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食記】宜蘭縣宜蘭市∣大麵章

無標題
傍晚至晚上營業的大麵章
無標題
攤位
無標題
沙茶麵
無標題
麻醬麵
無標題
餛飩肉丸湯


2017.3.25

「大麵章」是傍晚到晚上營業的店家,白天來是休息的。原本,我以為是賣傳統大麵的麵店。沒想到,也是沙茶麵、麻醬麵和餛飩肉丸湯。大麵章的生意非常好,要排隊等候。為了這頓,我排了30分鐘。實在是不愛排隊,結果,因為等太久,想去吃的另一家店,在打烊了。

因為確定要再來吃,可能有困難,乾脆兩種麵一次點齊。「沙茶麵」,沙茶的味道,很像潮汕沙茶火鍋的沙茶的味道。但是,除了沙茶外,還有大蒜酥、紅蔥頭酥,都是自己弄的,很香。而且,大蒜酥、紅蔥頭酥弄在一起,還和豬油一起混合,成了特別的醬。對了,沙茶裡有扁魚或蝦米之類的味道。同樣,要攪拌均勻,加點辣椒,才會提味,而且變得更好吃。

「麻醬麵」,也是單純的麻醬,但是一樣有紅蔥頭酥、大蒜酥,也要加一題辣椒,攪拌均勻後,醬全部附在麵條上,才會好吃。

但是,「大麵章」的麵條,讓我覺得很熟悉。不是我想的,加鹼的黃麵,而是白麵。而且那細白麵的麵條,和以前新公園旁,懷寧街上的「新福牛肉麵」(新福牛肉麵已經在2015年結束營業)及東吳大學城區部附近的「樺林乾麵」的白麵條一模一樣。都是極細,水滾一下子就浮起來煮熟的那種。而且,這種麵,附著醬汁才會好吃。重點是,這種白麵條,在臺北都要在上述的老麵店才看得到,而且,這些老麵店早期的老闆,都是榮民,都是1949年隨著國民政府一起到臺灣來的軍人。為何在宜蘭會出現這樣的麵,用料卻有些本省調味料,又有點外省的味道呢?

想起之前去宜蘭美術館看畫展,一個畫家是杭州藝專畢業後,1949年也和國民政府遷到臺灣,畫家就被陸續派到屏東、宜蘭來教書。我在猜,這些麵店所賣的麵食,早期應該是有1949年的外省人指導或是經營,過了60、70年後,逐漸在地化,原本宜蘭不會有的麵條,在這裡流傳了下來,逐漸成為在地的麵食。外省老兵和榮民逐漸凋零,技藝傳承給後來的人,麵條流傳了下來。因為因地制宜、在地食材產生下的調味料,就這樣結合在一起。因為,豬油+油蔥酥+大蒜酥,這樣的味道,我只在宜蘭吃過,在臺北不曾碰到過。也許,這是1949年從神州來到臺灣的移民們,帶著家鄉麵食手藝,與臺灣宜蘭在地食物味道的結合,所產生出來的結果吧。以上,僅是我的推論,歡迎大家提供自己的想法。

對了,餛飩肉丸湯,餛飩和肉丸新鮮好吃,一樣湯裡有加紅蔥頭酥、大蒜酥,成為香氣主要來源。

「大麵章」的麵食好吃,但是生意很好,要等很久。就連老闆和工作人員們,所給我的感覺是,生意很好,但是他們似乎很無奈,沒有太開心。因為不斷排隊的人龍,一直煮不停的麵條和餛飩魚肉丸湯。雖然工作人員也不少,但是,似乎永遠有送不完的食物,收不完的杯盤狠藉。

後記:後來隔天,在另外一家知名的老麵店,也是聞到一樣的豬油+大蒜酥+油蔥酥的味道,也一樣賣麻醬麵、酢醬麵、餛飩肉丸湯,其實,光是以這個來發掘食物的演變歷史,應該就很有趣。

消費:現金
電話:03-932-9652
營業時間:16:00-00:00
星期日、一休息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