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傍晚現蹤的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
這是今天傍晚6點40在公司展覽館電梯旁拍到的,此時天色已晚,又不好開閃光燈,怕把牠給嚇跑了。會見到牠出來蹓躂,真是難得。6點半離開辦公室,想到昨天有盒同事兒子滿月的油飯還冰在公司冰箱,於是去拿。請同事拿給我之後,就見到這隻黑冠麻鷺就在我們旁邊的石臼和柱礎區蹓躂,根本就是一付不怎麼怕人的模樣。同事說,最近只要一到傍晚,總會有一隻黑冠麻鷺會到這附近晃晃,總是會見到一、兩隻,不曉得是純散步?還是在找食物?只見我拿出相機要準備拍牠,雖然說牠看似不怕人,但驚覺性很高,只見我走一步,牠走一步;我走三步,牠也走三步。已經極盡蹲下,腳步放輕放緩,再把手上隨手拍的相機開到十倍光學,勉強在牠暫時「定格」2秒內,拍下這張昏暗又帶模糊的照片。之後,牠就又快步離去,若不是手上拿著一大盒油飯,否則我還想繼續當「狗仔隊」,哈哈。有關黑冠麻鷺的瞭解,可查詢台大動物博物館的網頁資料

話說,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的動物們最近可是「喜事連連」,不約而同最近數個黑冠麻鷺與五色鳥的窩都孵出雛鳥,而且都還蠻容易觀察的。黑冠麻鷺築巢的高度較高,都在樹的枝椏或是樹冠以下的地方築巢,較不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倒是有一窩五色鳥的「樹洞巢」築的較低,是人們較可以觀察的到,但是相對的也遭受到不少人為的干擾,甚至是不懂事的小朋友或大人惡意侵擾。讓同事們都不禁替那窩五色鳥的雛鳥感到膽顫心驚,深怕被無知的大人和小朋友給害死了。

例如,上星期我和同事中午買完午餐,準備穿越公園回到公司用餐,就見到一對母子看著那個五色鳥的巢,然後媽媽居然抱著小孩,讓小孩拿「蝦味先」餵五色鳥的雛鳥。我和同事看了簡直要昏倒,先不說之前新聞和公園處一直在宣導,不要餵食鳥類,避免禽流感之類的事。光是這點,就可以請警察來抓人了。我們是沒這麼做,但是我們直接去告訴那個媽媽,「請她不要給五色鳥的雛鳥亂餵食物」。她居然回我們說,「只是餵澱粉類的,有什麼關係。」真的是被打敗了,嚴重的錯誤示範,完全渾然不覺,還認為自己沒錯,一付得理不饒人的模樣。看到家長如此態度,我也火了。直接告訴她,「五色鳥的雛鳥,牠自己的父母會照顧,牠們會自己去抓蟲子來餵食自己的小孩,不用我們人類替牠操心。妳擅自主張拿蝦味先餵食鶵鳥,不僅是錯誤示範,同時也會害了雛鳥。」說完,我們就氣憤難平的離開公園,回到公司。當然,家長的態度還是讓我們不禁搖頭。試想,如果是那名婦人自己剛出生的小孩,她會笨到拿蝦味先餵食自己剛出生的孩兒嗎?同樣道理嘛,唉。

其實,我們很高興在這台北市中心,在這二二八和平公園,能夠有不少的五色鳥與黑冠麻鷺在此築巢,代表這裡的環境牠們還算滿意吧。只是,我希望牠們能夠世世代代留下來,而不是造成最後因為人類的惡意侵擾,使得牠們棄巢而去。所以,我希望看到這篇的人,如果您經常來到二二八和平公園(台北新公園),看到黑冠麻鷺或五色鳥,尤其是最近繁殖季節,看到牠們的鶵鳥時,切記!遠觀就好,就算拍照也與牠們保持距離,當然千萬別餵牠們食物。牠們是否能生存下來,一方面要看牠們的父母是否有照顧好牠們,另一方面也要靠牠們自己。除此之外,也希望牠們不要太信任人類,保有牠們原本的習性與警戒,才是對牠們最好的。

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傍晚現蹤的黑冠麻鷺

黑冠麻鷺
這是今天傍晚6點40在公司展覽館電梯旁拍到的,此時天色已晚,又不好開閃光燈,怕把牠給嚇跑了。會見到牠出來蹓躂,真是難得。6點半離開辦公室,想到昨天有盒同事兒子滿月的油飯還冰在公司冰箱,於是去拿。請同事拿給我之後,就見到這隻黑冠麻鷺就在我們旁邊的石臼和柱礎區蹓躂,根本就是一付不怎麼怕人的模樣。同事說,最近只要一到傍晚,總會有一隻黑冠麻鷺會到這附近晃晃,總是會見到一、兩隻,不曉得是純散步?還是在找食物?只見我拿出相機要準備拍牠,雖然說牠看似不怕人,但驚覺性很高,只見我走一步,牠走一步;我走三步,牠也走三步。已經極盡蹲下,腳步放輕放緩,再把手上隨手拍的相機開到十倍光學,勉強在牠暫時「定格」2秒內,拍下這張昏暗又帶模糊的照片。之後,牠就又快步離去,若不是手上拿著一大盒油飯,否則我還想繼續當「狗仔隊」,哈哈。有關黑冠麻鷺的瞭解,可查詢台大動物博物館的網頁資料

話說,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園的動物們最近可是「喜事連連」,不約而同最近數個黑冠麻鷺與五色鳥的窩都孵出雛鳥,而且都還蠻容易觀察的。黑冠麻鷺築巢的高度較高,都在樹的枝椏或是樹冠以下的地方築巢,較不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倒是有一窩五色鳥的「樹洞巢」築的較低,是人們較可以觀察的到,但是相對的也遭受到不少人為的干擾,甚至是不懂事的小朋友或大人惡意侵擾。讓同事們都不禁替那窩五色鳥的雛鳥感到膽顫心驚,深怕被無知的大人和小朋友給害死了。

例如,上星期我和同事中午買完午餐,準備穿越公園回到公司用餐,就見到一對母子看著那個五色鳥的巢,然後媽媽居然抱著小孩,讓小孩拿「蝦味先」餵五色鳥的雛鳥。我和同事看了簡直要昏倒,先不說之前新聞和公園處一直在宣導,不要餵食鳥類,避免禽流感之類的事。光是這點,就可以請警察來抓人了。我們是沒這麼做,但是我們直接去告訴那個媽媽,「請她不要給五色鳥的雛鳥亂餵食物」。她居然回我們說,「只是餵澱粉類的,有什麼關係。」真的是被打敗了,嚴重的錯誤示範,完全渾然不覺,還認為自己沒錯,一付得理不饒人的模樣。看到家長如此態度,我也火了。直接告訴她,「五色鳥的雛鳥,牠自己的父母會照顧,牠們會自己去抓蟲子來餵食自己的小孩,不用我們人類替牠操心。妳擅自主張拿蝦味先餵食鶵鳥,不僅是錯誤示範,同時也會害了雛鳥。」說完,我們就氣憤難平的離開公園,回到公司。當然,家長的態度還是讓我們不禁搖頭。試想,如果是那名婦人自己剛出生的小孩,她會笨到拿蝦味先餵食自己剛出生的孩兒嗎?同樣道理嘛,唉。

其實,我們很高興在這台北市中心,在這二二八和平公園,能夠有不少的五色鳥與黑冠麻鷺在此築巢,代表這裡的環境牠們還算滿意吧。只是,我希望牠們能夠世世代代留下來,而不是造成最後因為人類的惡意侵擾,使得牠們棄巢而去。所以,我希望看到這篇的人,如果您經常來到二二八和平公園(台北新公園),看到黑冠麻鷺或五色鳥,尤其是最近繁殖季節,看到牠們的鶵鳥時,切記!遠觀就好,就算拍照也與牠們保持距離,當然千萬別餵牠們食物。牠們是否能生存下來,一方面要看牠們的父母是否有照顧好牠們,另一方面也要靠牠們自己。除此之外,也希望牠們不要太信任人類,保有牠們原本的習性與警戒,才是對牠們最好的。

