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館

中南美三大文明 Maya Aztec and Inca特展DM
一早就趕快到上野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館買票進去參觀,正好目前在展出「中南美三大文明 Maya Aztec and Inca特展」。這個特展是位於地球館的一樓,由於我和朋友差不多是在開館沒多久就到,所以購票入館時,人並不會很多。可是,慢慢的我就發現人愈來愈多了,而且移動速度變慢。而我自己本身也因為喜歡這三大文明,所以對於相關的展品我也看得非常仔細。對於這次展出的典藏品,不論是種類還是數量真的是令我嘆為觀止!分為第一、第二會場,第一會場再依照三大文明分為三個區塊,每個文明再已幾個2至6個分項來做介紹。例如國家間的交易、國家間的戰爭、人身犧牲供養的信仰、生死觀等等。每個分項再依照介紹的內容呈現出陶、玉、繪畫、雕刻、器物、黃金飾品、玉製耳飾、金屬器物、玉製陪葬品、面具,象形文飾等,展覽中還有一對木乃伊父子,這對木乃伊我覺得好眼熟。好像在電視上曾經看過Discovery,或是國家地理頻道介紹過的樣子。

除了相關珍貴的藏品外,展場現場也搭配許多影片來介紹當地的文化、地形、氣候,以及對當地人民的介紹。另外也有搭配許多圖表、文字介紹這個展場,可以說是內容上非常的詳盡,我光是在這個特展就待很久。因為能看的東西和有趣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真是意猶未盡,只是還要再去看常設展,後面還有一個博物館要看,所以,我只能加快自己的腳步,讓自己快點把這個特展看完,然後逛逛他們的紀念品區,東西真是琳琅滿目,讓我有種大開眼界之感。種類多到讓我好想把很多小東西都帶回家,如果不是因為行李太小,空間不足,不然還真的很想買很多。殘念,只能忍住慾望,買兩張特展明信片給自己留念。接著,再轉往地球館其他樓層的常設展和日本館的常設展。
中南美三大文明 Maya Aztec and Inca特展入口
看完特展從出口出來時,我稍為休息一下,順便把剛才看完展覽的感動很快的以簡短的幾句話記錄在筆記本上。順便往剛才進來的入口一望,想不到入口已經開始在排隊了,拍張照片來見證一下這個展覽的熱門啊!
1F
3F
B1F
B2F
在地球館的常設展,一共有6個樓層,每個樓層都有不同的主題,除了2F和B3F我沒有進去走以外,1F、3F B1F和B2F我都進去了,上面4張照片分別是這4個樓層的照片,但都僅只是每個樓層的其中一個主題區,並不是全部。

第一張照片這個展場裡擺了很多生物標本,有趣的是只要你站在中間的電腦區,如果我想看昆蟲綱膜翅目這方面的標本,我只要選好,地上就會出現演化樹的燈光,除了可以讓我知道昆蟲綱膜翅目的演化樹過程,也會指引我到這部份昆蟲的展示櫃,去看這方面的標本。一樓的展覽分為3個區塊,但是大主題主要是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博物館明顯希望能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先讓來參觀的民眾瞭解,到底地球上的生物多少種類,這個地球是多麼的多彩多姿,人類可不是最重要的。

第二張照片是3F的展場,一進到3F就會被這一個裡面盡是哺乳類和鳥類的標本區給吸引住!每隻動物標本都很漂亮,也都非常的栩栩如生,而且不論是質或量都非常的棒!標本的保存狀況真的都滿好的。看這一個展區就像是進入到動物大觀園一樣,有許多動物等著人們來一一認識他們。除了動物標本區外,3F的另一部份是植物生態區,以模擬一個森林生態的模式,讓民眾瞭解到森林裡的生物生態與情形。

第三張照片是B1F的展場,這個展場的主題是「地球環境的變動與生物的演化」,還有特別把恐龍的滅絕特別提出來,當然現場有很多恐龍的展出,在這地方看到許多小朋友聚精會神的和爸媽一塊瞭解恐龍的點滴。當然,還要跟自己喜歡的恐龍合照那才棒!所以現場許多家長紛紛拿著手機或相機,幫小孩留下記錄。如果,台灣的小朋友在這一定會瘋掉吧,有許多的恐龍啊!

