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百年風華-臺灣博物館建築特展

百年風華-臺灣博物館建築特展 The Eloquent of National Taiwan Museum ─ A Centennial Splendor on its Architecture
展期:2008年1月23日至7月20日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3樓展場
地址:10046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號(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電話:(02)2382-2566
網站:www.ntm.gov.tw

今年(2008)適逢台博館將於館慶日5月24日當天,成立滿100年,台博館於1月23日至7月20日展出「百年風華-臺灣博物館建築特展」。雖然,展覽名稱的主題為建築特展,但是,這個展覽卻不單純在介紹建築物本體的部份。雖然台博館的歷史到2008年已屆100年,但是,目前所看到的建築物,實際上是1915年3月25日建設完工,博物館遷入之後,於1915年8月20日開館啟用至今,而建築物本身的歷史只有92年。也許有人會提出疑問,那麼,之前的8年,台博館到底在哪裡開館營運?又天后宮、彩票局、記念館、博物館、圖書館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從這次的展覽內容,即可非常清楚的瞭解。

踏入位於3樓的展場,一開始,看到的是模擬的「急公好義」牌坊與「天后宮」的牌坊時,就有人會提出疑問了。然而,一開始就是個非常複雜的歷史,而天后宮與台博館現今建築的承接關係是很有趣的,如果深入瞭解,許多人多年來的疑問,就會恍然大悟了。這個展覽空間分為3個展覽空間,四大主題區,每個主題區再分為幾個小單元。

第一主題:天后宮與台博館之間的關係,在這個主題之下的小單元有:天后宮的成立與拆除的原因及過程,西部縱貫線鐵路通車與博物館成立的關係,博物館與彩票局,記念館的發起與興建,博物館與記念館的關係,博物館在日本時代的發展與重要事項,早年博物館與民眾的關係與記憶,博物館與公園。

第二主題:國立臺灣博物館建築本身,前身為「故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記念博物館」,這個部主要介紹到這棟建築物的特色與外貌,例如早在建築完工啟用的前一年,當時的台灣日日新報在1914年4月即預告這棟建築將於一年後完工啟用,還特別寫了一篇報導,來介紹這棟建築的特色,有仿古羅馬式的銅皮圓頂,仿希臘式的三角門楣,仿要多立克的柱子還有華麗繁複融合風格的複合式柱子,美麗的彩色鑲嵌玻璃。建築的樓層與空間設計等。現場還展示在日本時代,即有不少學建築的學生,在老師出的作業下,完成以博物館建築為主的平面設計圖。並且同時展出除了博物館建築外,日本時代在台灣各地其他不同風格具有歐式風味的建築,也與歐美的建築物來個相同與相異的比較,更可清楚瞭解日本在當時是如何把這樣異於台灣樣式的風格帶進台灣,並且影響後來老百姓家屋的建設裝飾與轉變。及原本僅有第上兩層、地下一層的博物館,是如何變成地上三層,原本的屋頂木桁架是什麼原因變成現今的輕鋼架,產生出三樓的空間?還有這個建築物本身在結構體完工前夕,日本當時有舉行「上棟式」,將一個「棟扎」擺放在建築體的最高處,這個「棟札」是做什麼用?有何意義?最後還有展示博物館例年來配合展覽、教育活動辦理所產生的創意商品或是早期以博物館建築為主的明信片、愛國獎券、印花等。

第三主題:則是展示出建築約完工當時,原本在大廳東、西側壁龕放置,由新海竹太郎所製作的「兒玉源太郎」與「後藤新平」銅像,以及日本時代的建築物牌匾「故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記念博物館」。還有依照日本時代所留下來的原大廳地板鋪面的照片,模擬當時大廳有銅像及原本地板圖案的感覺。並且介紹博物館在日本時代的首任館長川上瀧彌及1915年8月20日將博物館由彩票局遷至記念館新館重新開館後,於隔日過世。

第四主題:回顧博物館過去所發行的刊物與學術期刊,甚至是相關展覽,另一部份則是以博物館屆滿100年的當下,在未來這個博物館要如何的發展與擴張,原有的建築空間早已不敷使用。未來,將結合幾棟古蹟,在重新修繕及空間設計之下,成為臺灣博物館系統下的分館。例如,隔著襄陽路的勸業銀行台北支店舊廈,將於今夏成為台博館土銀展示館,未來將展示古生物、化石及地質方面的展覽。未來幾年間,陸續還有幾棟重要建築物將成為不同性質的博物館,位於北門對面的鐵道部大樓,南昌路的專賣局與樟腦工廠甚至是三井株式會社舊廈等。除此之外,目前博物館廣場前在進行的「圍牆拆除與人行道拓寬工程」,還有更長遠的展覽與典藏地下化工程,未來將朝公園地下化拓展博物館空間,並且與周邊捷運進行連通,例如台博館與土銀展示館、台大醫院站、台北車站的地下連通。鐵道部與捷運松山線的連通,甚至是機場捷運線的雙子星大樓等。專賣局與樟腦工廠與周邊捷運的通連等。