2008年7月29日 星期二

有北方大漠、草原般滄桑的聲音-刀郎

刀郎-新疆10年環球巡演首場演出
刀郎的歌聲有如北方大漠、草原般滄桑般的聲音。記得第一次聽到刀郎的聲音,不禁讓我想起曾來臺灣發片的蒙古歌手-騰格爾,他那如空曠草原般天籟的聲音。雖然,兩者的歌聲、唱法、歌詞與使用樂器上的不同,但在演唱上,畢竟都是臺灣較少見的。第一次聽到刀郎的歌聲,我以為他是個歷盡滄桑,具有豐富生活經驗,有一定歲數的人,沒想到出乎意料。
刀郎-榮譽
感覺他的歌曲,也會用一般的樂器來創作,除此之外,他會很常使用傳統樂器或各地方民俗的樂器做為編曲的素材,產生有別於一般所謂主流的流行歌曲曲風。在歌詞上,則可以感受到取於生活週遭觀察的經歷與經驗,並且融合於歌曲之中。臺灣有方文山與周杰倫的中國風曲調,內地則有刀郎充滿民俗曲風與塞外邊疆的曠野滄桑的曲調,尤其是從不少歌曲有濃濃的新疆曲風。
刀郎Ⅲ
這幾張CD,是小妹年初到內地工作時,請她順便幫我帶回來的。很難得的是還有一張他2007年5月18在新疆舉辦出道10年的演唱會DVD。也透過這幾張CD一睹內地唱片的包裝,舉目所及,都是「實木環保包裝」,尤其那三張唱片,都是用木製盒子裝著的,包裝看起來很陽春。而且內地的CD,在音訊規格上似乎與臺灣不同,很多都標示「汽車指定專用碟」或註明「極品高保真樂聲唱片」,以致於臺灣一般的CD Player幾乎無法播放,我僅能以電腦聆聽。
刀郎-紅色經典
喜歡他的「西海情歌」、「披著羊皮的狼」、「守候在凌晨兩點的傷心秀吧」、「喀什噶爾胡揚」、「手心裡的溫柔」、「謝謝你」、「情人」、「衝動的懲罰」、「2002年的第一場雪」、「北方的天空下」、「沙棗花兒香」、「五一夜市的兄弟」、「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榮譽」、「愛是你我」等,發現喜歡聽的歌還不少。

山林田野光風的台東鹿野

鹿野∣台東
這張明信片是一個多月前收到,由悠揚詩篇從台東鹿野寄來。那時是她和水瓶子的圓環文史工作室的義工們到老夫子姐在台東鹿野的家,協助進行「太陽米」的相關活動。印象中,他們去鹿野的時候,從照片上清楚的看到,天氣非常好。一如這張明信片上,悠揚詩篇所記載的文字說明,那天在鹿野的天氣很棒,雖然有大大的太陽,但是有涼爽的風。一點也不像都市叢林-台北,那樣的讓人灸熱難耐。同時,觸目所及,盡是翠綠青山與稻田,還有清澈的溪流,更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吧。

從之前「太陽米」的活動,得知台東鹿野是老夫子姐的家鄉,台東果真是個好地方,只是我沒有走過整個台東,鹿野更是還沒去過。明信片封面的照片是咖啡因的攝影作品,而這張明信片,應該是老夫子姐在「微笑台灣319」這個活動時所設計印製的明信片。謝謝悠揚詩篇寄來的明信片,透過圖片,彷彿感受到台東的溫暖陽光與青草氣息,在「鳳凰」直襲台灣這天。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山林田野光風的台東鹿野

鹿野∣台東
這張明信片是一個多月前收到,由悠揚詩篇從台東鹿野寄來。那時是她和水瓶子的圓環文史工作室的義工們到老夫子姐在台東鹿野的家,協助進行「太陽米」的相關活動。印象中,他們去鹿野的時候,從照片上清楚的看到,天氣非常好。一如這張明信片上,悠揚詩篇所記載的文字說明,那天在鹿野的天氣很棒,雖然有大大的太陽,但是有涼爽的風。一點也不像都市叢林-台北,那樣的讓人灸熱難耐。同時,觸目所及,盡是翠綠青山與稻田,還有清澈的溪流,更是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吧。

從之前「太陽米」的活動,得知台東鹿野是老夫子姐的家鄉,台東果真是個好地方,只是我沒有走過整個台東,鹿野更是還沒去過。明信片封面的照片是咖啡因的攝影作品,而這張明信片,應該是老夫子姐在「微笑台灣319」這個活動時所設計印製的明信片。謝謝悠揚詩篇寄來的明信片,透過圖片,彷彿感受到台東的溫暖陽光與青草氣息,在「鳳凰」直襲台灣這天。

很屌的PRESSO

P1010177
以往要喝杯Espresso,要不是得去常喝的店,再不就是去有可以煮Espresso機器的朋友家才能喝到。不過,後者的可能性極低,幾乎是前者。結果前陣子居然在朋友家發現如圖上這麼「屌」的器具,外型長得很像家庭式手動剉冰機,不用插電,只要有熱水,就可以自己弄杯Espresso出來。在朋友家玩過後,我覺得很有趣,而且壓出來的咖啡液體,味道和口感都很不錯。對於想在辦公室喝杯Espresso,不想大費周章,尤其是辦公室節能減碳的呼聲下,擺上一台得插電的機器,可能會太過顯目,也許更會遭人側目吧。
P1010180
於是在朋友家把玩這台玩意兒數次後,連我都非常心動。動了想敗一台來玩的念頭,之後也上網找來玩。買到之後到最近才有空拿出來。整台是不銹鋼打造,拿起來沉澱澱的,頗具份量。有趣的是,它既不用插電,卻只要從上方透明盒子倒入水,並且將把手上好咖啡粉,在填壓完畢後嵌入,拉起左、右兩支把手,熱水會流至下方,然後,再將把手向下壓,則咖啡液體就會慢慢流出來囉!如果,咖啡想喝味道重一點、濃一點的,則在將把手向下壓的過程中,可以速度放一慢,味道就會比較濃,如果速度快一些,則反之。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發明這個機器的英國人,居然可以想到用齒輪帶動的原理,如此簡單的原理,就可以用向下壓的力量,將熱水擠過咖啡粉盒,一下子就能變出一杯咖啡來。真的是太屌了…呼!其實,玩過幾次後,我真的覺得這個器具,真的很有意思!真的很方便,在外面,只要帶著這個玩意兒,帶著磨豆機,有熱水的地方,就可以喝Espresso囉!

清潔的程序,也非常簡便,不用太複雜的過程,也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就可以把這個器具弄乾淨,又不需要浪費大量沖洗的水,基本上,主要的清潔在把手和咖啡粉盒的部份,器具本身倒不需要什麼清潔就是了,真的很好用。

況且,整台不銹鋼製,外型、線條簡單,又頗具質感。光只是擺在家裡也覺得挺不錯的,而且底座的部份,那顆顆的突起,還是咖啡豆的形狀,很Cool!有興趣的人可上PRESSO網站看看,裡面有影片示範如何操作弄出一杯咖啡哦。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很屌的PRESSO

P1010177
以往要喝杯Espresso,要不是得去常喝的店,再不就是去有可以煮Espresso機器的朋友家才能喝到。不過,後者的可能性極低,幾乎是前者。結果前陣子居然在朋友家發現如圖上這麼「屌」的器具,外型長得很像家庭式手動剉冰機,不用插電,只要有熱水,就可以自己弄杯Espresso出來。在朋友家玩過後,我覺得很有趣,而且壓出來的咖啡液體,味道和口感都很不錯。對於想在辦公室喝杯Espresso,不想大費周章,尤其是辦公室節能減碳的呼聲下,擺上一台得插電的機器,可能會太過顯目,也許更會遭人側目吧。
P1010180
於是在朋友家把玩這台玩意兒數次後,連我都非常心動。動了想敗一台來玩的念頭,之後也上網找來玩。買到之後到最近才有空拿出來。整台是不銹鋼打造,拿起來沉澱澱的,頗具份量。有趣的是,它既不用插電,卻只要從上方透明盒子倒入水,並且將把手上好咖啡粉,在填壓完畢後嵌入,拉起左、右兩支把手,熱水會流至下方,然後,再將把手向下壓,則咖啡液體就會慢慢流出來囉!如果,咖啡想喝味道重一點、濃一點的,則在將把手向下壓的過程中,可以速度放一慢,味道就會比較濃,如果速度快一些,則反之。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發明這個機器的英國人,居然可以想到用齒輪帶動的原理,如此簡單的原理,就可以用向下壓的力量,將熱水擠過咖啡粉盒,一下子就能變出一杯咖啡來。真的是太屌了…呼!其實,玩過幾次後,我真的覺得這個器具,真的很有意思!真的很方便,在外面,只要帶著這個玩意兒,帶著磨豆機,有熱水的地方,就可以喝Espresso囉!

