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翻攝自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封面 |
|
圖2。翻攝自購買明信片〈橫顏〉∣鹽月桃甫∣1930∣李梅樹紀念館藏 |
|
圖3。翻攝自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太陽征伐∣《生蕃傳說集》內頁插畫∣鹽月桃甫∣1923∣南天書局收藏 |
|
圖4。翻攝自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排灣圖騰∣《生蕃傳說集》封面設計∣1923∣鹽月桃甫∣南天書局收藏 |
|
圖5。翻攝自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邦查國人引見圖∣1923∣鹽月桃甫∣國立臺灣博物館收藏 |
|
圖6。翻攝自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女子像∣約1930年代∣鹽月桃甫 |
|
圖7。翻攝自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雅美族的小孩∣1982∣顏水龍 |
|
圖8。翻攝自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蘭嶼印象∣1975∣顏水龍 |
2018.3.28
利用回診後的空閒時光,到三峽的「李梅樹紀念館」走走,是首次到訪,卻有很多收穫。還沒入館,就被館名震懾到,館名可是陳奇祿院士的題字。此外,3/24-4/29是2018年三峽「梅樹月」活動。在李梅樹紀念館舉辦了「炎方風土-百年的穿梭與對話」鹽月桃甫×顏水龍×李梅樹×高俊宏 作品展。這次展出的畫作,非常有看頭,而且有豐富的故事。雖然以鹽桃月甫為主,卻串連起日本時代的許多畫作、雕刻家等,像是陳澄波、顏水龍、李梅樹、陳進、郭雪湖、立石鐵臣、石川欽一郎,還有見證「臺陽美術畫會」的創立等,其實是日本時代與臺灣關連非常密切的畫家,而且其畫作,有很多原住民的題材,透過繪畫傳達對原住民議題的關心。由此,也串連起顏水龍因為核廢料決定存放蘭嶼,而畫了一系列的雅美(達悟)族的畫作。透過這樣,傳達對土地和人們的關心,一如高俊宏老師透過攝影與素描,傳達日本時代,總督府為了採樟製腦的資源開採,一如對山區和原住民的掌控。展出的畫作、照片、書信,裡面都有很多的故事讓我瞭解那個時期的人、事、物。鹽月桃甫對原住民議題的創作,不禁讓我連想到森丑之助。只是,不同的是,鹽月桃甫已經被很多人淡忘。
原來他在臺灣住了25年,直到228事件才回到日本,不過,在回到日本不久,1954年即過世。從他的畫作,可以看到對1930年霧社事件的紀錄和關注。而這些畫家的繪畫風格,可以明顯的看到不同時期有立體派、野獸派、印象派等風格相互影響。
圖2。是鹽月桃甫〈橫顏〉的作品,這是位在現今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馬細道邦社」的少女。該社與「霧社翻」是宿敵。
圖3。是太陽征伐∣《生蕃傳說集》內頁的插畫,是鹽月桃甫於1923年畫的。太陽征伐的故事,是泰雅族的說。就是原本有兩個太陽要輪班,結果後來它們不照排班,兩個一起出現,結果地面上的作物和人都被曬死了。地上的人們怕人會死光,於是組成了「射日大隊」要去把其中一個太陽射掉,這樣才不會都是白天,而且太熱。其中一個太陽被射死了,後來變成了月亮,就開始有白天與晚上,四季的分別。
圖4。就是《生蕃傳說集》的封面設計,也是鹽月桃甫在1923年畫的,到現在還是很棒的味道。一看就知道是排灣族的百步蛇和人形紋、人頭紋,還有梅花鹿呢。
圖5。是鹽月桃甫1923年畫的〈邦查國人引見圖〉,這是借自國立臺灣博物館的藏品。主要是描述1608年阿美族人與德川家康會面的事件畫。會有這幅畫是因為1923年裕仁皇太子(後來即立的昭和天皇)來臺灣行啟之旅,要呈現給皇太子觀賞的。這件作品在皇太子看過後,就封存在臺博館,直到先前有人在找這幅畫,發現典藏在臺博館,但是,作者和畫作題目早已遺忘。經學者專家調查,確認是鹽月桃甫1923年的作品,也是1923年後,首次公開展出。
圖6。是鹽月桃甫約1930年代創作的女子像,我很喜愛這幅作品,現場看的感覺很吸引人,可惜沒有明信片可以購買。
圖7。是顏水龍1982年畫的〈雅美族的小孩〉,他是第一個到蘭嶼的畫家。這幅畫作創作的年代,是臺電在蘭嶼建核廢料貯存場完工啟用,也就是騙蘭嶼原住民說要在當地建罐頭工廠。其實,這幅畫的三個孩子的表情是一連串,表示顏水龍為蘭嶼原住民發出不平之鳴。
圖8。是顏水龍1975年創作的〈蘭嶼印象〉,明顯一看就知道是在說明蘭嶼的雅美達悟原住民,有拼板舟的意象,還有船之眼的圖案。不過,根據解說員的說明,這幅作品之前在中國上海展出時,竟被無知的中國官員政治化,將雅美達悟拼板舟的「船之眼」,認為是國民黨黨徽或中華民國國徽的十二道光芒,真是無語。
鹽月桃甫、李梅樹、顏水龍的作品很值得細細瞧,而且我才知道,原來鹽月桃甫是入贅婚,所以他的姓是太太娘家姓。想不到日本人也有入贅婚,至於他為何入贅婚?就請去現場聽解說員說故事吧。此外,在臺北大學的北大草原也有另一個「斯土容顏-畫筆與鏡頭下的跟時代對話」李梅樹×呂基正×陳澄波×梁正居×成福國小 作品聯展。梅樹月期間,李梅樹紀念館竟然都免費,把握機會去看難得一見的畫作吧。
電話:02-2673-2333
歡迎觀看
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