第四張照片是B2F展場,主題仍是「地球環境的變動與生物的演化」但是提到的是「不可思議的誕生與滅絕」。這個展場就從地球的誕生說起,然後介紹生命的起源,從海裡的生命,一直講到陸地上,中間就有提到大滅絕的部份,然後每次滅絕後一些生命就又重新開始。當然,在介紹這些東西,除了文字、電腦、圖表外,上野的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館最好的就是有很多的標本可以觀察,真的讓民眾、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

在地球館的部份,除了特展、常設展的觀賞,我也注意很多小地方。當然,他們場地很大,而且典藏品真的夠多,再說標本的保存狀況都非常良好,目的展場、主題的標示也非常的清楚,而且夠仔細,是很有系統性的展示呈現。動線的規畫與標示也做得非常好,讓我對於觀展的動線非常清楚,不會有與人相撞或是茫茫然的感覺,真的覺得很體貼民眾。其實光是看常設展就覺得很值得,可以看的東西很多,標示又很清楚。展場的燈光、氣氛、色調的呈現與佈置讓我覺得非常舒服。雖然很大,但是逛起來很充實、很滿足。紀念品區的東西很有特色,種類又多,品質也都很不錯,又是會讓我陷入想血拚的衝動,重點是都和他們的常設展有很大的關係。
日本館
看完地球館的特展與常設展,我又轉到隔壁的「日本館」參觀,朋友說我很幸運,因為日本館才剛修復完成重新開館沒多久。之前可是休館維修好一陣子,這棟日本館是古蹟了,有三個樓層。1928年4月動工興建,1930年12月完工。光是這棟建築物就是日本館的一大特色,裡面大廳很漂亮!也是很有融入歐洲建築樣式的一棟建築物,我想光是這棟建物,就有很多故事和有趣的事情可以講了。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館戶外的鬚鯨模型
從展示來說,日本館的展示和地球不同!日本館的展示主題是從自然史的角度來看日本列島,像是從氣候變化、地殼火山變動來介紹日本列島。從日本列島眾多生物的繁衍與滅絕,因為大自然的變動,所留下的痕跡的角度。從冰河時期氣候、土地的變化瞭解日本列島生物的遷移、演化與分化。從人類學的角度瞭解日本人的祖先從何而來?如何遷徙,演變的一個過程。還可以瞭解早期的日本人是如何從季節變化與大自然生物的觀察與發現,運用發現的智慧,逐漸發展、轉化成為日本人祖先們流傳下來的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

在參觀日本館時,因為實在前面花的時間太多,結果,日本只能匆匆一瞥,結果忘了拍下裡面美麗的大廳,只有留下一張外觀的照片。上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館的參訪,讓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不論是展覽、動線、燈光、展示設計的規劃都很有水準。另外,我也發現到一個就是他們沒有志工,我有觀察他們在展場的人,都是職員,這點和現在台灣很不一樣。

對了,我想到在參觀時看到的一個活動,由於我到博物館當天是假日,在每個常設展的主題區,例如某個主題區是植物學,我在展場入口不遠處就會看到一個小型的講座區,由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對來參觀的民眾,針對研究人員的專長,配合展場的展覽主題,以講解、影片、簡報與操作的互動方式,來主講一個專業主題,雖然我聽不懂日文,但是,可以發現到他們的民眾不論是大人或是小孩都非常專心的聆聽,甚至與研究人員互動頻繁,課堂上會一直問問題。有的甚至課程結束後,還會一直跟研究人員討教。類似咱們的講座,可是感覺較輕鬆,而且一個場次人數大概只有30人左右,也不會收太多人。講者與講題事先就可知道,只是我不清楚是要事先報名或也可以現場直接參加。

後記:

這才第一個博物館,我就寫這麼多字了。其實要寫這篇之前,我已經想了一個早上,發現可以寫的東西滿多的,最後決定就跟著感覺走,這是旅遊日記,就寫自己喜歡的。結果已經東縮一些,西減一點,況且照片也沒全部貼出來,結果還是寫這麼一大篇,厚話啦…。

後記二:
最後一張照片是這次找我一同東京遊的朋友,去年8月到博物館參觀時拍的戶外照片。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館因為有很多自然史方面的展覽,所以動物的標本、模型也很多。這張圖是在戶外藍鯨(鬚鯨)的模型,藍鯨是世界上,同時也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哺乳類動物,記得光是牠的體長,就有31隻大象的體長那樣長,而牠的主食是以濾食的方式,吞下浮游生物、小魚和小蝦維生。話說回來,這隻藍鯨的模本真是栩栩如生啊。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