清潔的程序,也非常簡便,不用太複雜的過程,也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就可以把這個器具弄乾淨,又不需要浪費大量沖洗的水,基本上,主要的清潔在把手和咖啡粉盒的部份,器具本身倒不需要什麼清潔就是了,真的很好用。

況且,整台不銹鋼製,外型、線條簡單,又頗具質感。光只是擺在家裡也覺得挺不錯的,而且底座的部份,那顆顆的突起,還是咖啡豆的形狀,很Cool!有興趣的人可上PRESSO網站看看,裡面有影片示範如何操作弄出一杯咖啡哦。

2008年7月26日 星期六

2008臺北國際爵士音樂節

2008臺北國際爵士音樂節
今晚去聽台北國際爵士音樂節的第二場,昨晚是第一場,可惜下班經過本想留下來聽,只是頭痛,所以待了一會兒就直接回家。後來才知道,原來昨天的節目和今晚不同,昨晚是唱歌居多,而今晚則是演奏和樂團表演為主。不管怎樣,還是覺得很棒,畢竟都是國際上知名的爵士好手,況且又是夏夜戶外免費演出,很過癮呢!以下是這兩天演出的爵士好手名單:
Steve Davis 史帝夫戴維斯(美國):長號
David Milne 大衛梅奧尼(美國) : 薩克斯風
John Ruocco 約翰若寇(美國): 薩克斯風與豎笛、長笛
Bart De Nolf 巴特迪諾夫(比利時): 低音大提琴、電貝斯
Fabien Degryse 法比安底格里斯(比利時): 吉他
Thierry Gutmann 席爾利顧德曼(比利時)︰爵士鼓
Peter Van Marle 彼得凡馬勒(荷蘭) : 拉丁鋼琴、打擊樂器
Saskia Laroo 薩絲琪亞拉若(荷蘭) : 小號
Denise Jannah 丹妮絲珍納(荷蘭)︰爵士歌唱
Chi-pin Hsieh 謝啟彬(台灣) : 小提琴
Kai-ya Chang 張凱雅(台灣) : 鋼琴

及嚴選新銳爵士團體與特別組合!
P1010135
雖然今晚主要是樂團與演奏為主,但是,也欣賞到爵士在樂器使用上的多元、融合與豐富。除了常見到的小號、打擊樂器、貝斯、吉他、爵士鼓、長號、薩克斯風、鋼琴外,還以小提琴、低音大提琴、豎笛、黑管等來呈現不同風味的爵士音樂。
P1010111
不同的樂團與知名大師的合作,帶來不同曲風的演出。也有大師們的合作,有夏夜晚間的華麗爵士,也有輕鬆慵懶味道的爵士,配合晚上徐徐微風吹來,讓我覺得舒服,更想當場來杯咖啡。雖然上了一天班很累,可是能欣賞到很棒的爵士樂演出,讓夜晚整個很Enjoy,縱使節目最後1/3,颱風外圍環流來鬧場,下起間歇性雨,仍無法澆息現場聽眾的興緻。這個活動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台北市國際爵士樂推廣教育協會合辦,到今年已是第五屆,之前的大型戶外演出均在大安森林公園,今年可是首度移師二二八和平公園呢。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

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
這個展覽位於臺博館一樓,大廳、東、西兩側展場。在這三個空間裡,一共展出將近600件臺博館的收藏。因為臺博館今年正好百年,舉辦該展覽之目的在於藉由臺博館百年以來典藏的物件,精挑細選。最後分為三大主題,呈現臺博館的收藏豐富與多元。三大主題因應展場空間與動線,部份順序略有不同。

第一主題為「標本物語:收藏者與其藏品的故事」,在這個主題之下,列出14位曾經在博物館任職的人員,分為日本時代與國民政府時期,以每一位研究人員其研究、興趣專長為主軸,介紹其研究主題與方向,並且陳列當時其負責採集、製作、研究、發表、命名的標本或典藏品。除此之外,在策展期間,也透過相關日方人士,與曾經在博物館任職日方人員後代聯絡,並且難得借到這些日籍研究人員生前相關書信、文件、用具等珍貴資料,更為此次展覽從個人私下角度瞭解這些在台灣貢獻良多的人。

例如,日籍人員有在台灣有用植物調查上深耕,並且發現護謨樹(乳藤),而有所謂的天然橡膠,並且在1908年成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首任館長,並且於1915遷至新館鞠躬盡瘁的川上瀧彌先生。現場還展示一個活的毬藻,毬藻最早是歐洲人發現命名的,但是川上先生也在北海道的阿寒湖發現毬藻呢。還有展示他採集、製作、命名的腊葉標本。菊池米太郎讓黑長尾雉在國際上發光知名,並且還獻給天皇,成為天然紀念物(註1)。素木得一發現的寬尾鳳蝶,其特有兩條尾部翅脈與較寬的尾部,也是使牠非常有名而特殊,同時在日本時代,是唯一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昆蟲。還有,將自己死後戒名取為「良慈院正知日華居士」(註2)的岡本要八郎,其重大發現在臺灣的礦石,像是大屯山的硫磺、金瓜石的硫砷銅礦(煉銅),最具知名的,就是被他在北投溪發現的新種礦石,且這種礦石還是目前4,000多種礦石裡,唯一以發現地的地名來命名的礦石,也就是「北投石」,當時也被列為「天然紀念物」。且岡本要八郎先生生前與台灣關係非常友好,1955年還來台灣歡度80歲壽誕。對原住民非常瞭解深入的森丑之助,以及本身對臺灣歷史有詳細研究考據,並且是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主編的漢學家-尾崎秀真。非科班出身,卻對具類研究很專業並發現新種貝類煙管蝸牛的堀川安市,1945年後,還曾在臺灣省立博物館擔任一陣子的研究人員,後來因為二二八事件才離開臺灣。

1945年後臺灣省立博物館館長陳兼善先生,與他的學生梁潤生先生,專長在於魚類與水產方面的研究,兩人在博物館這階段,為博物館入藏不少這方面的標本與研究。其中,陳兼善館長還曾撰寫一本脊椎動物方面的書籍,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這本書是當時的大專院校教科用書。有臺灣植物分類學之父之稱的劉棠瑞先生,為臺灣植物分類學奠定深厚基礎,亦在台大、中興、師大任教期間,撰寫植物分類學的書籍,做為教材。一樣是非科班出身,卻對鳥獸類標本有興趣,從做中學進而成為鳥獸類標本研究的專家,並且在當時外國學者來台時,需要一位可以依據鳥鳴就能辦別鳥類的專家,田澤民先生是當時鳥類研究的翹楚。曾任臺灣省立博物館陳列室主任,曾是文建會首任主委,現為中研院院士與國家藝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的陳奇祿先生,在人類學、原住民的研究上亦非常深入,尤其以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等居多。後來不僅到美國深造,對印地安原住民有研究外,亦促成當時博物館以永久交換的方式獲得當時國內首見的印地安文物。

第二主題為「典範恆久遠:臺灣博物館人文珍藏與生物模式標本的故事」,有臺博館的鎮館之寶以及非常珍貴重要的收藏,還有非常具有無可取代性的模式標本,共有55種107隻(株)入藏於臺博館。例如,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康熙臺灣輿圖、左鎮人頭骨、早坂中國犀、德氏水牛化石、世界僅存的蘭嶼角鴞副模式標本、重傘靈芝模式標本、龍宮翁戎螺化石種模式標本、新港文書、岸裡大社文書與編織、排灣與噶瑪蘭的雕刻、臺灣雲豹等。

第三主題為「鄉愁之物:臺灣博物館「紀念物」的故事」:這一部份的收藏品,有的曾經是私人的收藏,有的可能是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可是在這個物品的背後,可能隱含一段經驗、歷史事件,或具有重要新聞記錄意義,這些物品與某些特殊的人、事結合,而產生特殊意義,而被入藏博物館,例如牡丹社事件的歸順保護旗、1969年發現的龍宮翁戎螺現生種活體,並且造成短時間之內有50萬人來博物館參觀的記錄、船首像木雕、80年前有國父演講錄音的黑膠唱片等。

原本,好想想的寫一寫這個展覽的內容,只是真的東西很多,想寫的東西又不少,每一件東西光是可以敘述的文字就爆多,貪心的我,最後只落得後繼無力的下場,只得草草結束。有興趣的可以上臺博館「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的網站一探究竟,或找一天空閒的時間,上午10點開館之際,花個20元,從容的,細細欣賞這個展,發現每個典藏品背後的故事,如有機會亦可登記上午10:30或下午2:30的定時導覽,對於展覽內容將有更深入的認識,或可以入藏一本展覽手冊回家再好好的回味一番。

註1:所謂「天然紀念物」即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保育類。當時會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標本,都是數量非常稀少,才會被列入,禁止人們採集、捕捉的。
註2:「良慈」是鐳(Radium)的日本讀音,意在紀念發現的北投石含有放射性元素-鐳。「正知」是岡本先生的別號。「日華」指的是日本與中華,表示其在日本、臺灣、大陸的教學與研究。由這個戒名可知岡本先生無法忘懷在這些地方教育與研究的歲月。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

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
這個展覽位於臺博館一樓,大廳、東、西兩側展場。在這三個空間裡,一共展出將近600件臺博館的收藏。因為臺博館今年正好百年,舉辦該展覽之目的在於藉由臺博館百年以來典藏的物件,精挑細選。最後分為三大主題,呈現臺博館的收藏豐富與多元。三大主題因應展場空間與動線,部份順序略有不同。

第一主題為「標本物語:收藏者與其藏品的故事」,在這個主題之下,列出14位曾經在博物館任職的人員,分為日本時代與國民政府時期,以每一位研究人員其研究、興趣專長為主軸,介紹其研究主題與方向,並且陳列當時其負責採集、製作、研究、發表、命名的標本或典藏品。除此之外,在策展期間,也透過相關日方人士,與曾經在博物館任職日方人員後代聯絡,並且難得借到這些日籍研究人員生前相關書信、文件、用具等珍貴資料,更為此次展覽從個人私下角度瞭解這些在台灣貢獻良多的人。