以上大致是這個展覽的內容與架構,接下來則是分享一小段內容,也是該展最重要的部份,同時也是一般人常弄不清楚的歷史,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第一主題,稍為跟各位做個介紹。
南面山牆
1888年劉銘傳建了天后宮,天后宮當時在台北城內與文廟、武廟是城內三大建築。當時,不少老百姓會從西門進城,沿著西門街穿過「急公好義」牌坊,再沿著石坊街,到天后宮來拜拜(西門街與石坊街,即日本時代的榮町,現在的衡陽路)。尤其是每逢初一、十五時候,劉銘傳等官員甚至是家人、林維源家人等都會來上香祈福,甚至是壽誕也會在天后宮舉辦。

1895年,6月日本統治台灣,天后宮成為日本陸軍的臨時軍醫院與宿舍,之後也陸續成為國語學校的校舍與宿舍,還有台北病院等(即現在台大醫院前身)。

1906年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先行離職回日本東京,同年9月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去職,到滿州國接任「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總裁」,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與民政長官祝辰巳接任。祝辰巳為感念兒玉與後藤定下治理台灣的基礎,於是成立「兒玉後藤記念營造物委員會」,決定為兩人建立一座記念館,並於同年開始全台強迫募款。若是官員,則是依照階級和薪水,依照六等級從薪水按比例扣款。老百姓則是從「家屋稅」裡面扣款,至1913年共募集到256,101日圓。

1908年台灣西部縱貫線鐵路全線貫通,台灣總督府為了鐵路全線通車,在全台各地盛大舉辦活動。且為迎接遠從日本內地到來的皇室貴族及官員,台灣總督府於1908年5月24日發佈第83號訓令,成立臺灣總督府附屬博物館。

1908年10月24日配合台灣西部縱貫線鐵路正式通車,總督府博物館在閒置的彩票局大樓成立,並由日本閉院宮親王剪綵正式開館。(但是,博物館成立的館慶日是以發佈83號訓令的5月24日為館慶日,意思是博物館是5月24日成立,但經過籌備後於10月24日開館營運。)

彩票局發行彩票原本是後藤新平提議,一直到第五任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才正式成立發行。而當時僅在台灣實驗發行,日本內地並無發行彩票。彩票即是我們現在的樂透,至於為何發行彩票,由於後藤新平當時發現台灣財政吃緊,又發現台灣老百姓習慣將錢藏在地底下。如果,能發行彩票,讓民眾購買,則可擴充台灣吃緊的財政。但是,彩票正式發行已經是1906年的事,當時,兒玉、後藤皆已去職。彩票局的位置為於現在博愛路與寶慶路口的國防部博愛大樓一帶,但只發行五期,共27萬張彩票,即因「彩票事件」而結束彩票局的營運。所謂「彩票事件」即是當時台灣人民質疑彩票發行有不公之嫌,因為前面的大獎皆由日本人所得。然而實際上的情形是,當時台灣發行彩票,是東亞盛事。不僅日本內地有錢人特別請在台的人重金購買,甚至當時中國東南沿海、菲律賓一帶的有錢人也請在台灣的人幫忙花大錢購買(類似我們現在樂透的集資「包牌」)。當然,花愈多錢買愈多彩票的狀況下,中大獎的機率當然高。反而當時台灣島內購買彩票的人,才占台灣人口的六分之一。而彩票局的結束營運,一方面是「彩票事件」,一方面也是實際上台灣買彩票的人少,並無達到總督府原先預期目標,於是停止。

1911年,台北城因遭受幾次颱風侵襲,導致市區淹水嚴重,民宅與天后宮建築本體皆嚴重毀損,於是台灣總督府於1912年將天后宮拆除,天后宮的遺跡「柱礎」散佈在公園各處,成為民眾休憩的座椅;原本的「抱鼓石」,則移到總督官邸(現台北賓館)成為庭院小橋造景之一,並進行台北市區改正計畫。天后宮所在地為台北公園預定地,而原天后宮所在地,為現在公園內日式池塘、拱橋、噴水池一帶。

