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2日 星期二

書籍-《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與《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文/漢寶德 攝/黃健敏等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陳柔縉著

  昨天要回斗南之前,在板橋車站的誠品書局,挑了這兩本書準備在火車上看。昨天回斗南時,先看《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這本書。裡面介紹的是漢寶德在歐洲各國所見到的一些各具特色與不同時期的建築。圖文併貌,滿好看的。感覺像是一本歐陸各國古建築樣式的旅遊書,是一本實用與欣賞兼具不錯的書籍。看到裡面各國的建築,不知不覺就像是自己神遊了這些國家似的,這本書先從整個歐洲來看古建築,然後再逐一從歐陸各國來看古建築的差異,像是英國、希臘、法國、俄國等。而從古建築的介紹中,也可知道一個國家的歷史演變過程。

  而《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一書,則是介紹自1895-1945日本統治臺灣這50年中,台灣從清朝的生活型態,逐漸因日本明治維新強力西化以來,逐漸改變為現代化的生活型態方式。裡面從飲食、日常生活用品、社會生活、公共事務、交通工具、體育活動、教育、裝扮與兩性關係等章節,介紹當時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的生活轉變。今天下午在台北的車上,細細閱讀,發現這本書,實在是非常有趣。因為一直到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語言或是用的一些器具,原來不少還是從那個時期影響至今的。只是年輕的我不知道而已,如今看起來卻有大略瞭解當時台灣人民生活的情形。就如作者所言,以前的我們,只瞭解國府時代以來台灣發展的種種。卻因為時代背景的關係,我們一點都不知道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生活情形。如今我才瞭解,當時的台灣雖然是在日本的高壓統治之下,但是,就當時的台灣人民生活水平,卻是比中國各省來得進步且文明的。光是從書中第一個章節中提到的水龍頭,就可以知道其中差異。而水龍頭這個故事,小時候也曾聽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提起過。那時就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就算到現在,我還是一樣會這麼覺得。

  這兩天回去,重點是為了送堂弟一程。眾家堂、表兄弟姐妹們齊聚一起。由於人丁眾多,大多的臉龐都有見過。不過,要把人與名字連起來,對我這個不是一直住在老家的人來說,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只是在今天的出殯日,原本告訴自己千萬不要掉淚。卻還是在祭典進行中不禁落淚了,縱有多麼的不捨。除此之外,在堂表兄弟姐妹聚集的今天,也得知將有不少人將在這一、二年內完婚。高興之餘,也要開始準備迎接接踵而來的紅色炸彈啦!能見到這些堂、表兄弟姐妹,還是很高興的。只是竟在堂弟出殯日這種情形下聚首,心裡都是很不願意的。

9 則留言 :

  1. 我最近在查台北市古水溝(濬)的名字,去買書上的古地圖太小看不出來,不知道可否幫我查一下, 就是現在延吉街跟市民大道口那條。

    如果買大的古地圖就可以看的清楚名字嗎? 好像沒有這一類的網站。

    回覆刪除
  2. 水瓶子兄所提的應該是水圳之類的吧?
    我幫你查查看好了

    回覆刪除
  3. 水瓶子兄,我發現水圳的資料還真如你所言,不太好找。想想還是找個時間到南天書局去幫你查一查,也許會找到也說不定…

    回覆刪除
  4. 我上次在台灣博物館展出的那張台北市古照片有看到那條水圳,可是不知道有沒有名字,我去買了台北市政府出的書,但是字實在太小,用放大鏡也看不清楚。

    沒有想到要研究台北市古地理,網路上的資訊還真貧乏。

    回覆刪除
  5. 台北市的古地圖嗎?那我可能得花時間去看看

    回覆刪除
  6. 下午剛好沒人登記導覽,找了時間把展場有關台北市的地圖全看了一次,有發現你說的那條水圳。不過沒名稱…

    回覆刪除
  7. 看來台北市除了瑠公土川有研究論文,其他小的都沒有

    回覆刪除
  8. 我發現台北市較有名的水圳,除了你說的瑠公圳外,還有位於在大安區(?)的七股圳。不過資料真的是少得可憐

    回覆刪除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