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8日 星期六

【旅行】新加坡∣用錢也買不到的美味"飯粿"

圖1。用煎的飯粿-8/10吃的

圖2。用蒸的飯粿-8/9吃的

圖3。飯粿的內餡與食材-8/9吃的
2018.8.9

要紀錄這個新加坡潮洲人的傳統米食糕點之前,我想必須要"前情提要"一下,畢竟這是有故事的,而且故事要從3年前(2015)說起。2015年9月第一次到新加坡旅行時,旅行的第二天,也就是2015年9月12日,早上7點多朋友領著我,到新加坡一處小販中心,聚集許多的檔口。來到"東福陵A1菜頭粿(連結)"吃早餐。朋友知道我愛傳統食物,所以想帶我來嚐嚐,這家由潮洲人製作的傳統米食。還記得那天早餐,吃得很飽,吃了黑白菜頭粿、韮菜粿、黑豆粿、筍粿。卻沒有吃到"飯粿",又稱"米粿"。因為擋口早上5點就開賣,而飯粿總是早早就消售一空。也許是因為這樣,留下了一個讓我想再次到新加坡的伏筆吧。

2018年4月1日訂好了8月往返新加坡的機票,朋友知道我要到新加坡放空,竟然早早就告知她的幼稚園好友,我暱稱是"小甜甜姊姊"的朋友,再透過小甜甜姊姊,請她的年紀已屆古稀之年的堂姊親手製作潮洲人才有的傳統米食-飯粿,做了兩大盒,少說有30個以上。在我抵達日的前兩天,就送到朋友家。這樣的盛情,真是讓我感到很感動。只因為潮洲人傳統米食-飯粿,一般是農曆過年或節慶期間,才會看得到的食物。而我竟然在不是過年期間的暑假,就可以吃到,而且還是外面買不到的家人親手做的飯粿,如此勞師動眾啊,心裡只有無盡的感謝。接下來就分享這個外面用錢也買不到的潮洲人手路傳統米食-飯粿(米粿)吧。

8/9這天,我先吃了一個蒸的,外皮薄而內餡飽滿。還沒開始動筷,就已經聞到濃郁的蝦米香氣。皮薄而有彈性,因為"粿皮"的前身,"粿糰"要用熱水燙過,再用手使勁的揉到很有彈性,才能包!為何我會知道?因為曾經有看過外公、外婆做"紅龜粿"和"客家菜包",曾經親自體驗過,從熱水中燙軟的"粿糰",要在袋子中直接用手掌,揉到變冷、變彈牙的粿皮,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不能等到冷掉才揉,那就變硬,揉不動了,而且也無法保持既軟又有彈性的口感。所以,我說那根本是在練"鐵沙掌",還要耐著熱氣,好吃的傳統美食,是真的要下功夫的。然而,功夫不僅只是在粿皮而已,內餡也是另外一項功夫。在說內餡之前,先提粿皮吧。蒸過的粿皮,的確是軟中帶彈性,還有淡淡的粿皮香,吸了內餡的味道,非常好吃!而且厚度均一,既非常薄,又有彈性,可見揉製的功夫所在。還要在包好的時候,外觀要整型,最後蓋上"印模"圖案,才算大功告成。8/10吃煎的,粿皮則有硬脆的口感,而且帶有粿皮被煎過的米香氣,又是截然不同的口感、滋味和香氣。

弄開粿皮,蝦米香氣一湧而出!裡面有除了有長米(類似臺灣俗稱的在來米或秈米,米較長,較不黏口感的米種)、蝦米、紅蔥頭、菜脯(即蘿蔔乾)、豬五花肉。飯有彈性,有很多的蝦米,味道很香,飯香+蝦米香+紅蔥頭香+豬肉香+菜脯香,那融合的味道及口感,不止當下我都要流口水,而且腦海裡自動浮現了類似的食物,臺灣北部的油飯,還有俗稱"大腸圈",用大腸包著在來米、花生、等的糯米大腸。雖然這裡提到三種傳統米食,形式不同,但是,都有個共同點,蝦米、紅蔥頭、菜脯、豬肉,傳統米食只要有這幾樣必備的食材,再加上製作功夫有用心,料炒得有香,那做什麼食物都很好吃。蝦米有香也有彈性,紅蔥頭炒得香,菜脯也有香而且有脆脆的口感,豬五花有香,但是瘦肥適中,口感香氣兼具。此外,還有吃到白胡椒粉的味道,也是香氣、提味的來源之一。

也是因為這個"飯粿"做得極好,料炒得香,才會讓我立馬連想到油飯和大腸圈啊。紀錄當下,唾液分泌不曾停歇。還讓我起心動念,想學習這個潮洲人才有的傳統美食"飯粿(也稱米粿)"。真的是做得非常讚啊,實在是不知該怎麼形容那難得的美味,也只能把握機會細細品嚐,記下它的美好滋味了。

消費紀錄:朋友家人手做潮洲人傳統米食:無價。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