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河口人/Fishermen in the city

Fishermen in the city
導演:洪淳修(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現為獨立影像工作者)
片長:60分鐘
類別:紀錄片
國別:臺灣
入圍2006年南方影展紀錄類
城市.河口.人Blog 金穗獎VLOG專區
《河口人》這部片我有印象,去年12月在關渡自然公園播映兩場。我還在我的Blog宣傳,原本自己也預計要去,無奈那三天工作忙碌到沒話說,只好被迫放棄!想不到,今天下午有幸可以看到這部片。

關渡,舊名「干豆門」,現閩南語仍是「干豆」的發音。關渡處於淡水河出海口,位於淡水河與臺灣海峽的交界處。不論是天候、潮汐變化非常的頻繁。導演洪淳修先生花了三年的時間,紀錄位於關渡的下八仙一個三代同堂的捕漁家庭。從三代人的角度來看他們對於關渡這個地方,在時光與空間的交錯之下,從人文、自然生態、環境保育、政府政策等各方面,來看關渡下八仙的瞬息萬變。這也是個讓時間和空間產生矛盾的地方,明明就是在台北市,可是卻讓人覺得像是來到鄉下。可是明明只要不到20分鐘的路程,就能到繁華的都市。可是,時間卻彷彿在這停滯了。

關渡這個地方,是河海交會處,隨著季節的變化,住在這附近的人,往往會依季節、氣候的不同,再加上本身累積下來的經驗,知道10月時可以捕烏魚,可以取烏魚卵,來做烏魚子。知道何時可以撈鰻苗,可以賣得好價錢。也知道當淡水河變鹹的時候,就是撈文蛤的時間。知道大屯山如果無雲的話,會是什麼樣的天氣。知道觀音山雲很厚的時候,會是吹什麼方位的風。原本,這樣的生活可以一直過的很好,早年在淡水河還沒汙染前,可以捕到很多的漁獲量。可是淡水河受到的污染愈來愈嚴重時,能抓的東西也愈來愈少。以前可以抓到很多的螃蟹,常常一桶滿滿的,而且很大隻,小隻的還會放生。可是,現在能抓到幾隻就不錯了。烏魚子因河流受到嚴重汙染,使得烏魚的卵在父親的口中,是有油味的。文蛤在阿公的那個時代,曾經撈過一顆14兩重的,在當時可以賣到很好的價錢。現在,有撈到就算不錯,還管牠大顆還是小顆?

兒子提到某次在河邊看到很大隻的「毛蟹」,名稱我聽到忘了。因為河水受到汙染的關係,父親說,那不能吃了,以前是可以吃的。母親則說,大閘蟹其實不好吃,這種蟹才比較好吃呢。父親也想到以前很好吃的赤翅仔,現在呢?以前,可以抓,可以吃的東西很多,現在不僅變少、變小了,而且也不能吃了。

而我,在還沒看這部片前,我原本的想法是,淡水河整治很久,這麼多年過去了,卻也沒什麼改變。河岸印象中就是爛泥巴,還記得之前帶小朋友到挖仔尾觀察招潮蟹時,總是要帶雨鞋,才不會弄髒衣服,才不會深陷在爛泥巴裡。

結果,看了這部片後,完全顛覆我之前的想法。片中父親說,以前關渡的河岸都是沙子,是很乾淨的。是可以直接穿皮鞋直接踩下去,也不會深陷下去的。會造成現在都是爛泥巴的原因,政府每年編列預算,辦理招標,找廠商來浚通淡水河的淤塞情形。可是這一家三代同堂的父親與阿公,親眼所見卻不是這樣,政府找來的廠商,每年總是把因季節變換、潮汐漲退而來的河沙抽走,在營建業熱門時,河沙是可以賺取爆利的,不禁讓我想到宜蘭的蘭陽溪也是如此。廠商一方面向政府拿抽淤沙的工資,另一方面把抽來的河沙載去賺錢,一次工作賺兩次錢。而抽掉河沙的坑洞,再用工程廢土回填,久而久之,淡水河沿岸或是河道就全是爛泥巴。

這樣會造成什麼後果?生性喜歡沙質地的文蛤,會被顆粒細微的爛泥巴給掩蓋而悶死。因為河水受到重油、化學汙染與爛泥淤積的結果,造成烏魚的卵裡的脂肪會有重油的油味殘留,原本可以一路回游到烏來的鰻苗,現在也只出現在淡水河口。(重點是,我完全不知道,原來淡水河口還有人在捕魚?不是汙染很嚴重嗎?吃了對人體健康會不會有問題?)

