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PRAYERS FOR BOBBY(為巴比祈禱)

3376
PRAYERS FOR BOBBY
原來,這是一部影集,而不是電影。從影片一開始,拍攝的手法和方式,雖然人在電影院,但是,直覺就是很電視。不過,並不因為它是影集而受到影響。飾演瑪麗葛瑞斯的雪歌妮薇佛以這部影集榮獲今年金球獎電視電影類最佳女主角入圍,而飾演巴比的萊恩凱利,則是以自然生動、感情流露的演技,更是感動。雖然是影集,但是雷公電影還是將它引進,真的是很感動人,我後來根本是不斷淚流滿面和哽噎的看完影片。
巴比自小在幸福的家庭長大,家庭成員彼此情感親密,他是家中備受寵愛的成員。只是,當他逐漸長大,他慢慢發現自己對男性有臉紅心跳、怦然心動的感覺,然而,巴比身處基督教家庭,在聖經的教條中規定同性戀是種罪惡,而家中的成員,每每提到同性戀的事情,總是不認同,甚至是尖銳的言語,總是讓巴比的心裡很受傷。雖然家庭成員彼此很親密,感情很融洽,但是對巴比而言,卻還有一段距離。而這樣的感覺,也讓他很傍惶,不曉得該如何是好。

怎知當他向大哥說明自己是同志後,瞬間在家裡引起一場風暴,不只家中成員皆知,就連被迫參加異性交誼活動,也見有人竊竊私語,除此之外,母親還認為只要他繼續藉由宗教信仰,就可以改變,甚至是帶巴比去看心理醫生。其間,巴比去波特蘭找表姊,而表姊也對他的事很清楚,只是和他的家人不同,並且在波特蘭認識David並交往。只是,家人的壓力愈來愈大,母親沒有打開心胸聽他說話,最後和母親斷絕母子關係。他自己搬到波特蘭,在表姊的幫助下一塊生活。最後,因為無法和母親溝通,他選擇自殺。

巴比自殺後,瑪麗自然是無法接受、悲傷、後悔,後來找了教會神父,才曉得原來巴比有到大都會同志教會。先是質疑聖經上的教條,並和神父討論。只是,家中也因為巴比的離開,也影響彼此之間的和諧。巴比的大哥,心裡覺得如果當初沒有告訴父母,也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巴比的一位姊姊,則是一直希望他快樂就好。後來瑪麗從巴比的日記去瞭解他的內心世界,才曉得原來巴比的內心很痛苦,尤其是當家人在說同性戀的種種時,或是上教堂禮拜時,聖經裡對同性戀不友善的教條,都讓巴比很受傷,然而,他又無法向家人傾吐,尤其是當他想向母親說心裡話時,媽媽卻選擇與他斷絕母子關係,不承認他有個同性戀的兒子,對與母親感情非常好的巴比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種種因素相加起來,最後導致巴比的自殺。

當瑪麗瞭解後,她的心裡非常後悔,因為巴比根本沒有病,也不需要「治療」。當巴比想跟他傾吐時,她選擇了逃避不面對,巴比死後,縱使她瞭解了,卻永遠再也無法喚回兒子,我想瑪麗的心裡一直有一種愧疚的感覺吧。而這種感覺將永遠會在她的心裡。但是,也因為如此,她開始到PFLAG參與活動,並且和家人開始投入協助家中有同性戀者的家庭。瑪麗其實也知道,巴比的獨特性,一如她所說的,從他還沒出生時開始,就像只有巴比會陪她看經典黑白片,只有他有少見的體貼和細心,他是多麼善解人意又心地善良。

瑪麗葛瑞斯目前仍投身同志人權運動而努力,並且於1995年被表彰同志人權的努力。巴比的自殺和瑪麗之後的改變,由前華盛頓郵報記者李瑞艾倫斯記錄,並撰寫成書出版。最近將會有中譯本,待上市後找來閱讀。瑪麗希望巴比的悲劇別再其他家庭發生,她說:「我相信巴比在另一個世界都知道這裡發生的事,我很感謝他為我的生命帶來的改變。我希望人們透過電影可以瞭解自殺永遠都不是解決的方法。要多一點耐心,不要放棄希望。」影片最後,還以這部片悼念巴比和前華盛頓郵報記者李瑞艾倫。

其實,看了這部影集,我會幾乎三分之二都在流淚,從前段的憤怒,到後來的感動與悲傷。雖然,這是真人事事改編,但是,影片裡的一些對同志不友善的言語、態度,到現在還是有的。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