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尾牙吃刈包

割包
小時候只知道尾牙的時候,要吃「刈包」,但是都不知道習俗是為什麼。剛去查了傳統民俗才曉得,原來不論是現在家裡初一、十五或是以前作生意時,初二、十六會對土地公拜拜的儀式,稱之「做牙」。而一年當中的最後一次「做牙」,就是農曆12月16日,所以稱作「尾牙」。而過了尾牙,就要準備過年了。同時,因為以前商家在最後一次的「作牙」會特別好好準備豐盛的祭品來祭祀土地公,感謝一年來的照顧與保祐,祭拜後的食品也就會犒賞員工。慢慢演變成現在公司行號在尾牙前後會宴請公司員工吃飯,以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

一般家庭大多也會選擇在尾牙這天吃「刈包」或「潤餅」,因地區不同而有吃不同的東西,主要也是要慰勞自己一年來的勞心勞力,同時祈求年末的福氣與好運,而「刈包」或「潤餅」都有象徵「發財」的涵義呢。

上圖是我家的「刈包」,裡面包的很簡單,就是豬五花肉、酸菜、花生粉和芫荽。昨晚外公和外婆就拿來,昨天晚餐就在吃,今天早餐和中餐也帶刈包就解決了。

8 則留言 :

  1. 這個在新加坡被叫做 "控肉包",同樣也是用五花肉來做的,吃的時候夾在一個柳葉包 (就是你稱割包的),撒上芫荽.... (流口水) 我的最愛啊~~~~~ (減x之人的罪惡之首啊)

    你來啦,我帶你去有幾十年歷史的 西湖小吃控肉包!讚讚讚!

    回覆刪除
  2. 是刈包啦.講割包好像怪怪的耶^ ^

    回覆刪除
  3. 謝謝單單姐的額外補充喔,想不到一樣的東西,卻在同樣是華人世界的新加坡,有不一樣的名稱,可是,包的東西還真是一樣耶。哈哈!我們叫刈包,新加坡稱「柳葉包」,有趣,只是哪裡像「柳葉」咧?

    說到美食小吃,我也要流口水啦。好啦,反正排好我就去找妳啦。

    回覆刪除
  4. 謝謝anonymous的指正啦,我原本是要輸入這個字沒錯,只是昨晚一時想不出來是哪個字,只好暫時以那個字代替,感謝您啊。

    回覆刪除
  5. 新加坡很多跟台灣同支的閩南人,畢竟看他們電影就能發現,老一輩的人講跟我們差不多的閩南語,很顯然的一定文化上有大部分的相同,再來就是潮州人,廣東最接近福建的一個城市,潮州話跟台灣這一支所謂的廈門支,大概也有百分之五十相同,東南亞很多潮州閩南人,文化一定有某程度上的相同,卦包~~~~~~這是極品耶~好久沒吃喔,好想吃肥肥魯到不油膩的三層肉~加上花生粉酸菜~香菜~~~極品!我家則沒吃過幾次的潤餅~感覺被卦包取而代之。

    回覆刪除
  6. 對啊,不過,潮州人說的是「潮州話」,和閩南語很像!但是,我記得廈門講的應該算是閩北話,那語調我就完全聽不懂了。但是,語言是很有趣的事,光是小小的臺灣,我的閩南語就混雜台北腔、中部腔和宜蘭腔,變成了四不像。小時候和長輩常講,所以是中部講,長輩紛紛凋零後,和我說閩南語的人也少了,不知不覺閩南語就退步許多,一時要講閩南語,腦海裡想的是對的,從口中出來卻會打結。唉

    不論是吃潤餅或刈包,我想是因地區習俗及取得原料難易程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演變成果吧。

    像我老家,那一個小小的區域,大約一、二個里的範圍,只有我們那邊附近的人,在清明節時才會吃潤餅。出了那個範圍,就沒有了呢!如果仔細研究的話,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脈絡和結果。

    哈,原來你和我一樣愛吃肥而不膩的三層肉(五花肉)啊,確實!刈包裡包著自家弄的五花肉,自炒帶著酸香味而微辣的酸菜,再灑上自己炒香、碾成碎粒的花生粉,還有新鮮的芫荽(香菜),的確像你說的「極品」耶!在回你這個留言,腦海裡就一起跑出刈包的畫面,又要流口水了。

    回覆刪除
  7. to jun

    廈門講的是閩南話喔,並不是閩北話,而閩南語正是以廈門話為代表。其實光是閩南話就有許多腔,最代表性的就是泉州腔和漳州腔,彼此間雖有些微的差異,但並不影響溝通。

    回覆刪除
  8. 感謝Jeff前來指正與補充!:)

    回覆刪除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