影片中放映著大人們對市政府政策處理不當的不滿,一方面則是播映著前市長馬英久在淡水、關度一帶的活動影片。說真的,很諷刺的感覺。當一個決策者在做一個決定或是下一個決策後,如果,在施行的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沒有自我或外力的監督,很容易就發生上面的狀況。到頭來,最後還是決策者的問題,縱使原本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過程被扭曲後,就再也不是好事。

另外,對於片中父母親說過一段話,也是我曾在父母、或是身邊的長輩口中常聽到的。他們說,以前很單純、很幸福,可以在河裡抓魚蝦,可以玩的東西很多!甚至後來還可以當成工作來養活自己或是家人,綽綽有餘!但是,河川淤積、嚴重汙染後,不僅魚獲量大減,就算抓得到,也不見得能吃。孩子也不能再靠河水維生,而且也不能像他們以前一樣,可以抓魚蝦,玩得總是模型、玩具、或是電動、電腦,是「沒有童年」的孩子。

記得片中小孩子的長輩有說過一句話,也是讓我覺得很諷刺,但是卻深深帶有政治意味。他的意思是,高雄愛河可以在短短幾年之內完成除臭,並且變乾淨。可是,擁有全國最多資源的台北市政府,整治淡水河多年,卻一直無法把淡水河汙染、淤積的問題處理好。

說到淡水河淤積,我想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1884年台灣北部發生清法戰爭(或稱中法戰爭),在戰爭以前,淡水河是非常通暢的,從淡水河口,大船可以一路上溯到現在的艋舺一帶。如再換小船的話,還可以到汐止一帶呢!可是,當時劉銘傳就是擔心法軍的軍艦會一路沿著淡水河長驅直入到艋舺,進而拿下當時的台北城。於是,當時派遺清軍在淡水河出海口一帶大量丟擲石塊,企圖阻止法軍軍艦駛入淡水河。最後,計劃是成功了,卻也種下了淡水河日後淤積的因素之一。

影響淡水河的人為因素,還有1965年,台北市政府為了不希望社子島一帶再淹水。於是把關渡的獅頭山給炸掉,而炸碎的土石,則是填入原本在獅頭山旁原本有著豐富魚蝦貝類等的大水窟,也造成當地生態的巨變。此後,大水窟就變成市府傾倒工程廢土的地方。

雖然只是短短一小時的紀錄片,影片中卻讓我發現、深思有很多面向的問題。導演洪淳修先生,也許是想藉由這一家子與淡水河生活這麼多年。淡水河對他們一家人來說,或許就像是他們的母親一樣養育他們。但是,淡水河所受到的汙染、淤積等其他的問題,雖然有在整治,但是,明顯可感受到是不被受重視的。就像影片中提到,曾經有日本人想到關渡淡水一帶發展觀光事業,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在這麼短的距離、範圍之內,可以看到近山、河、海相互交錯的風景。可惜,政府一直沒有投入、重視淡水河不論在人文、自然、生態、保育、環境等對大台北地區的重要性,他們重視的只是政治選票罷了。可以思考的東西太多,看完片子後,真的想了很多東西,但是,一時跑出太多東西,卻無法有系統性的整理出來。

如果,曾經錯過《河口人》這部紀錄片的朋友,千萬別再錯過這次《河口人》特映會!由於《河口人》這部影片入圍第29屆金穗獎最佳紀錄片獎項,國家電影資料館與【有河Book】合作,將於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晚間7:00-8:00放映該部影片。影片結束後,導演洪淳修先生將在現場與各位座談。並且帶來新出爐的《河口人》DVD,歡迎喜愛的人珍藏。這次活動完全免費,但是受限現場場地空間有限,還請有興趣的人儘早到場入座。

日期:2007年4月21日(星期六)
時間:19:00-20:00
地點:【有河Book】台北縣淡水鎮中正路5巷26號2樓(捷運淡水站)地圖連結

4 則留言 :

  1. 雖然我不是在地人,而且才剛來關渡、竹圍住了半年,我就可以感受到那種生態的無力感。污染,是我們的痛,是經濟發展的副作用,資源用完了,就完了。台灣人,何時才知道我們到底對這個環境做了什麼破壞?

    回覆刪除
  2. Dear 莫方,你說的沒錯,痛,但是人們的想法是政府要去想辦法,這與他們沒有切身的關係,人們很見忘…如非,真的真的把人逼到牆角,直到最後受害的是自己,才有可能覺悟…

    回覆刪除
  3. 這部片在電視上有看過,不知道是哪一台...應該是公視吧。那是半夜,重撥了兩次。

    河口人,默默的生活及面對生活的轉變。看著父親對小兒子的撒嬌仍然充滿著愛,不禁流淚下來。

    回覆刪除
  4. 謝謝推薦,這部片我也有看過了

    回覆刪除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