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15_11_02

[新加坡]新加坡河岸的三排早期商行、洋行與倉庫建築今昔

R0049400 沿著新加坡河岸走,準備轉入一旁的巷道,穿過這排花盆陣,準備走入早期的洋行與倉庫建築。
這排花盆陣,像是一道任意門,將早期的新加坡與現代新加坡的建築,隔出一條隱形的線。 R0049401 一大早的冷清,全是酒吧與餐廳,一大早幾乎是沒有營業的。
以前繁忙的商行、倉庫建築,如今建築依舊,被當作歷史建築保存後,反而成了許多知名餐廳和酒吧的營業場所。也就是臺灣近年所說的,古蹟或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案例。當然,這麼早是不會有酒吧或餐廳開的,也沒有什麼外國人會在這裡流連。只有少數幾家餐廳,早上還有開店經營,主要是販售早、午餐,但是店數不多就是。走在街道上,反而有一股餐廳閉店後的味道。當然,這裡都是以吃、喝、玩、樂為主,又在河邊,自然蟑螂、老鼠是一定不少,因為這裡是食物的天堂。R0049402
近新加坡的第一排房子,立面裝飾上還是比較有一些想法。畢竟是「門面」。
臨河的建築,立面的油漆顏色都較鮮艷,也使用較多的對比色。窗戶的形式也較為多變!這樣的二、三層樓建築,早期一樓都是作為店面,二樓可能是倉庫,三樓就會作為是住家用。 R0049403
新、舊建築的衝突感。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就是愛看這樣的新舊衝突的美感。但是,在舊建築的側面,那屋脊很有南方的特色,但是在前面屋簷處,還有一個小屋脊,印象中在臺灣就沒有看到這樣的。不知道是否是因地置宜而產生的呢?R0049404 從側面看整棟房子的架構。
這樣的建築,同樣一樓是店面,樓上作為住家。但是,這個「亭仔腳」(騎樓)是很ㄇ字形的。側面和正面都開了很多窗戶,想必與早期沒有冷氣有關,一方面是方便白天採光,二方面來就是通風、散熱了。R0049405
不是排煙設施,就是空調冷氣的馬達。
滿滿的排煙管、空調的馬達在牆上,其實感覺不太好。但是,明顯的是,看得出來這是早期建築與街道的樣子。如果沒這些現代設備,感受鐵定更加不同。R0049406
牆上的字是某家店的店名,對面是小七耶!
建築的側面,也被商家拿來作為廣告店名的最顯著區域。對面是小七,不過這裡的小七比較像是一般的商店,不像臺灣的小七什麼都有。R0049407 不是面臨河的建築,立面較不花俏。
沒有面河的建築立面,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花俏,但是,每一棟還是有自己的設計巧思。例如簡單的石膏裝飾啦。不同的窗戶樣式等。R0049408 這樣的建築,早期有多重功能。
三棟連在一起的建築,看起來很像,同樣是三層樓,但是樓高不同,二樓的窗戶樣式也不同。 R0049409 另一種角度的衝突感。
喜歡這樣的街道交會端點,正好可以看出新舊建築同時存在,而且老街道與新街道的並存與衝突美感,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空間氛圍。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