例如,日籍人員有在台灣有用植物調查上深耕,並且發現護謨樹(乳藤),而有所謂的天然橡膠,並且在1908年成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首任館長,並且於1915遷至新館鞠躬盡瘁的川上瀧彌先生。現場還展示一個活的毬藻,毬藻最早是歐洲人發現命名的,但是川上先生也在北海道的阿寒湖發現毬藻呢。還有展示他採集、製作、命名的腊葉標本。菊池米太郎讓黑長尾雉在國際上發光知名,並且還獻給天皇,成為天然紀念物(註1)。素木得一發現的寬尾鳳蝶,其特有兩條尾部翅脈與較寬的尾部,也是使牠非常有名而特殊,同時在日本時代,是唯一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昆蟲。還有,將自己死後戒名取為「良慈院正知日華居士」(註2)的岡本要八郎,其重大發現在臺灣的礦石,像是大屯山的硫磺、金瓜石的硫砷銅礦(煉銅),最具知名的,就是被他在北投溪發現的新種礦石,且這種礦石還是目前4,000多種礦石裡,唯一以發現地的地名來命名的礦石,也就是「北投石」,當時也被列為「天然紀念物」。且岡本要八郎先生生前與台灣關係非常友好,1955年還來台灣歡度80歲壽誕。對原住民非常瞭解深入的森丑之助,以及本身對臺灣歷史有詳細研究考據,並且是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主編的漢學家-尾崎秀真。非科班出身,卻對具類研究很專業並發現新種貝類煙管蝸牛的堀川安市,1945年後,還曾在臺灣省立博物館擔任一陣子的研究人員,後來因為二二八事件才離開臺灣。

1945年後臺灣省立博物館館長陳兼善先生,與他的學生梁潤生先生,專長在於魚類與水產方面的研究,兩人在博物館這階段,為博物館入藏不少這方面的標本與研究。其中,陳兼善館長還曾撰寫一本脊椎動物方面的書籍,曾有很長一段時間,這本書是當時的大專院校教科用書。有臺灣植物分類學之父之稱的劉棠瑞先生,為臺灣植物分類學奠定深厚基礎,亦在台大、中興、師大任教期間,撰寫植物分類學的書籍,做為教材。一樣是非科班出身,卻對鳥獸類標本有興趣,從做中學進而成為鳥獸類標本研究的專家,並且在當時外國學者來台時,需要一位可以依據鳥鳴就能辦別鳥類的專家,田澤民先生是當時鳥類研究的翹楚。曾任臺灣省立博物館陳列室主任,曾是文建會首任主委,現為中研院院士與國家藝術基金會名譽董事長的陳奇祿先生,在人類學、原住民的研究上亦非常深入,尤其以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等居多。後來不僅到美國深造,對印地安原住民有研究外,亦促成當時博物館以永久交換的方式獲得當時國內首見的印地安文物。

第二主題為「典範恆久遠:臺灣博物館人文珍藏與生物模式標本的故事」,有臺博館的鎮館之寶以及非常珍貴重要的收藏,還有非常具有無可取代性的模式標本,共有55種107隻(株)入藏於臺博館。例如,臺灣民主國的藍地黃虎旗、康熙臺灣輿圖、左鎮人頭骨、早坂中國犀、德氏水牛化石、世界僅存的蘭嶼角鴞副模式標本、重傘靈芝模式標本、龍宮翁戎螺化石種模式標本、新港文書、岸裡大社文書與編織、排灣與噶瑪蘭的雕刻、臺灣雲豹等。

第三主題為「鄉愁之物:臺灣博物館「紀念物」的故事」:這一部份的收藏品,有的曾經是私人的收藏,有的可能是看起來不起眼的東西,可是在這個物品的背後,可能隱含一段經驗、歷史事件,或具有重要新聞記錄意義,這些物品與某些特殊的人、事結合,而產生特殊意義,而被入藏博物館,例如牡丹社事件的歸順保護旗、1969年發現的龍宮翁戎螺現生種活體,並且造成短時間之內有50萬人來博物館參觀的記錄、船首像木雕、80年前有國父演講錄音的黑膠唱片等。

原本,好想想的寫一寫這個展覽的內容,只是真的東西很多,想寫的東西又不少,每一件東西光是可以敘述的文字就爆多,貪心的我,最後只落得後繼無力的下場,只得草草結束。有興趣的可以上臺博館「百年物語-臺灣博物館世紀典藏特展」的網站一探究竟,或找一天空閒的時間,上午10點開館之際,花個20元,從容的,細細欣賞這個展,發現每個典藏品背後的故事,如有機會亦可登記上午10:30或下午2:30的定時導覽,對於展覽內容將有更深入的認識,或可以入藏一本展覽手冊回家再好好的回味一番。

註1:所謂「天然紀念物」即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保育類。當時會被列為「天然紀念物」的標本,都是數量非常稀少,才會被列入,禁止人們採集、捕捉的。
註2:「良慈」是鐳(Radium)的日本讀音,意在紀念發現的北投石含有放射性元素-鐳。「正知」是岡本先生的別號。「日華」指的是日本與中華,表示其在日本、臺灣、大陸的教學與研究。由這個戒名可知岡本先生無法忘懷在這些地方教育與研究的歲月。

縱貫南北一氣通-臺灣鐵道百年特展

P1000490
打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很愛坐火車。就連從小到大,不論搬了幾次家或自己在宜蘭求學、甚至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在這些記憶的過程當中,住的地方總是離火車站很近。以至於自己總覺得,要是住的地方離火車站太遠的話,連要出趟遠門,我就會覺得很麻煩。還記得有次搭平快車從台北回爺爺奶奶家,雖然自己很愛搭火車,但搭平快車回雲林也是得花很久的時間,尤其是當外面景色全暗下來,看不到什麼東西之後,就顯得更無聊,只見我頻頻問娘還有多久才會到,娘差點沒被我搞瘋。後來小學四年級開始,每逢寒暑假就自己搭火車回爺爺家,自己體會搭火車的樂趣。一直到去宜蘭讀書,除了一開始會想搭自強號或莒光號往返台北宜蘭之間,後來,我寧可搭平快車,可以一個人舒服的坐一大張椅子,可以靠在窗邊吹涼涼的風,天氣好時,還可以看到蔚藍的太平洋與浮在水上的龜山島。直到現在,愛搭火車的心情還是沒變。

前頭扯了一堆,趕緊拉回正題。臺灣博物館現正展出「縱貫南北一氣通-臺灣鐵道百年特展」,今年逢迎百年慶的臺博館,選在這個時機辦西部縱貫線鐵路百年,一定有它的原意。西部縱貫鐵道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始建於1887年,從基隆開始興建,直到邵友濂繼任,只建到新竹,就因為工程費用不足而停擺。直到1895年臺灣因馬關條約割讓日本後,臺灣總督府首任總督樺山資紀來臺就任後,即定下首要任務,就是要將西部縱貫線鐵道完工。首先勘查劉銘傳與邵友濂所築的基隆新竹段,發現幾處坡度很陡,不利火車行駛,故更改路線。之後,1900年起,分別從新竹與高雄南北分頭施工,分段完工通車,直到1908,三義與豐原之間的第七號遂道貫通後,西部幹線於當年4月20日全線通車,並於當年10月24日由日本閑院宮戴仁親王於通車典禮上剪綵通車。

而臺灣博物館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成立,即是因為1908年4月20日縱貫鐵道通車後,對當時的臺灣總督府來說,這是個非常重大的事,不論在軍事、政治、經濟上而言。故於1908年5月24日發佈第83號訓令,以位於書院街1906年興建的彩票局閒置空間,設立臺灣總督府博物館,首任館長為川上瀧彌先生。川上先生隨即著手籌備博物館典藏品的蒐集與展示,並於閑院宮戴仁親王等皇親國戚來臺時,能於1908年10月24日在慶祝縱貫鐵道通車的同時,博物館也正式開館。

西部縱貫線鐵道的通車,在當時的確是個畫時代的轉變,不論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在尚未有鐵道前,南北交通的往返,僅能靠陸路或水路,所耗的時間從十幾天到一個多月不等,若是碰上夏天的梅雨季、颱風季節,那麼要耗上的時間將是數倍之上。除此之外,原本臺灣經濟活動較發達的城市,均是以靠在河岸流域或港口的城市為主,例如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但是,自從鐵道打通後,南北交通從原本要耗上幾天的時間,變成只要花10幾小時,即可從台北到高雄,時間上縮短不少,除此之外,也打破以往南北交通受限湍急溪流與地理上的限制,而以經濟、政治活動為主的城鎮,也從原本倚靠河岸、溪流或港口的城市,轉變為在車站所在的新興城市,原本的河港城市就此寞落了。西部縱貫鐵道的貫通,也象徵台灣南北從此一路暢通,故當山線第七號隧道貫通後,後藤新平在隧道口南面提上「一氣通」三個字。
P1000500
一進展場,觸目所及是一有售票口、剪票口,早期車站留言板與站長室,所刻意營造出來的車站氛圍。展場裡展出歷年來,不同時代所用的火車時刻表、早期的卡式車票、月票等,到後來的電腦印製車票,甚至是現在的磁式車票等。還有早期購買卡式車票時,可以打印購票日期的「軋票機」。早期剪票用具、放置車票的票箱、懷錶、站務人員對時用的鐘、軌道、車種牌、目的地牌、車廂號碼牌、位置號碼牌、列車號制燈、不同時期的服務人員制服、車廂上的飲水桶、火車便當盒、茶水杯、火車特有的紅茶包、火柴盒、列車長的公事包、厚厚的時刻表、不同機型、用途的蒸氣火車模型等。展場一處還模擬平快車車廂外觀與內部的感覺,讓現在幾乎不復見的平快車,又再展場出現。此外,還有一張難得一件的大安溪鐵橋設計圖,完全是手工繪製,但是比例精準又細緻,簡直就是藝術品,那感覺可是現在電腦圖所不能比擬的。現場還有幾張照片與素描,都是早期鐵道花樑鐵道的照片或是繪畫,現在的鐵道橋全是鋼筋混凝土橋,過橋時早就沒有以往的「喀隆、喀隆、喀隆」的聲音,少了一種搭火車的趣味。