1913年4月1日兒玉後藤記念館動工興建,以23萬多日元由高石組得標負責該記念營造物的建設工程,並於1915年3月25日完工。故由此可知,天后宮與博物館建築,並沒有同時存在,而博物館建築並沒有建在原本天后宮的建築基地上。且天后宮是座北朝南,博物館是座南朝北,兩者是完全背對背,毫無關係,更沒有同時存在過。

1915年3月25日記念館完工後,兒玉後藤記念營造物委員會將該建築捐贈總督府,適時解決位於彩票局的博物館空間不足的問題。當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隨及著手博物館遷入記念館新館的計畫,於1915年8月20日在新館正式開館,而原本的彩票局即成為博物館舊館。但川上瀧彌卻在8月21日因為生病及過度疲勞而過世。川上瀧彌除了是日本時代首任館長外,也是日本非常著名的植物學家,對於台灣植物的研究有非常大的貢獻。同時,川上瀧彌在1910年還成立臺灣博物館學會,進行田間研究、研討會、學術論文發表及出版刊物等事項。

1915年台灣總督府利用彩票局閒置空間,成立台灣總督府附屬圖書館。1917年博物館位於彩票局的舊館廢館,彩票局完全由圖書館使用。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博物館參觀(即後來的昭和天皇),1935年總督府舉行「始政40年台灣博覽會」,該博覽會仍爲目前台灣史上最空前盛大的博覽會,當時有127萬人來博物館所在的第一設施館參觀。整個博覽會一共吸引海內外344萬人前來參觀。而博物館所在的公園為博覽會的第二會場,博物館本身為第二會場的第一設施館與愛知館,公園內同時還有很多不同的展覽館與遊樂設施。當時除了第二會場外,還有台北公會堂(現中山堂)與現今中華路一帶的第一會場,草山行館的第三會場,大稻埕的第四會場。

1945年5月31日美軍轟炸台北城,彩票局圖書館被炸毀,總督府也嚴重受損。國民政府來台後,1945年博物館改隸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更名為台灣省博物館。1949年改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更名台灣省立博物館。同時,圖書館因彩票局炸毀,戰後與博物館合用館舍,博物館一樓為圖書館,二樓才是展覽。圖書館更名為台灣省圖書館、台灣省立台北圖書館。1961年博物館首次封館大修,圖書館於是遷到新生南路、八德路館舍(圖書館後來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即現在中和823紀念公園裡的圖書館。中山南路的國家圖書館,原為國立中央圖書館,是隨國民政府從大陸遷台後在台復館,就歷史而論,國家圖書館與中和央圖分館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1994年第二次封館大修,將原本屋頂木桁架拆除,更換輕鋼架,以維持建築外貌的方式,增加三樓展覽空間,並於1997年重新開館啟用。1998年台博館建築本體定為國定古蹟,1999年改隸文建會,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至今。2002年3月31日因「331地震」,造成建築南面與結構受損,隨即封館大修,2004年10月第一期結構整建工程完畢,於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1月25日展出「西仔反-清法戰爭特展」,展覽結束後進行第二、第三期工程。2005年5月18日於世界博物館日重新開館啟用至今。

想不到寫這麼多,但是,後段只是展覽的一部份,有興趣的不妨親自走訪一趟吧。

4 則留言 :

  1. 版主你好,

    我在搜尋台博館資料時,閱讀到此文,對於知曉台博館建館歷史甚有幫助,也特將該此文收錄於黑米共同書籤

    另外,我也想徵求您的同意,把本文轉載到「Archifield(阿奇菲爾德)」建築設計討論區,讓相關業界人士與同好知曉。靜候您的回覆。

    -echotpe

    回覆刪除
  2. echotpe,您好
    謝謝您的留言,
    這篇純粹是自己看了展覽
    整理過的整個心得
    謝謝您的喜歡,感謝您將我的心得推薦到黑米。

    另外,有關您提到將本篇心得轉載至Archifield建築設計討論區,可否請您於文章尾端放置本篇網址連結與發表作者,謝謝。

    對於能讓更多人瞭解臺博館歷史,我是樂意之至!

    回覆刪除
  3. @Jun,

    謝謝你同意轉載。

    我已將此篇圖文轉貼於Archifield的「百年風華-臺灣博物館建築特展 」討論串,鏈結在此

    回覆刪除
  4. echotpe,不客氣,辛苦您了!

    回覆刪除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