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監察院(臺北州廳舍)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統治臺灣後,即將原本劉銘傳設置之臺北府府衙(現今館前路西側範圍)作為臺北縣廳舍,1901年(明治34年)更名為臺北廳廳舍,1910年8月(明治44年)因遭遇強烈颱風,臺北廳廳舍在此次颱風有所毀損,同時原空間亦顯狹小,考慮新建廳舍。1912年(大正元年)臺北發生空前大水災,臺灣總督府決定興建臺北廳新廳舍,即後來的臺北州廳,位置選定在三線道路旁(即現在中山南路),建築由當時在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長森山松之助設計,並於1915年(大正4年)完工啟用。1945年該建築為成臺灣行政長官公署,1947年為臺灣省政府,1957年6月臺灣省政府臺北聯絡處,1957年再變更為監察院至今,1995年3月28日經內政部民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
監察院(臺北州廳舍)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受後文藝復興時期影響。建物大門設於街道轉角處,建物街角兩側延伸但不對稱,呈90度角,面忠孝東路建物長度較長,而中山南路則較短。其建築是很精緻、華麗的紅磚建築,擁有許多的石膏泥塑。建築大門正面屋頂是拜占廷式屋頂,下方開有老虎窗,大門門口有八根柱子,是八柱式的門廊,一旁有美麗的牛眼窗和貝殼形兜帽。中庭有典雅的半圓形拱窗,建築主體兩翼開端的八角形圓塔是衛塔,兩翼視覺焦點是曼薩爾式屋頂。

文字來源:監察院建築介紹主題網

平常都只是從監察院經過,只能瀏覽其美麗的外觀,就象每次經過重慶南路時路過總統府和司法大廈,總是會想去看看,不過5/1總統府和臺北賓館有開放,可以進去參觀,反倒是司法大廈不曉得能否一虧內部呢。若不是因為去參加公職人員財產申報線上研習,才得以看到其內部建築美麗之處。監察院4/27-7/27於議事廳長廊辦理「一個小角落 心境」書畫聯展,有機會去參觀展覽,順便看看森山松之助設計的建築之美吧。監察院開放時間為週五9-12時,14-17時,一般民眾於參觀日當天攜身分證明文件於服務臺登記即可參觀,機關、團體或學校則需於參觀日前一週提出申請,其他參觀注意事項詳見院區參觀資訊。難得利用參加會議的機會,得以一虧這棟精美建物,而且又得以在中庭、內部大廳拍攝真的是太棒了,其實我有事先詢問監察院的工作人員,確定是否可拍照,並且瞭解可拍照之區域。大門口進入後的敞廳,於服務臺工作人員在得知我想拍建築內部時,還特地前去開燈,讓我拍出另一種不同的氛圍,真的非常謝謝兩位工作人員呢。

p.s.照片分別是GRD3和CX3拍的,GRD3果然有其過機之處!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2號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