展場的內容,主要是在敘述西部縱貫鐵道通車後的歷史進程與演變,從原本一趟10幾小時的路程,慢慢的,慢成8小時、5小時,到最後在5小時以內的車程,進而變成可一日當天往返台北與高雄。時間的縮短,當然鐵軌的重量也隨著車速加快而加重,車種也不斷更新,觀光號、光華號到復興號、莒光號、自強號,甚至現在最新的小夫號或太魯閣號。展場外的廊道則是擺放一段高鐵的軌道與人力巡軌車,這是高鐵在通車前,工程人員得定期騎著人力巡軌車去巡鐵軌,檢查鐵道是否有任何異常狀況。在高鐵通車後,即沒有使用。同時,也象徵高鐵將台灣帶入所謂的一日生活圈,北高之間只需要90分鐘。

100年前到100年後,交通運輸的演進,所帶來生活與便利上的巨大變化,及城市彼此之間的繁榮發展與轉換,真是精彩。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縱貫南北一氣通-臺灣鐵道百年特展

P1000490
打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就很愛坐火車。就連從小到大,不論搬了幾次家或自己在宜蘭求學、甚至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在這些記憶的過程當中,住的地方總是離火車站很近。以至於自己總覺得,要是住的地方離火車站太遠的話,連要出趟遠門,我就會覺得很麻煩。還記得有次搭平快車從台北回爺爺奶奶家,雖然自己很愛搭火車,但搭平快車回雲林也是得花很久的時間,尤其是當外面景色全暗下來,看不到什麼東西之後,就顯得更無聊,只見我頻頻問娘還有多久才會到,娘差點沒被我搞瘋。後來小學四年級開始,每逢寒暑假就自己搭火車回爺爺家,自己體會搭火車的樂趣。一直到去宜蘭讀書,除了一開始會想搭自強號或莒光號往返台北宜蘭之間,後來,我寧可搭平快車,可以一個人舒服的坐一大張椅子,可以靠在窗邊吹涼涼的風,天氣好時,還可以看到蔚藍的太平洋與浮在水上的龜山島。直到現在,愛搭火車的心情還是沒變。

前頭扯了一堆,趕緊拉回正題。臺灣博物館現正展出「縱貫南北一氣通-臺灣鐵道百年特展」,今年逢迎百年慶的臺博館,選在這個時機辦西部縱貫線鐵路百年,一定有它的原意。西部縱貫鐵道由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始建於1887年,從基隆開始興建,直到邵友濂繼任,只建到新竹,就因為工程費用不足而停擺。直到1895年臺灣因馬關條約割讓日本後,臺灣總督府首任總督樺山資紀來臺就任後,即定下首要任務,就是要將西部縱貫線鐵道完工。首先勘查劉銘傳與邵友濂所築的基隆新竹段,發現幾處坡度很陡,不利火車行駛,故更改路線。之後,1900年起,分別從新竹與高雄南北分頭施工,分段完工通車,直到1908,三義與豐原之間的第七號遂道貫通後,西部幹線於當年4月20日全線通車,並於當年10月24日由日本閑院宮戴仁親王於通車典禮上剪綵通車。

而臺灣博物館前身,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成立,即是因為1908年4月20日縱貫鐵道通車後,對當時的臺灣總督府來說,這是個非常重大的事,不論在軍事、政治、經濟上而言。故於1908年5月24日發佈第83號訓令,以位於書院街1906年興建的彩票局閒置空間,設立臺灣總督府博物館,首任館長為川上瀧彌先生。川上先生隨即著手籌備博物館典藏品的蒐集與展示,並於閑院宮戴仁親王等皇親國戚來臺時,能於1908年10月24日在慶祝縱貫鐵道通車的同時,博物館也正式開館。

西部縱貫線鐵道的通車,在當時的確是個畫時代的轉變,不論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在尚未有鐵道前,南北交通的往返,僅能靠陸路或水路,所耗的時間從十幾天到一個多月不等,若是碰上夏天的梅雨季、颱風季節,那麼要耗上的時間將是數倍之上。除此之外,原本臺灣經濟活動較發達的城市,均是以靠在河岸流域或港口的城市為主,例如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但是,自從鐵道打通後,南北交通從原本要耗上幾天的時間,變成只要花10幾小時,即可從台北到高雄,時間上縮短不少,除此之外,也打破以往南北交通受限湍急溪流與地理上的限制,而以經濟、政治活動為主的城鎮,也從原本倚靠河岸、溪流或港口的城市,轉變為在車站所在的新興城市,原本的河港城市就此寞落了。西部縱貫鐵道的貫通,也象徵台灣南北從此一路暢通,故當山線第七號隧道貫通後,後藤新平在隧道口南面提上「一氣通」三個字。
P1000500
一進展場,觸目所及是一有售票口、剪票口,早期車站留言板與站長室,所刻意營造出來的車站氛圍。展場裡展出歷年來,不同時代所用的火車時刻表、早期的卡式車票、月票等,到後來的電腦印製車票,甚至是現在的磁式車票等。還有早期購買卡式車票時,可以打印購票日期的「軋票機」。早期剪票用具、放置車票的票箱、懷錶、站務人員對時用的鐘、軌道、車種牌、目的地牌、車廂號碼牌、位置號碼牌、列車號制燈、不同時期的服務人員制服、車廂上的飲水桶、火車便當盒、茶水杯、火車特有的紅茶包、火柴盒、列車長的公事包、厚厚的時刻表、不同機型、用途的蒸氣火車模型等。展場一處還模擬平快車車廂外觀與內部的感覺,讓現在幾乎不復見的平快車,又再展場出現。此外,還有一張難得一件的大安溪鐵橋設計圖,完全是手工繪製,但是比例精準又細緻,簡直就是藝術品,那感覺可是現在電腦圖所不能比擬的。現場還有幾張照片與素描,都是早期鐵道花樑鐵道的照片或是繪畫,現在的鐵道橋全是鋼筋混凝土橋,過橋時早就沒有以往的「喀隆、喀隆、喀隆」的聲音,少了一種搭火車的趣味。

展場的內容,主要是在敘述西部縱貫鐵道通車後的歷史進程與演變,從原本一趟10幾小時的路程,慢慢的,慢成8小時、5小時,到最後在5小時以內的車程,進而變成可一日當天往返台北與高雄。時間的縮短,當然鐵軌的重量也隨著車速加快而加重,車種也不斷更新,觀光號、光華號到復興號、莒光號、自強號,甚至現在最新的小夫號或太魯閣號。展場外的廊道則是擺放一段高鐵的軌道與人力巡軌車,這是高鐵在通車前,工程人員得定期騎著人力巡軌車去巡鐵軌,檢查鐵道是否有任何異常狀況。在高鐵通車後,即沒有使用。同時,也象徵高鐵將台灣帶入所謂的一日生活圈,北高之間只需要90分鐘。

100年前到100年後,交通運輸的演進,所帶來生活與便利上的巨大變化,及城市彼此之間的繁榮發展與轉換,真是精彩。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米夏.麥斯基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選粹

米夏.麥斯基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選粹
這張巴赫無伴奏組曲,是購買雲門舞集即將在9月與10月演出的「水月」與「花語」兩支舞作門票而獲得的贈品。其實是上次到兩廳院自由廣場欣賞前,在現場大銀幕中,不斷出現「水月」與「花語」的廣告,當然,舞蹈很吸引人的目光。但是,最先吸引我的,卻不是舞蹈,而是這兩支舞作配塔的音樂「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引起我的注意。這幾個章節,我真的是熟到不能再熟了。隨著音樂,我不禁想起約8、9年前,當時有位同學拿著大提琴跑到研究室來練琴,而同學當時所練習的曲目即是「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那時,雖然只聽一次(雖然說是一次,同學事實上練習一整天,我整個人是浸淫在這音樂裡),但是我的印像很深刻,從那時候起在不知不覺中就記憶在我的心底了。每當聽到這個曲子,就會感到心裡一片寧靜,縱使前一刻有什麼不愉快的事,只要一聽這音樂,也就慢慢靜下來,是個會讓我覺得舒服、平靜的音樂。

