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旅行】臺北市中山區∣菲律賓街

圖1。牆上滿滿的菲律賓店的店名。

圖2。小商店

圖3。美髮沙龍

圖4

圖5

圖5。小吃店兼雜貨店,電視播放菲律賓節目

圖6。老闆有賣菲律賓知名冰品。

圖7。冰甜品成品照。

圖8。類似咖哩餃的鹹點,裡面也是包肉和馬鈴薯

圖8。某種菲律賓料理的植物

圖9。菲律賓常用的食用植物。

圖11。菲律賓的零食與泡麵

圖12。紫茄與虱目魚料理

圖13。紫茄煎蛋

圖14。菲律賓魚乾

圖15。東南亞商店

圖16。菲律賓泡麵

圖17。菲律賓換匯與匯錢商店。

圖18。菲律賓商店兼匯錢和宅配

圖19。正在進行彌撒

圖20。聖多福天主堂外

圖21。菲律賓家常料理

圖22。菲律賓的虱目魚料理

圖23。菲律賓的豬血料理

圖24。菲律賓的蝦醬五花肉

圖25。菲律賓的鹹綠豆

圖26。紫茄煎蛋

圖27。菲律賓炸五花肉

圖28。菲律賓的香蕉甜點

圖29。菲律賓家常菜一餐

圖30。晚餐的莉山菲律賓賓料理

圖31。菲律賓快餐店
2017.8.27

在慈治姊的帶領下,走遍了所謂的「菲律賓街」,在實際走訪之前,才知道菲律賓街形成的原因,竟然是和聖多福天主堂有關。只因為有該處有英文的彌撒,而這裡會有英文的彌撒,再往前推進,就與1950年到美國與臺灣斷交前的美援有關。事前扒梳有關中山北路三段的歷史,發現其實變化很有趣。從日本時代、戰後至今,中山北路一直都是很重要的道路,有政治、權力的象徵,也是儀式象徵很重的一條道路,甚至是在外交上,也是很重要的街道,因為早期是有領事館、大使館,甚至是美軍的單位、俱樂部都在這條路上聚集。這裡也曾經是以舶來品販售大宗,先有美軍,後有臺灣走船人,直到菲律賓移工來,逐漸轉型以菲律賓商店為主。不禁讓我想起,當時擔任外公和外婆的第一個菲律賓籍看護,是否在星期日,就會來這裡做彌撒?和朋友們吃飯、聚會呢?

晴光市場、農安街一帶,是我常常會經過的,包括金萬萬百貨,但是,在因為展覽而要策劃這個活動之前,卻不曾踏入金萬萬百貨,連它何時從以臺灣人為主的百貨店,變成菲律賓商店為主的過程,我都不太清楚。沒想到,這裡的商店更齊全,不只有換錢、匯錢的地方,也有小吃店、服飾店、美髮美甲店,也有手機、手錶商店,甚至還有菲律賓人開的金飾店耶。逛起來最舒服,就連超商,也不只是菲律賓朋友會來購買,可以清楚的看到,無論是住在附近的臺灣人或是歐美人士,都會在這裡買東西。因為,要的東西這裡就有,可能還有較大的包裝,卻比我們常去的便利超商或臺灣人會去的賣場便宜,幹嘛不走進去買呢?

有趣的是,菲律賓的食物,有蝦醬,有很多的肉,卻很少有蔬菜,這倒是與展覽提到的,島嶼部份的生鮮植物較少。有趣的是,肉很多,而且以豬肉、虱目魚、吳郭魚為主。有把虱目魚的骨頭和魚刺全拿掉,塞入碎魚肉和蔬菜的烤魚,有用茄子和虱目魚煮的,加了醋和羅望子的魚湯,還有將茄子去皮燙熟,再與蛋一起煎熟的茄子煎蛋,香料與椰漿煮成的吳郭魚,用蝦醬與五花肉一起燉煮的豬肉,還有讓我誤以為,吃起來像烤乳豬,先水煮再炸的五花肉。還有特別的微酸,帶點胡椒辣的豬血料理。加了蝦米、大蒜和蔥、豬肉,煮到沙沙,一度讓我覺得有像芋槐味道的鹹綠豆。還有潤餅皮包香蕉和菠蘿蜜去炸的好吃甜點,還有菲律賓版的摩摩喳喳,有趣的地方在於,食材我們都吃過、看過,因為文化、飲食習慣的不同,料理手法的差異,呈現出我完全料想不到的菜色。例如茄子煎蛋、鹹綠豆,還有液體狀帶酸的豬血。這是讓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還有,菲律賓吃虱目魚的料理方式,也有和我們一樣有類似一夜干的料理手法,但是,他們吃法更多元,愛吃到甚至把虱目魚稱為是該國的國魚,就知道有多愛吃!比起我們的虱目魚料理手法,更是精彩。而且,菲律賓還嗜吃甜,這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呢。他們還有炸豬皮零食,這就很對我的味,實在是好吃!還有很多菲律賓才有的老牌蘇打餅乾、飲料、泡麵,實在是豐富呢。

踏查完沒多久,就發現我們去晚餐的店家,原來在附近是名店,女老闆是菲律賓華僑,本身也是充滿著豐富的移民史和故事呢(連結)。因為生活不容易,家人到菲律賓討生活,卻又因為菲律賓早年的政治與經濟變化了,再到臺灣來工作,而意外留在臺灣,那一篇媒體的報導,倒是還蠻重點的。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