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早上幫同事查完「旆」這個字的讀音後,突然之間,我想起「伃」這個字。會認識這個字與我非常友好的專科、大學同學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那個同學的名字裡就有「伃」這個字。而我對這個字,至今仍印象深刻。不外乎,同學的這這個字,電腦任何輸入法是無法打出來,(經過這些年,有些電腦較更新或輸入法版本更新後,這個字已經可以打出來了。但是,依舊是少數。)要不就是頭一次看到這個字的人,反應通常和我一樣愣在當場,久久不曉得該怎麼唸這個字。但是,通常看到這「伃」這個字,一般人都會連想到「妤」這個字。這兩個字的確有關係,而「伃」的發音與「妤」(註2)同音。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伃」這個字所謂何來?就連我雖然認識名字裡有「伃」這個字的同學很久了,但是仍是一知半解。今天發狠來好好查詢,沒想到網路版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完全查不到這個字。於是藉由google的查詢,總算讓我查到這個罕用字的來歷和故事,而這個字的背後故事,其實是有些悲劇成分在內的。

在內地的「漢典網」查的資料
伃∣部首:人部∣首外筆畫4∣總筆畫6

詳細解釋
“倢伃”( jiéyú):见“婕妤” jiéyú

在《康熙字典》【子集中】【人字部】伃的說明如下:
【唐韻】以諸切【集韻】羊諸切,音余。倢伃,婦官也。詳倢字註。又大也。【揚子·方言】凡大人,楚謂之伃。亦作妤。

另外在《說文解字》【卷八】【人部】伃的說明是:
婦官也。从人予聲。以諸切

從上面資料可以發現「伃」這個字是出自「捷伃」一詞,那我就更好奇,到底「捷伃」是什麼人呢?結果在內地網站「華夏經緯網」查到「班捷伃」這號人物,有關人物的敘述如下:

人物評傳

班倢伃(前48?—前6?)名不詳。樓煩(今山西寧武)人。西漢女文學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學,善辭賦,成帝時選入後宮,始為少使,不久立為倢伃,故後人稱為班倢伃(又作倢伃)。《隋書·經籍志》著錄《成帝班倢伃集》一卷,已佚,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傷悼宮庭生活之鬱鬱之情。文辭哀怨動人。《怨歌行》亦名《團扇歌》、《怨詩》,是一首五言詩,以用則“出入懷君袖”,不用則“棄捐篋笥中”之合歡扇喻女子之悽慘命運。悽切感人。鐘嶸《詩品》稱其“詞旨清捷,怨深文綺”。《文選》題為班倢伃作,但《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疑其真偽。

原來,班捷伃(註)是西漢的女文學家,還是班固的祖姑。在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原本深受漢成帝寵愛,後來因為趙飛燕與趙合德兩姊妹入宮後逐漸失寵,而被打入冷宮。她自願去服侍太后,太后死後還守陵,最後孤獨死去。接下來,有關她流傳後世的作品。

傳世名篇

怨歌行

【題解】

本詩見於《昭明文選》及《玉臺新耠》,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中,題為漢班倢伃作,亦作《團扇詩》。據《玉臺新耠·序》曰,班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幽居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併為怨詩一首。”一說此詩乃古辭,或曰古辭已失傳,此乃後人託名之作。本詩中作者借物以抒其哀。

【原文】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評析】

從字面看,本文似是一首題耠扇子的耠物詩。然否,雖句句不離扇,卻字字不離人,寓情于物,委婉地寫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開頭四句:“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字面簡潔,然語氣悽切。其表面讚美團扇的精美,實乃借喻人物的高潔秀麗。這也是作者對自身經歷精煉而心酸的回憶。其本民間女,有如齊紈素一樣無瑕。被選入宮後,仍光彩奪目。這為其後文作了一鋪墊。

“出入君懷補貼,動搖微風發。”然夏日之無長,其用久將置。“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一句點出了作者的恐懼之情。炎熱的夏日不能常駐,其青春美貌也會隨時光流逝,她預感自己終將被新寵代替。“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時,她就象擱置在箱匣中的團扇一樣,被人遺棄,幽居冷宮。

全詩突出一“哀”字。雖語言清麗,不尚新巧,讀來平平淡淡,但其哀怨之情卻充斥于字裏行間,具有深遠幽長的藝境。正如有評曰:“不尚奇巧,平直感人”。此評甚佳。

註:「捷伃」一詞並非名字,而是漢成帝冊封嬪妃時,所使用的一種等級稱號。除了以上資料外,在維基百科日語版簡體中文文言文版,另有資料補充。
註2:「伃」這個字僅使用到西漢,東漢後即改以「妤」取而代之。故「伃」為「妤」的古字。

沒想到,單單一個「伃」字,背後竟然有如此一段悲劇故事。

參考資料:
漢典網
華夏經緯網
維基百科日文版
維基百科簡體中文版
維基百科文言版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