重點是,能欣賞到水月與花語兩支舞作與這個曲目的結合,不曉得屆時呈現出來的感覺又是如何呢?就等9、10月進場欣賞後,再分享好了。今晚盡是沉浸在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裡了…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赫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BWV1007-1012
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1. 前奏曲 Prelude from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2. 小步舞曲 Minuet from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3. 法國舞曲 Bouree from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4. 阿勒曼舞曲 Allemande from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5. 吉格舞曲 Gigue from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6. 嘉禾舞曲 Gavotte from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早上幫同事查完「旆」這個字的讀音後,突然之間,我想起「伃」這個字。會認識這個字與我非常友好的專科、大學同學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那個同學的名字裡就有「伃」這個字。而我對這個字,至今仍印象深刻。不外乎,同學的這這個字,電腦任何輸入法是無法打出來,(經過這些年,有些電腦較更新或輸入法版本更新後,這個字已經可以打出來了。但是,依舊是少數。)要不就是頭一次看到這個字的人,反應通常和我一樣愣在當場,久久不曉得該怎麼唸這個字。但是,通常看到這「伃」這個字,一般人都會連想到「妤」這個字。這兩個字的確有關係,而「伃」的發音與「妤」(註2)同音。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伃」這個字所謂何來?就連我雖然認識名字裡有「伃」這個字的同學很久了,但是仍是一知半解。今天發狠來好好查詢,沒想到網路版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完全查不到這個字。於是藉由google的查詢,總算讓我查到這個罕用字的來歷和故事,而這個字的背後故事,其實是有些悲劇成分在內的。

在內地的「漢典網」查的資料
伃∣部首:人部∣首外筆畫4∣總筆畫6

詳細解釋
“倢伃”( jiéyú):见“婕妤” jiéyú

在《康熙字典》【子集中】【人字部】伃的說明如下:
【唐韻】以諸切【集韻】羊諸切,音余。倢伃,婦官也。詳倢字註。又大也。【揚子·方言】凡大人,楚謂之伃。亦作妤。

另外在《說文解字》【卷八】【人部】伃的說明是:
婦官也。从人予聲。以諸切

從上面資料可以發現「伃」這個字是出自「捷伃」一詞,那我就更好奇,到底「捷伃」是什麼人呢?結果在內地網站「華夏經緯網」查到「班捷伃」這號人物,有關人物的敘述如下:

人物評傳

班倢伃(前48?—前6?)名不詳。樓煩(今山西寧武)人。西漢女文學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學,善辭賦,成帝時選入後宮,始為少使,不久立為倢伃,故後人稱為班倢伃(又作倢伃)。《隋書·經籍志》著錄《成帝班倢伃集》一卷,已佚,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傷悼宮庭生活之鬱鬱之情。文辭哀怨動人。《怨歌行》亦名《團扇歌》、《怨詩》,是一首五言詩,以用則“出入懷君袖”,不用則“棄捐篋笥中”之合歡扇喻女子之悽慘命運。悽切感人。鐘嶸《詩品》稱其“詞旨清捷,怨深文綺”。《文選》題為班倢伃作,但《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疑其真偽。

原來,班捷伃(註)是西漢的女文學家,還是班固的祖姑。在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原本深受漢成帝寵愛,後來因為趙飛燕與趙合德兩姊妹入宮後逐漸失寵,而被打入冷宮。她自願去服侍太后,太后死後還守陵,最後孤獨死去。接下來,有關她流傳後世的作品。

傳世名篇

怨歌行

【題解】

本詩見於《昭明文選》及《玉臺新耠》,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中,題為漢班倢伃作,亦作《團扇詩》。據《玉臺新耠·序》曰,班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幽居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併為怨詩一首。”一說此詩乃古辭,或曰古辭已失傳,此乃後人託名之作。本詩中作者借物以抒其哀。

【原文】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評析】

從字面看,本文似是一首題耠扇子的耠物詩。然否,雖句句不離扇,卻字字不離人,寓情于物,委婉地寫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開頭四句:“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字面簡潔,然語氣悽切。其表面讚美團扇的精美,實乃借喻人物的高潔秀麗。這也是作者對自身經歷精煉而心酸的回憶。其本民間女,有如齊紈素一樣無瑕。被選入宮後,仍光彩奪目。這為其後文作了一鋪墊。

“出入君懷補貼,動搖微風發。”然夏日之無長,其用久將置。“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一句點出了作者的恐懼之情。炎熱的夏日不能常駐,其青春美貌也會隨時光流逝,她預感自己終將被新寵代替。“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時,她就象擱置在箱匣中的團扇一樣,被人遺棄,幽居冷宮。

全詩突出一“哀”字。雖語言清麗,不尚新巧,讀來平平淡淡,但其哀怨之情卻充斥于字裏行間,具有深遠幽長的藝境。正如有評曰:“不尚奇巧,平直感人”。此評甚佳。

註:「捷伃」一詞並非名字,而是漢成帝冊封嬪妃時,所使用的一種等級稱號。除了以上資料外,在維基百科日語版簡體中文文言文版,另有資料補充。
註2:「伃」這個字僅使用到西漢,東漢後即改以「妤」取而代之。故「伃」為「妤」的古字。

沒想到,單單一個「伃」字,背後竟然有如此一段悲劇故事。

參考資料:
漢典網
華夏經緯網
維基百科日文版
維基百科簡體中文版
維基百科文言版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米夏.麥斯基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選粹

米夏.麥斯基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選粹
這張巴赫無伴奏組曲,是購買雲門舞集即將在9月與10月演出的「水月」與「花語」兩支舞作門票而獲得的贈品。其實是上次到兩廳院自由廣場欣賞前,在現場大銀幕中,不斷出現「水月」與「花語」的廣告,當然,舞蹈很吸引人的目光。但是,最先吸引我的,卻不是舞蹈,而是這兩支舞作配塔的音樂「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引起我的注意。這幾個章節,我真的是熟到不能再熟了。隨著音樂,我不禁想起約8、9年前,當時有位同學拿著大提琴跑到研究室來練琴,而同學當時所練習的曲目即是「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那時,雖然只聽一次(雖然說是一次,同學事實上練習一整天,我整個人是浸淫在這音樂裡),但是我的印像很深刻,從那時候起在不知不覺中就記憶在我的心底了。每當聽到這個曲子,就會感到心裡一片寧靜,縱使前一刻有什麼不愉快的事,只要一聽這音樂,也就慢慢靜下來,是個會讓我覺得舒服、平靜的音樂。

重點是,能欣賞到水月與花語兩支舞作與這個曲目的結合,不曉得屆時呈現出來的感覺又是如何呢?就等9、10月進場欣賞後,再分享好了。今晚盡是沉浸在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裡了…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巴赫
Six Suites for Unaccompanied Cello, BWV1007-1012
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1. 前奏曲 Prelude from Suite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2. 小步舞曲 Minuet from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3. 法國舞曲 Bouree from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4. 阿勒曼舞曲 Allemande from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1010
5. 吉格舞曲 Gigue from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6. 嘉禾舞曲 Gavotte from Suite No. 6 in D major, BWV 1012

早上幫同事查完「旆」這個字的讀音後,突然之間,我想起「伃」這個字。會認識這個字與我非常友好的專科、大學同學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那個同學的名字裡就有「伃」這個字。而我對這個字,至今仍印象深刻。不外乎,同學的這這個字,電腦任何輸入法是無法打出來,(經過這些年,有些電腦較更新或輸入法版本更新後,這個字已經可以打出來了。但是,依舊是少數。)要不就是頭一次看到這個字的人,反應通常和我一樣愣在當場,久久不曉得該怎麼唸這個字。但是,通常看到這「伃」這個字,一般人都會連想到「妤」這個字。這兩個字的確有關係,而「伃」的發音與「妤」(註2)同音。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伃」這個字所謂何來?就連我雖然認識名字裡有「伃」這個字的同學很久了,但是仍是一知半解。今天發狠來好好查詢,沒想到網路版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也完全查不到這個字。於是藉由google的查詢,總算讓我查到這個罕用字的來歷和故事,而這個字的背後故事,其實是有些悲劇成分在內的。

在內地的「漢典網」查的資料
伃∣部首:人部∣首外筆畫4∣總筆畫6

詳細解釋
“倢伃”( jiéyú):见“婕妤” jiéyú

在《康熙字典》【子集中】【人字部】伃的說明如下:
【唐韻】以諸切【集韻】羊諸切,音余。倢伃,婦官也。詳倢字註。又大也。【揚子·方言】凡大人,楚謂之伃。亦作妤。

另外在《說文解字》【卷八】【人部】伃的說明是:
婦官也。从人予聲。以諸切

從上面資料可以發現「伃」這個字是出自「捷伃」一詞,那我就更好奇,到底「捷伃」是什麼人呢?結果在內地網站「華夏經緯網」查到「班捷伃」這號人物,有關人物的敘述如下:

人物評傳

班倢伃(前48?—前6?)名不詳。樓煩(今山西寧武)人。西漢女文學家。班固祖姑。少有才學,善辭賦,成帝時選入後宮,始為少使,不久立為倢伃,故後人稱為班倢伃(又作倢伃)。《隋書·經籍志》著錄《成帝班倢伃集》一卷,已佚,今存《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傷悼宮庭生活之鬱鬱之情。文辭哀怨動人。《怨歌行》亦名《團扇歌》、《怨詩》,是一首五言詩,以用則“出入懷君袖”,不用則“棄捐篋笥中”之合歡扇喻女子之悽慘命運。悽切感人。鐘嶸《詩品》稱其“詞旨清捷,怨深文綺”。《文選》題為班倢伃作,但《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疑其真偽。

