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始於1956的蜂大咖啡(鮑魚酥、雞仔餅與綜合咖啡)

P1030307
那晚,吃完牛店之後,距離到河岸西門店還有一些時間,就到路途上的「蜂大咖啡」坐坐兼休息。點了一杯綜合咖啡,還有「雞仔餅」、「鮑魚酥」各一塊,短暫的歇息。以前來蜂大,一樓總是煙霧迷濛,因為有許多的老顧客會坐在老位置上喝著咖啡。其實,我很喜歡一樓的老咖啡桌和椅子,還有牆面上咖啡種植到生產及烘焙過程的雕刻,還有每次經過時看到一排的零食餅乾,還有擺得多如牛毛的咖啡器具,總是每回很吸引我踏入。

平常來此總是點杯單品咖啡喝喝,這回頂著撐到不行、圓滾滾的肚子,看到那一排玻璃罐,還是忍不住嘴饞各點一塊雞仔餅與鮑魚酥來吃。先吃鮑魚酥,外型就像是顆鮑魚一樣,口感香、酥、脆,而且味道帶點甜鹹,非常好吃!倒是咬的時候,一手拿著鮑魚酥,另一手要護著,免得屑屑掉滿桌呀。另一個則是「雞仔餅」,這個餅頗硬,咬起來要多花些力氣,可是吃起來硬香硬香的,細細咀嚼,頗有傳統大餅內餡包滷肉的滋味,帶有一股鹹香帶甜的好味道!我好喜歡雞仔餅的口感與滋味。

上網查了一下「雞仔餅」的由來,原來雞仔餅源自廣東,本來叫「小鳳餅」,傳說是清朝咸豐年間,廣州西關伍姓富人家的女工小鳳所創。但成為「名產」卻是半世紀之後,廣州河南成珠茶樓因為中秋月餅滯銷,製餅師傅急中生智,把月餅的原料按小鳳餅的方法製作,並大膽以搗碎的月餅和豬肉、菜心混合為餡料,再調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鹽,製作出甜中帶鹹、甘香酥脆的新品種“成珠小鳳餅”,因其異味香脆而受到顧客青睞。小鳳餅形狀像雛雞,故又稱雞仔餅。(註1)

再來介紹一下蜂大咖啡的來歷,很多人對蜂大咖啡的名字感到有趣,明明是賣咖啡,為何要叫「蜂大」哩?原來老闆曹志光先生在1956年以前從事養蜂事業,店名就叫「養蜂大王」,裡頭販售蜂蜜、蜂王漿等蜂產品,一開始在昆明街經營蜂產品事業,後來遷至成都路現址營業後,在自家陽台放置蜂箱飼養蜜蜂。後來因為養蜂太辛苦,但是,因為蜂大當初養蜂事業版圖擴及全球,由於這個原因,曹志光先生常出國,而能接觸到不少咖啡。當時咖啡在臺灣是非常珍貴,許多親朋好友會委託曹志光先生從國外帶咖啡豆回臺灣,另一方面也是曹志光先生本身愛喝咖啡,也愛四處找咖啡豆及器具。後來因為親朋之間咖啡的需求量愈來愈大,曹志光先生想既然自己都有進口管道,乾脆將原本的「蜜蜂大王」轉型成為「蜂大咖啡」而營運至今。蜂大旁邊小巷的牆上,還隱約可以見到「蜂蜜大王」四個字呢。(註2)

那晚去蜂大,正好是菸害防治法修改上路後的日子,以往煙霧繚繞,讓我淚眼婆娑的景象已不復見,晚間7點多的時光,我坐在1樓的陳年咖啡桌椅上,一邊啜飲咖啡,品嚐著小點,不時望著吧檯裡煮咖啡的服務員,以多年的經驗、熟練的動作以虹吸壺煮著一杯又一杯的咖啡。鼻腔裡除了咖啡香,還有殘存在空氣中的尼骨丁的氣味。在我坐靠在大片玻璃角落的位置沒多久,一名與蜂大服務熟識的老主顧進來,坐在我旁邊的位置,不用看Menu,只須口頭和服務和往常一樣的飲料,另外,點了一份原味起司蛋糕。服務員隨就送長年主顧客點的飲料與甜點,從他們的對話與態度,即可知道他們很熟識了。我也從老主顧與經驗老道的服務員聊天的話題中得知,1/11實施的菸害防治新法後,對於平常喜歡在一樓老位置吞雲吐霧的老顧客而言是不方便的,大家都會移到騎樓上抽根煙解癮後,再回到老位置。也因為如此,平常日的生意掉落一些,而假日的生意則是毫無影響。雖然,蜂大咖啡的服務員的服務態度,總是讓我覺得有距離,但是一家獨具特色的咖啡店,我還是希望它能長久下去,繼續成為臺北文化裡的一部份。

參考資料:
註1:廣東小吃-雞仔餅/維基百科-雞仔餅
註2:新臺灣新聞週刊-蜂大咖啡 坐擁西門町的古早記憶

店名:蜂大咖啡
電話:23179577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2號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