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參觀總統府

20070507217
為了即將展出的「總統府古蹟建築之美攝影」特展,上午和一群志工們到總統府參觀。拜同時也在總統府擔任志工的伙伴親自為志工們解說,我也得以頭一次進到總統府,欣賞這棟建築,並瞭解它的歷史。

1894年清與日本因朝鮮半島主權引發甲午戰爭,清敗戰。1895年清朝派李鴻章代表與日方談和,但無結果。反而被日方強迫在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朝除承認朝鮮獨立,並將遼東半島、台灣、澎湖等島嶼割讓日本。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記載「『台灣全島、澎湖列島之各海口及各府縣所有堡壘、軍器工廠及屬公物件』,全部交給日本。」當時是由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在基隆三貂嶺外海的日本輪「西京丸號」上與樺山資紀簽署《交接台灣文據》。因李經方怕被台灣人民暗殺,故與樺山資紀交接時,不敢上岸。

1895年5月27日日軍自澳底上岸,由北向南開始進行接收,至1895年11月8日宣佈全島平定。而日本統治台灣的第一任總督,即是樺山資紀。日本會選擇樺山資紀作為治台第一任總督的原因是,日本在正式統治台灣前,他曾多次來到台灣瞭解情形,也因此他對台灣的情況非常熟悉。

日本統治台灣50年當中,共有19位總督。如果以他們的官職來區分,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前期武官總督(1895-1919,樺山資紀、桂太郎、乃木希典、兒玉源太郎、佐久間左馬太、安東貞美與明石元二郎)、文官總督時代(1919-1937,田健治郎、內田嘉吉、伊澤多喜男、上山滿之進、川村竹治、石塚英藏、太田政弘、南弘及中川健藏)以及後期武官總督(1937-1945,小林躋造、長谷川清與安藤利吉),後期因對日抗戰爆發,故日本對台總督改派軍官。

提幾個今天有聽到的幾個總督的事蹟好了,樺山資紀應該就不用提了。不過,位於八德路一段1號的華山園區前身-華山酒廠的興建,當時日本人確實是為了紀念樺山資紀而蓋的,所以當時才會有樺山車站等建物。

乃木希典為第三任總督,且為當時明治天皇之孫-裕仁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之指導老師。由於乃木希典在擔任學習院院長時,對學生及裕仁皇太子非常嚴格,且施實軍事教育。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過世後,乃木希典不知是因為明治天皇的過世而難過,還是怕裕仁皇太子會對他算帳?居然在明治天皇大葬當天,先將妻子殺死,然後切腹自殺,為明治天皇殉節。

兒玉源太郎是第四任總督,第四任民政長官是後藤新平。因為這兩個人的統治,將台灣帶入另一個里程,也因為如此,第五任民政長官祝辰巳才會發起興建「兒玉後藤記念館」(台博館前身),有關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的部分,多少之前都有提到,我就不再說明了。

而繼任的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是日本治台50年期間,在位最久的總督。任期自1906-1915年,共在位9年。他最著名的事情,也是促使他擔任第五任總督的原因,他曾參與對原住民作戰的「牡丹社事件」。另外,現今的總統府,也是日治時的台灣總督府就是在任期內建興並完工。

明石元二郎是第七任總督,也是唯一一位死後葬在台灣的總督。其家屬遵照他的遺言「願余死後能成為護國之魂,亦或鎮護吾台民」,將他安葬在台北三板橋墓地(今林森公園,前身為日本人墓園),1999年遷葬台北縣三芝鄉。

第十任總督伊澤多喜男較著名的事情是「蓬萊米」的命名者。日本治台初期,原本要將日本的米引進台灣種植,卻發現大多生長不良。後來,由日本稻米專家磯永吉,將日本稻改良適合台灣氣候生長的品種。1921年在陽明山竹子湖試種成功後,即開始大力推廣種植。1926年(大正15年)4月23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台北鐵道飯店(原址現為新光摩天樓)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命名為「蓬萊米」。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是使用位在現今台北市中山堂現址的「布政始司衙門」官邸辦公,直到佐久間左馬太才開始計畫、興建總督府。但是,日本會在台灣興建古典系列建築,在興建前曾於1906、1907年分別辦理公開競圖。1906年的競圖比賽,評審委員由總督府土木局聘請日本的辰野金吾、中村遠太郎、塚本靖、伊東忠太、妻木賴黃及總督府營繕課課長長野村一郎來擔任。1907年的競圖則加請鐵道部金井技師參加鋼骨結構之評審,限定參賽者資格為日本帝國領土內的建築家。

