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 星期日

瞿筱葳《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與《奶奶的十一道菜》

R0018146
瞿筱葳《留味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與《奶奶的十一道菜》
那陣子,情緒一直處於低迷(現在其實也還是),同事咩咩姊拿了聯合報刊登有關這本書的報導給我。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我很清楚,她知道我在記錄著外婆的私房手藝,有機會的話我偶爾也會幫忙,無意之間就會記錄下來。還記得,那天光只是看報紙的局部文字,就已讓我淚眼不止了。也許是因為食物連結的情感吧,那天我就在網路上預購這本書。

過了好幾天,書收到了,我沒有馬上看。一直到前幾天才拾起這本書,然而,我卻是從《奶奶的十一道菜》這本小冊子先讀起。一邊看著也有著悸動,還讀到一段意味深遠的文字,特地將那段文字記下來,放在臉書上。

「有些記憶忘記了就真的沒人可問,這滋味真是難受。…死亡帶走記憶,…連30幾年的熟悉味道也一起帶走了。…大概我們都不相信死會降臨在自己身上。不僅自己不會死,家人也是不會死的。死亡隨時都在,在各地各處裡,但還沒降臨在自身以前,它不存在。…」-《留味行》。

心底的感觸是有的,這種感覺也曾有過,在小學時,或是看到菜市場在賣大茴香或破布子時,總會想到小時候吃到奶7奶做的「茴香蛋花湯」、「鹽滷破布子」和奶奶獨特味道的「菜頭粿」,爺爺和奶奶的「曬菜豆乾」煮成的湯,或是「魷魚蒜苗螺肉湯」,如今都成了記憶裡的味道。

當然,也不斷回想起外婆的手藝芋粿、菜頭粿、肉粽、粿粽、鹹粽、菜包、紅龜粿、雞酒、碗粿、雞酒油飯、炒米粉、雞捲、刈包、玉米濃湯、粉嫩豬肝、豬腳、滷肉、肉燥…好多好多的手藝。

看了大本的,知道作者是奶奶帶大的,也不禁讓我想起在我早產出生後,外婆親自帶了我40天,一直到今天她偶爾還會提到。還提到在外婆家中的那個紅色塑膠澡盆,當初是特地為了帶我而買的,如今依舊安在。還有家中的一個旋轉藤椅,是我周歲時,爹的堂姊當時工作就是編織藤椅,特地製作一把送到家裡作為我周歲的禮物,如今也依然完好,也還能坐。一直現在,依然是我最愛的椅子。在我學齡前,不短的時間,爺爺奶奶會把我帶回老家居住。一直到上小學、國中甚至是專科、二技時,只要是寒暑假,也是一定會回爺爺奶奶家,從以前他們特地上臺北帶我回去,小學六年級開始,後來變成我自己搭火車回去。

作者寫奶奶的故事,當時的流亡對我而言像是看歷史書一樣,雖然家中長輩的故事不盡相同,在早年是貧苦故事,但是外婆和外公的成家立業,也是一段辛苦故事,卻是讓小孩算是過的衣食無虞的打拼生活。

書很好看,在看的過程中不斷有感動,也不斷回想長輩曾經說過的故事。和網友Brian曾經在部落格分享過的,他的奶奶的故事,也是抗戰時的顛沛流離,看作者這書,真的會想到Brian的奶奶和爺爺的故事。

看完書其實很晚了,卻不是想寫有關書中精彩的什麼,而是想把當下的心情記錄下來。而這樣的一本書,除了讓我邊讀邊回想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外,也讓我想起唸書時,我曾經在修〈社會學概論〉時,為了作業從娘的角度寫下她的生命史,記得那時她還說要寫,寫外公的生命史會更精彩。那時,時間緊迫只好作罷。不過,印象深刻的是,記得光是娘的生命史就讓當時課堂上的同學和老師們驚呼連連。

ISBN:9789868751446
作者blog:ipaway.org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