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台北當代藝術館

原本昨晚接到朋友轉寄給我的試片邀請,和朋友確認後。寄了封信給聯絡人後,想說隔天上午再看看有無回音。起床之後,開了電腦一方面是沒看到回信,另一方面上午持續不斷的大雨,也讓我意興躝跚,一直到近下午一點,雨才稍稍停歇。最近休假都遇雨,實在是很悶,電影又沒看成!還是想找個地方去走一走…
20070410103
台北當代藝術館好了,反正在台北車站後站附近,下捷運後沿著中山地下街走即可到達,又不必淋雨,真好!會想到台北當代藝術館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我想看建築的本身,另一方面是最近的新展「第二層皮膚」,所以就跑來了。

建築體與歷史部份,前身是日治時期,日本人讀的「建成小學校」校舍。「建成小學校」創立於1919年,原名為「台北詔安尋常小學校」,一開始是借用「城北尋常小學校」的校舍上課。直到1920年,由近藤十郎設計的紅磚木構兩層建築完工啟用,才搬入現址建築。1921年即更名為「建城小學校」。國民政府來台後,台北市政府接管「建成小學校」校舍,作為市府辦公用。至1949年「建成小學校」被迫廢校,學生則分散到附近學校。
20070410104
轉變為市府辦公空間後,圍牆拆除了,另外在北面增建高樓,操場改變為停車場等。1994年市府遷往信義路新址,原空間閒置,經歷了拆除、保留等過程。同時,建成國中校地為交通部所有,1992年規劃做為捷運車站用,原教育局擬將建成國中遷往舊市府。但當時的市府考量該建築有古蹟保存的價值,應當保留。在規劃過程中,一度有要廢建成國中之議。經學生家長抗議,最後決定正面為美術館使用,東西兩側為建成國中校舍,北面部分則拆除重建。最後,成立美術館的過程,由原本的北美館分館,獨立出來成為現在的台北當代美術館,並於2001年5月27日正式開館營運。

對於這個紅磚木構建築我很喜歡,就是很喜歡這種房子的感覺。雖然今天下雨,天空陰陰的,可是在光線射入室內,別有另一種感覺。除了看建築物本身以外,主要是來看「第二層皮膚特展」,這個展覽,運用人的皮膚、人身上穿的衣服、配件,建築物或物品的外表,來表明這層「皮膚」。而這個外表,有軟、有硬、有彈性、不同的顏色、形狀。也因為現在科技、生技的快速發展,使得現在可以模擬有如人的皮膚材質的物品,慢慢的,設計師們配合人們的需求,設計出更人性化,並且兼具美感,與人更親近。這個展以五個主題來呈現展覽的內容,「生物科技之美麗與驚恐(Beauty, Horror+Biotechnology)」、「人造物的情慾性(Erotics of Artificial) 」、「身體護具(Body Armors) 」、「照明物與發光表層(Luminous Objects +Luminous Surfaces) 」、「活建築(Living Architechtures) 」。
IMG_1366
到台北當代藝術館時,記得剛好一點半,看到一半時,正好進行演習。路上人車全部停止,直到兩點半才又開始活動起來!如果不是因為演習的警鈴聲大作,我根本就忘了這件事,不過,正好可以很安靜的在館裡慢慢的看展覽,連走路都放輕腳步呢。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aipei
沒想到看完出來時,雨正好變小。拿了手機從另一個角度拍一張。這張感覺比較好,可能是雨變小的關係吧,第一張是剛到時拍的,那時雨正大呢!其實有帶相機,只是因為下雨的綠故,我根本不想把相機拿出來,直接用手機拍個記錄就好了。

目前該有特展有「有一盆仙人掌現在開黃色的花-當代金屬工藝創作聯展」與「第二層皮膚-當代設計新肌體」,有興趣的人不彷去看看吧。

台北當代藝術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地圖連結
電話:(02)2552-3720

2 則留言 :

  1. 以前還在北部讀書時,常去當代館,因為那兒常有些新奇的東西,而且離捷運站很近,方便到達:)

    回覆刪除
  2. :)想不到這邊福熊老師以前常來啊!不過,設計這方面的展覽,對我來說真的是外行囉!不過,還看得懂策展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只覺得來看展的人,好像都是這方面學有專精的人,不然就是在這領域工作的。那種看展覽的專精態度,令我佩服啊。

    回覆刪除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