原來,班捷伃(註)是西漢的女文學家,還是班固的祖姑。在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原本深受漢成帝寵愛,後來因為趙飛燕與趙合德兩姊妹入宮後逐漸失寵,而被打入冷宮。她自願去服侍太后,太后死後還守陵,最後孤獨死去。接下來,有關她流傳後世的作品。

傳世名篇

怨歌行

【題解】

本詩見於《昭明文選》及《玉臺新耠》,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楚調曲》中,題為漢班倢伃作,亦作《團扇詩》。據《玉臺新耠·序》曰,班為趙飛燕所譖、失寵、幽居於長信宮,“乃作賦自傷,併為怨詩一首。”一說此詩乃古辭,或曰古辭已失傳,此乃後人託名之作。本詩中作者借物以抒其哀。

【原文】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評析】

從字面看,本文似是一首題耠扇子的耠物詩。然否,雖句句不離扇,卻字字不離人,寓情于物,委婉地寫出了一位薄命女子的怨情。

開頭四句:“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如明月。”字面簡潔,然語氣悽切。其表面讚美團扇的精美,實乃借喻人物的高潔秀麗。這也是作者對自身經歷精煉而心酸的回憶。其本民間女,有如齊紈素一樣無瑕。被選入宮後,仍光彩奪目。這為其後文作了一鋪墊。

“出入君懷補貼,動搖微風發。”然夏日之無長,其用久將置。“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一句點出了作者的恐懼之情。炎熱的夏日不能常駐,其青春美貌也會隨時光流逝,她預感自己終將被新寵代替。“棄置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此時,她就象擱置在箱匣中的團扇一樣,被人遺棄,幽居冷宮。

全詩突出一“哀”字。雖語言清麗,不尚新巧,讀來平平淡淡,但其哀怨之情卻充斥于字裏行間,具有深遠幽長的藝境。正如有評曰:“不尚奇巧,平直感人”。此評甚佳。

註:「捷伃」一詞並非名字,而是漢成帝冊封嬪妃時,所使用的一種等級稱號。除了以上資料外,在維基百科日語版簡體中文文言文版,另有資料補充。
註2:「伃」這個字僅使用到西漢,東漢後即改以「妤」取而代之。故「伃」為「妤」的古字。

沒想到,單單一個「伃」字,背後竟然有如此一段悲劇故事。

參考資料:
漢典網
華夏經緯網
維基百科日文版
維基百科簡體中文版
維基百科文言版

上午,同事在剪報,完全不曉得這字要怎麼唸?我看了也完全啞口無言,拆字也想了一會兒,才用嘸蝦米拆出來,才得知這字的讀音,與「配」同音。好奇的上教育部查國語辭典,總算瞭解這字的解釋。

旆∣部首:方部∣首外筆畫6∣總筆畫10
形容詞:
①古代旌旗末端形似燕尾的下垂飾物。詩經˙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文選˙沈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詩:「君王挺逸趣,羽旆臨崇基。」李善˙注:「旆,旌旗之垂者。」
②旗幟的通稱。南朝宋˙顏延之˙請立渾天儀表:「值大軍旋旆,渾儀在路。」明˙于謙˙山行詩:「酒旆搖村舍,鐘聲出寺樓。」

名詞:
見「旆旆」條。

資料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上午,同事在剪報,完全不曉得這字要怎麼唸?我看了也完全啞口無言,拆字也想了一會兒,才用嘸蝦米拆出來,才得知這字的讀音,與「配」同音。好奇的上教育部查國語辭典,總算瞭解這字的解釋。

旆∣部首:方部∣首外筆畫6∣總筆畫10
形容詞:
①古代旌旗末端形似燕尾的下垂飾物。詩經˙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文選˙沈約˙鍾山詩應西陽王教詩:「君王挺逸趣,羽旆臨崇基。」李善˙注:「旆,旌旗之垂者。」
②旗幟的通稱。南朝宋˙顏延之˙請立渾天儀表:「值大軍旋旆,渾儀在路。」明˙于謙˙山行詩:「酒旆搖村舍,鐘聲出寺樓。」

名詞:
見「旆旆」條。

資料來源: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台灣早期咖啡文化

台灣早期咖啡文化
歷史博物館現在除了很夯的米勒展外,在二樓有個還不錯的「台灣早期咖啡文化」展。台灣的咖啡文化,早在日本時代就因為日本人統治台灣而引進,一如明治維新後全盤西化的日本,在1895年統治台灣後,也將日本西化的東西,不論是建築、飲食、服飾等各方面的經由日本人帶入台灣。記得在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一書中,亦有提到簡短篇章。雖然展場中提到早期清光緒年間,台灣早有種植咖啡記錄,但是真的要大規模種植、並且引進咖啡文化,以至於有後來的古坑咖啡節,都與日本人當初的引進有關。而雲林縣古坑鄉即是當時日本人在台灣推廣種植咖啡的區域其中之一。

不同於近幾年,台灣的咖啡館充滿歐美風格,並與藝文活動結合。在日本時代的咖啡文化,一種是藝文人士聚士的藝文場所;另一種是特殊的聲色場所,不僅價錢昂貴,而且有所謂的「女給」是可以陪喝咖啡的,在當時咖啡館也不止是單純的咖啡館,是隱含有情慾元素在內的,如此高消費的地方大多是當時的日本人或留學生才會出入。而如此特殊的咖啡文化,則是日本人將咖啡文化引進台灣,連同將日本自創的咖啡文化一併帶入,連帶影響台灣後來的咖啡文化。

日本人一開始在台北開設的咖啡館,大多聚集在本町(今館前路)與榮町、西門町(今衡陽路、成都路一帶),例如中央食堂、巴魯瑪、第一永樂等。而一些當時留日的台灣留學生回台後,則在今大稻埕一帶開始有了維特、波麗路與天馬茶房。在展覽中則實際複製波麗路早期的裝潢場景,還呈現畫家的廖繼春等人的真跡畫作,而楊三郎、郭雪湖與陳進,早期就常在波麗路聚集,可見早期波麗路的藝文濃厚,人文薈萃。除了呈現波麗路早期的店內場景外,現場也展出不少早期的咖啡海報、廣告、留聲機、最早的冰箱、以及早期的磨豆機、煮咖啡的機具,收音機等很有古早風情的物品,一整個完整的呈現日本時代台灣咖啡館文化風情,進而引領參觀者瞭解台灣咖啡演進史。

p.s.該展是二度陪娘去看米勒展後,所看的展覽。

書籍延伸閱讀
台灣早期咖啡文化
咖啡時代:臺灣咖啡館百年風騷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台灣早期咖啡文化

台灣早期咖啡文化
歷史博物館現在除了很夯的米勒展外,在二樓有個還不錯的「台灣早期咖啡文化」展。台灣的咖啡文化,早在日本時代就因為日本人統治台灣而引進,一如明治維新後全盤西化的日本,在1895年統治台灣後,也將日本西化的東西,不論是建築、飲食、服飾等各方面的經由日本人帶入台灣。記得在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一書中,亦有提到簡短篇章。雖然展場中提到早期清光緒年間,台灣早有種植咖啡記錄,但是真的要大規模種植、並且引進咖啡文化,以至於有後來的古坑咖啡節,都與日本人當初的引進有關。而雲林縣古坑鄉即是當時日本人在台灣推廣種植咖啡的區域其中之一。

不同於近幾年,台灣的咖啡館充滿歐美風格,並與藝文活動結合。在日本時代的咖啡文化,一種是藝文人士聚士的藝文場所;另一種是特殊的聲色場所,不僅價錢昂貴,而且有所謂的「女給」是可以陪喝咖啡的,在當時咖啡館也不止是單純的咖啡館,是隱含有情慾元素在內的,如此高消費的地方大多是當時的日本人或留學生才會出入。而如此特殊的咖啡文化,則是日本人將咖啡文化引進台灣,連同將日本自創的咖啡文化一併帶入,連帶影響台灣後來的咖啡文化。

日本人一開始在台北開設的咖啡館,大多聚集在本町(今館前路)與榮町、西門町(今衡陽路、成都路一帶),例如中央食堂、巴魯瑪、第一永樂等。而一些當時留日的台灣留學生回台後,則在今大稻埕一帶開始有了維特、波麗路與天馬茶房。在展覽中則實際複製波麗路早期的裝潢場景,還呈現畫家的廖繼春等人的真跡畫作,而楊三郎、郭雪湖與陳進,早期就常在波麗路聚集,可見早期波麗路的藝文濃厚,人文薈萃。除了呈現波麗路早期的店內場景外,現場也展出不少早期的咖啡海報、廣告、留聲機、最早的冰箱、以及早期的磨豆機、煮咖啡的機具,收音機等很有古早風情的物品,一整個完整的呈現日本時代台灣咖啡館文化風情,進而引領參觀者瞭解台灣咖啡演進史。

p.s.該展是二度陪娘去看米勒展後,所看的展覽。

書籍延伸閱讀
台灣早期咖啡文化
咖啡時代:臺灣咖啡館百年風騷

蔡健雅-Goodbye & Hello

蔡健雅-Goodbye & Hello
喜歡她低迴緩慢呢喃的低音嗓音,很有她自己的特色與味道。彷彿在平靜沉悶的空氣中,藉由她的磁性具有共振的聲音,可以劃出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她的低音似乎唱來輕鬆,卻有無以比喻的穿透力,在心裡迴蕩不已,帶有些性感的意味。有如在敘述一個故事,藉由她的聲音與簡單的吉他合弦,簡單卻深刻的傳達,在我的心裡留下了悠遠而深遂。

