味道,只有安穩的胚乳香。慢慢食口,隨著溫度下降,正好完食,很圓滿。
燒仙草
古草味綠豆蒜

25_11_19

【生活】二二八國家紀館

下午16:14走到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在街口拍了外觀,藍天陪襯下,很好看。看到有開放,進去走走,這天的光線,讓裏面看起來很漂亮,很舒服,很有感覺,拾起手機拍下室內的照片,留下記錄。該建築是日籍建築師井手薰設計,1931年完工,至1945年是臺灣教育會館,1993年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二戰後,陸續被不同單位使用,目前是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25_11_18

【生活】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紅樓

2025.11.16

下午16:08看到對面的建中紅樓,有藍天白雲襯底,真好看!建中原是1898年創立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尋常中等科,經過陸續改制後,變更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二戰後,再陸續變更為現在的校名。





25_11_17

【生活】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

2025.11.16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的建築,是由旅居法國的盧毓駿建築師設計,1959年完工,原本是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2003年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遷至士林後,建築物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2008年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進行修復,成為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連結)。

重新開放後至今,去過幾次。這次看完展覽後,還是會被建築本體的外觀、內部的樓梯、迴廊、門窗、屋頂、天花板、屋瓦細部的細節給吸引,把鋁窗做成仿木的木窗、鋼築混凝土,做成屋頂的「木椽條」,還有迴旋的樓梯,底部完全是滑順的平面,很流暢。這天天氣很好,陽光很好,拍起建築外觀也很美。









25_11_16

【展覽】天才編織家:臺灣原住民的織物與編器展

2025.11.16

下午15:34散步到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的3樓,看「天才編織家:臺灣原住民的織物與編器展」,做功課。透過當代的不同族群的臺灣原住民與織者們,透過他們的織品和編器,傳達每一位原住民的文化,生命禮俗,不同材質,圖案的意涵,藉由「織」、「編」的這個技法的智慧結晶,結合影片、作品、書籍、訪談,一點一滴的呈現,也可以看出不同族群原住民,在材質、文化、圖案,當代多元文化的影響與擴展和將傳統結合現今影響面向的創新與應用。做完功課,散步返家。

【生活】美麗的天空

2025.11.16

下午15:29散步到重慶南路二段和南海路口,站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二分局對面,天空和雲朵與陽光很美麗。下午16:33散步返程,經過這裡,天空還是好美麗。

15:29

16:33

【生活】臺北市中正區∣臺北教師會館

2025.11.16

下午15:28散步到南海路與牯嶺街口,陽光包圍在「…張昌華建主持,吳明修協力設計…(註)」的臺北教師會館,還蠻美的。偶爾從一些文章會看到不少人提到這棟建築,屬於當時臺灣現代建築具有代表性的現代性建築。

註:引述《建築師》雜誌,2020年8月,文/ 季鐵男,〈建築競圖的社會文化背景、價值取向與評選途徑 從南海路上的教師招待所談起〉(連結)

臺北教師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