第一次競圖,獲得初選有七名,分別是鈴木吉兵衛、長野宇平治、井岡安、 森山松之助、松井清足、櫻井小大郎、福井房一。1910年再從這幾個人的作品來挑選最後的作品,不過還需附加部分施工詳圖和造價預算表二項,複選作品中選者為長野宇平治的作品。之後,由森山松之助送往日本東京修改,原本中央塔樓高度沒現在高聳,只有6層樓高,後增加到60公尺,目的可俯瞰台北盆地全景,掌握台北情形。至於為何會選擇原本陳氏宗祠與林氏宗祠所在地興建總督府,因日本曾以空照圖調查,發現該區域地勢較高,不會淹水。故將總督府興建於此,而陳氏、林宗祠就得搬遷。

總督府於1912年6月1日開工,工匠均自日本請來。1915年6月25日結構體大致完工,舉行上樑儀式。1919年3月正式完工,興建預算總金額計280萬日圓。總督府整棟建築物的主體平面呈「日」字形,為五層樓建築物,包括柱列、 山牆、圓拱窗、牛眼窗、托架、羅馬柱、腹柱等;中央塔高約六十公尺達十一層高, 關係比例呈現接近金字塔形;中央高塔及主體均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外牆貼紅色面磚 及灰泥搭配精緻簡潔雕飾,充分塑造出典雅莊嚴的氣勢。記得志工提到總督府所使用的鋼筋,不是現在一般建房子用的鋼條,而是「工」字型鐵軌,再加上總督府在興建之前下方有塊大石盤,所以地基非常穩固,再加上使用的建材,不論是水泥、木材、石料都非常講究,所以這棟建物至今仍非常堅固耐用。也因此每當總統府要進行修繕,總有不少工程單位不敢前來,因為光是要釘釘子都不見得釘得下去。

這讓我想到博物館也曾有過類似狀況,在「走向人民-俄羅斯文學三巨人特展」開展前夕,博物館要在大坐檜木大門外,再加裝三個大片玻璃門,為的是讓館內空調穩定。原本施工單位想說一天就可以鑽好洞,就可以把門裝上去。想不到博物館地板石材非常堅硬,光是鑽三個門的孔就耗掉一天,讓施工單位大為驚訝。還好當時同事有要求施工單位要提早先到現場瞭解情況,否則要是誤了開展,那施工單位可就有得瞧了。由此可見,日本人當初在興建公共建築是多麼用心,經歷這麼多年,這些建築仍然毅立。相對的,也可以看出台灣現在的一些施工單位品質的低落。

在整體造型上可說是日治時期受英格蘭磚造建築影響最深的建築,帶有部份英格蘭的維多利亞風格。但是,卻不能被稱為英格蘭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代表。因為當初這棟建物在興建時,有添加許多日本留英的第一代建築師辰野金吾的影響,例如,表面有許多白色的橫帶,這是就是辰野金吾自創的,在英格蘭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是不可能看到的。還有很多都是辰野金吾的創意,可以慢慢去發現。也因為是辰野金吾自創的風格,故與總督府類似的紅磚建築,都被稱為辰野金吾式,又以台灣總督府為其代表作之一。像是建中的紅樓、西門紅樓、專賣局也算是辰野金吾式的建築。
淡水領事館
若要說英格蘭的維多利亞式,目前台北市最接近,卻又有些不同的。就屬淡水紅毛城了,但是,我為何會說有些不同?因為真正正統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在英格蘭是不會有走廊的。但是在台灣,為了配合夏季多雨的氣候而增加了走廊。

大致上就寫到這吧,其實我還有一些沒寫出來。想不到聽了志工一個上午2小時的解說,要把紀錄下來的內容寫出來還真是不簡單。這天到總統府是平日參觀,只開放一樓,而且不能攝影,只能從上午9點參觀到12點。這樣還不過癮,我已和志工約好,8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總統府大開放當天,我還要再來看,再聽志工更詳細的解說,並且帶相機來拍下照片。同時,也要利用那天的機會,到台北賓館(台灣總督官邸)好好的參觀一番,仔細欣賞這兩棟美麗的建築物。

總統府網站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22號
參觀預約:02-2311-3731
傳真預約:02-2312-0757
平日開放參觀時間:每週一至週五,9:00-11:30
96年假日開放參觀時間:8/5、11/4 8:00-16:00
台北賓館配合總統府假日開放參觀,同步開放,開放時間9:00-4:00 台北賓館參觀預約線上報名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台灣日治時期
總統府網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