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大樓展出印象‧ 左岸奧塞美術館30週年大展入口 |
即使前一天,才和同事們忙完會議的舉辦,回到家洗洗睡,秒睡13小時才醒來,還是沒忘,輪休的這天,早就排好要看故宮的這個展覽,謝謝邢文儀大姊提供的票,雖然每次文儀姊總說,要我專程挑一天,她要陪我看展。但是,我總不好讓她特地來陪我看,所以就決定自己找一天來聽定時導覽,正好知道另一名志工,惠美姊也有在這裡解說,而這天下午有她的場次,又正好輪休,就選了這天。也許,難得這天沒下什麼雨。下午2點的定時導覽,子母機租借中午12點開始,竟然上午11點多到,已經有人在排隊。嚇得我剛到圖書文獻大樓,沒先進去看展,反而是先排隊等子母機租借,還好有借到。因為下午展場人變多,沒子母機反而會聽得很辛苦。
在前往國立故宮博物院的車程中,隨性的想起,1997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黃金印象-- 奧塞美術館名作特展」,才驚覺那是20年前的事了,時光流過得真快。還記得那年去參觀的感覺,也還記得那年參觀,自己喜愛哪幾幅作品。那時,只是單純朝聖的心情,去看從奧塞美術館來的展覽。也不知道西洋美術史,更不知道法國巴黎三大美術館,在典藏的分類與關係。一直到在博物館工作後,也去大學修了學分班,才在課堂上,知道當年史博館的展覽,策展人就是當時學分班上課的其中一位老師,在當時課程上,才知道策展、選畫作、策展理念等故事。雖然過了20年,那時候看展的驚喜,上課的驚訝,即使是到現在,我還是印象深刻。還能在課堂上,與同學和老師分享當初看展的心得與感覺。
聆聽惠美姊的定時導覽 |
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導覽,時間至少都是90分鐘以上,甚至是超過120分鐘,每次來看展,需要長時間的站立,其實是有些辛苦的事情。坦白說,西洋美術史這方面的展覽,我很怕聽很久,也很怕說得內容太深,甚至是毫無故事敘事線,甚至是脫稿演出、離題太嚴重。讓我印象不錯,聽得很清晰,展覽脈絡清楚,故事串連流暢的,一隻手是算得出來的。如果,太知識性,太像是美術系或藝術評論出身的,就會無法顧及一般普羅大眾,即使講得再專業,但是,民眾要是聽不懂也是可惜。
惠美姊的導覽,雖然長度是120分鐘,我也搶不到椅子可以坐著休息。但是,展覽的脈絡、起承轉合,故事線的串連很清楚,從奧塞美術館典藏的畫作年代範圍,與建築物本身的關連性,破題而出。再從法國五個共和的不同階段,去簡述當權者對於收藏畫作的喜好與影響,造就了巴黎三大美術館在典藏上的區別。
再根據展覽中的每個子題,像是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象徵主義,還有每個子題提到的畫家與畫作,就他們的畫風、筆觸、信仰、甚至是人際關係,還有不同畫派之間的相互影響,甚至是發展演變的過程,到對之後的畫派的影響,例如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甚至是彼此之間師徒傳承的關係與影響和變化,都交待的一清二楚,讓聽著對法國的繪畫發展歷程有著明確的認識,也就是我說的脈絡清晰。
同時,從畫作的筆觸、畫法、畫面、色塊大小、色調、題材,敘說畫家創作的想法與核心理念。例如米勒《牧羊女》從家庭背景出發,提出家人對他的影響,以及隱含的宗教信仰的喻意。之前也有聽到別的展覽對這幅作品的解說,內容類似,但是,就故事的敘述脈絡來說,就沒有惠美姊這麼的詳實又不拖泥帶水。
整體而言,聽得入神,解說又很有系統脈絡,但是,不賣弄知識與專業,不用艱澀專有名詞去介紹展覽,而是讓大家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在2小時之內,認識展覽的全貌與細節,再加上她的口齒表達非常清楚,適合搭配平板的自製內容與相關畫作圖像,與展覽的畫作、畫家之間去巧妙的串連,整場解說一氣呵成。自然不會覺得鞎深難懂,更不會覺得好沉重,也讓不是學西洋美術史的人,引起對看展覽的興趣,就是一場很好解說。既是看熱鬧,也是看門道。也能感受到惠美姊在準備展覽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與心思,還有投入的心力。更不用說,這要閱讀、消化、內化多少資料,才能像說故事般的一點一滴的分享給觀眾們呢。
此外,在看這一類的展覽,其實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文藝復興、寫實主義、象徵主義,這些在畫作上不同時期的創作主軸,一定與當時社會的流行、主政者、上流社會的喜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趣的是,這樣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不僅僅只是在畫作上,還有像是文學、建築、音樂等都是深受影響。如果能從音樂、文學、建築不同的角度,來看畫作,反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雖然,一直不想拿20年前觀展的心得來比較,想不到,在紀錄這場觀展的過程,還是比較了一下。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整體而言,聽得入神,解說又很有系統脈絡,但是,不賣弄知識與專業,不用艱澀專有名詞去介紹展覽,而是讓大家藉由深入淺出的方式,在2小時之內,認識展覽的全貌與細節,再加上她的口齒表達非常清楚,適合搭配平板的自製內容與相關畫作圖像,與展覽的畫作、畫家之間去巧妙的串連,整場解說一氣呵成。自然不會覺得鞎深難懂,更不會覺得好沉重,也讓不是學西洋美術史的人,引起對看展覽的興趣,就是一場很好解說。既是看熱鬧,也是看門道。也能感受到惠美姊在準備展覽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與心思,還有投入的心力。更不用說,這要閱讀、消化、內化多少資料,才能像說故事般的一點一滴的分享給觀眾們呢。
此外,在看這一類的展覽,其實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文藝復興、寫實主義、象徵主義,這些在畫作上不同時期的創作主軸,一定與當時社會的流行、主政者、上流社會的喜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有趣的是,這樣的影響是全面性的,不僅僅只是在畫作上,還有像是文學、建築、音樂等都是深受影響。如果能從音樂、文學、建築不同的角度,來看畫作,反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雖然,一直不想拿20年前觀展的心得來比較,想不到,在紀錄這場觀展的過程,還是比較了一下。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