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攝影】臺北市萬華區∣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

無標題
圖1
無標題
圖2
無標題
圖3
無標題
圖4
無標題
圖5


2017.4.14

1935年,總督府在新富町建了一個「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有賣蔬菜、水果、肉類和商品雜貨零售。1945年後,更名為新富市場。1949年後,因新富市場附近住戶增加,除了原本新富市場的攤商外,在市場外三水街的流動攤販也愈來愈多,還有1970年的環南市場興起,再加上三水街的流動攤販就地合法,成為「東三水街市場」,讓原本在新富市場的攤販更難經營,反而攤販愈來愈少,甚至淪為倉庫或東三水街市場的後場來使用。直到2006年建築被指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經過臺北市政府市場處整修完成,再由忠泰建築取得經營權,在內部進行展示與古蹟再利用設計,並在2017年3月25日對外開放。現在裡面有「重溫舊市」常設展、餐桌學堂、共同工作室、巷仔內教室、製冰室、新富半樓仔、小間工作室等。還有明日咖啡MOT CAFE,也可以在這裡喝咖啡休憩!

在古蹟再利用的前提下,除了原有市場建築的內部空間,利用模擬半樓仔作展示,也呈現早期攤販在市場內,既是做生意的地方,也是住家的地方的空間呈現。同時利用半樓仔下半部的空間,一部份作為工作室、教室和辦公室。此外為了解決辦公人員空間與活動空間、廁所等問題,在市場建築後方,另新建清水模建築來使用。

新富市場除了市場建築本身外,原本在旁邊還有一棟事務所舊址,內部空間呈現日本時代的空間格局。可以脫鞋進入參觀。而市場本身的建築,呈現馬蹄形,中間還有馬蹄形小天井,可以與市場內部的窗戶進行採光和通風。只是這天上午有下雨,我無法到天井參觀和拍照。此外,地板上還呈現原本市場攤販位置和水溝的細節。現場也還有保留原本市場內木門架的構造,以及曾經有發生祝融的痕跡,以及上半部是木造、下半部是洗石子的攤販工作檯,以及大量東西秤重的「地磅」,也與攤販工作檯一起保留展示在現場。

展覽呈現市場的歷史脈絡與演變過程,還有萬華地區市場的分布與各自的特色,甚至是現在在地的一些歷史悠久的商家介紹,從不同面向,讓參觀者瞭解到一個市場與民眾生活之間的相關性和重要性,甚至是信仰與禮俗的連結。

上午到此,正好可以慢慢欣賞建築與展覽,從市場走入市場,也是個有趣的過程。而且該古蹟建築,還有日本時代即使用的臺北市市徽,一直用到1986年才換徽。

票價:免費
電話:02-2308-1902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二~日)
星期一休館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