這張專輯是在她獲得今年金曲獎製作人獎與女演唱人後才買的,去年10月發片時,我有被「達爾文I」這首簡單卻很有穿透力的聲音、有故事的味道吸引,卻沒有下手。也不曉得什麼原因,昨天下班繞去唱片行逛逛,毫不猶豫即入手了。喜歡「達爾文I」、「當你離開的時候」、「空白格」、「愈來愈不懂」、「如果你愛我」、「化學實驗」、「It's true」、「晨間新聞」與「走過的路」,幾乎整張了。

倒是該專輯的包裝,有些不順手,讓我在還沒聽之前,就差點毀了CD。因為這張專輯的CD是放在塑膠殼裡,然後包覆在紙摺起來縫裡,一時之間讓我不曉得如何才能把CD拿出,差一點就要拆了整個包裝。包裝方式是我較不喜歡的部份…

  1. 達爾文Ⅰ
  2. Goodbye & Hello
  3. 當你離開的時候
  4. 空白格
  5. 越來越不懂
  6. 如果你愛我
  7. 化學實驗
  8. It's true
  9. 晨間新聞
  10. 走過的路
  11. 達爾文Ⅱ進化版

19:12

P1010098
此時的天空,要暗不暗的,藍的很美麗…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蔡健雅-Goodbye & Hello

蔡健雅-Goodbye & Hello
喜歡她低迴緩慢呢喃的低音嗓音,很有她自己的特色與味道。彷彿在平靜沉悶的空氣中,藉由她的磁性具有共振的聲音,可以劃出一個可以呼吸的空間。她的低音似乎唱來輕鬆,卻有無以比喻的穿透力,在心裡迴蕩不已,帶有些性感的意味。有如在敘述一個故事,藉由她的聲音與簡單的吉他合弦,簡單卻深刻的傳達,在我的心裡留下了悠遠而深遂。

這張專輯是在她獲得今年金曲獎製作人獎與女演唱人後才買的,去年10月發片時,我有被「達爾文I」這首簡單卻很有穿透力的聲音、有故事的味道吸引,卻沒有下手。也不曉得什麼原因,昨天下班繞去唱片行逛逛,毫不猶豫即入手了。喜歡「達爾文I」、「當你離開的時候」、「空白格」、「愈來愈不懂」、「如果你愛我」、「化學實驗」、「It's true」、「晨間新聞」與「走過的路」,幾乎整張了。

倒是該專輯的包裝,有些不順手,讓我在還沒聽之前,就差點毀了CD。因為這張專輯的CD是放在塑膠殼裡,然後包覆在紙摺起來縫裡,一時之間讓我不曉得如何才能把CD拿出,差一點就要拆了整個包裝。包裝方式是我較不喜歡的部份…

  1. 達爾文Ⅰ
  2. Goodbye & Hello
  3. 當你離開的時候
  4. 空白格
  5. 越來越不懂
  6. 如果你愛我
  7. 化學實驗
  8. It's true
  9. 晨間新聞
  10. 走過的路
  11. 達爾文Ⅱ進化版

19:12

P1010098
此時的天空,要暗不暗的,藍的很美麗…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盧廣仲-100種生活

盧廣仲-100種生活

單純、乾淨,充滿青春活力的聲音,彷彿那聲音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在「早安,晨之美」這首歌裡,他的聲音充滿了陽光、歡樂的氣息。只是吉他伴奏加上他的聲音,很簡單,很舒服,很隨性,還有一點慵懶的味道。看似簡單,卻充滿力量的聲音。



不論是音或質都是很好的一張專輯,已一張以樂手同步live錄製的專輯而言,不僅完整呈現現場的音質感覺,而且呈現出很好的高品質。包裝也很簡約環保,但仍保有應有的質感。



  1. 早安,晨之美
  2. Que te pasa? 你在幹嘛?
  3. 100種生活
  4. PAZ
  5. 好想要揮霍
  6. 別殺我
  7. Boring
  8. 我愛你
  9. 無敵鐵金鋼
  10. 校園美女2008
  11. 寂寞考
  12. 破氣球(When I fall in love...)

[板橋市]怡園麻辣臭豆腐(已歇業)

大約是一個多月前,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發現這家小吃店。在還沒發現這家小吃店之前,愛吃麻辣臭豆腐鴨血的我,大多是到公司附近的小吃店吃。只是今年剛進入夏季之時,我常去吃的小吃店老闆卻決定,從今年夏天開始不再賣麻辣臭豆腐鴨血,改在入冬天涼後再推出。這讓我不論四季,都會吃麻辣臭豆腐鴨血或是麻辣鍋的我而言,是一個壞消息。畢竟夏季來臨,大多數的人不會想在大熱天吃麻辣臭豆腐鴨血,把自己搞得滿頭大汗,雖然說夏天吃點辣是可以開胃。不過,像我這種不論何等氣候都愛吃的人,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沒得吃的我,就只能在腦海裡回味,邊等著冬天的來臨。

沒想到,就在一個多月前,記得是剛下班剛從捷運出來正往回家的路上。忽然讓我聞到一股很香的麻辣臭豆腐的香氣,那香味實在很迷人,不禁讓我的目光隨著香味來源尋找,原來就在住家附近的路上新開了這家「怡園麻辣臭豆腐」。只是那天下班晚了些,只得趕回家吃飯。但是我心裡已記下這家店,打算找個時間好好來嚐嚐。從第一次到這家店去吃,到今天寫這篇記錄,其實少說應該已經去吃了不下5次,卻一直到今天才想到好好寫一下。我想,就直接切入正題,直接來介紹吧。
麻辣綜合(臭豆腐+鴨血)
麻辣綜合

上面這碗是「麻辣綜合」,有臭豆腐與鴨血。湯頭非常香醇濃厚,卻又非常清爽,不油膩、不死鹹,光是湯頭就很好喝。臭豆腐很是入味,並且飽含湯頭,非常有味道,有湯頭的香氣外,亦有臭豆腐本身的臭香味,臭豆腐口感嫩而不老。鴨血一樣很入味,充滿湯頭的香氣,口感上彈性而滑嫩,並無老化現象。除了鴨血與臭豆腐外,還加一點口感脆脆的鹹菜,具有鹹香味的鹹菜,可以提昇整個麻辣臭豆腐的香氣,讓整體味道更上一層。新鮮的蔥末除了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使整體顏色更新艷亮麗,促進食慾外,亦是增加口感、香氣提升的關鍵的大功臣。整體而言,這一碗麻辣綜合帶給我在視覺、味覺、嗅覺上是極大的感覺饗宴呢。
綜合麵線
綜合麵線

接下來是「綜合麵線」,意思是加了大腸、豬小肚與肉羹的麵線。這家的綜合麵線不錯吃,湯頭味道是自然的甘甜,麵線並沒有煮到過頭而糊爛,仍保有麵線本身的口感。肉羹有彈性,但不是脆。大腸是滷過的,有入味且滷的味道很香,口感上沒有過爛,但是彈性當然是沒有用大腸頭滷的來得有口感。豬小肚的口感則是很有彈性,但不是韌,是可以咀嚼後,很輕鬆的吞下去,這個豬小肚的口感,剛好可以彌補滷大腸本身不足的口感。也是我第一次吃到麵線有加豬小肚,就口感和味道上而言,與麵線蠻配搭的。上面有添加一點沙茶醬、芫荽碎末、大蒜末、醋、辣椒,同樣是提升麵線整體的味道,總體而言,綜合麵線是很不錯吃的。

「麻辣臭豆腐」是店家的主賣食物,值得品嚐。而「綜合麵線」也不錯,如果胃的空間足夠,倒是可以點來嚐嚐。除了麻辣臭豆腐和麵線外,我記得店家還有賣「涼麵」和酸梅湯等飲料。涼麵我是沒吃過,所以不做評論。酸梅湯我喝過,是店家自己去買材料來煮的,口感微酸、甘醇,還帶有香氣,蠻生津止渴的。

招牌腸旺臭豆腐 125元
招牌臭豆腐(新鮮蔬菜肉片)95元
腸旺臭豆腐 95元
麻辣臭豆腐 65元
麻辣鴨血 65元
麻辣綜合(臭豆腐+鴨血)65元
麻辣綜合(臭豆腐+鴨血+細粉)85元
臭豆腐+細粉 65元
鴨血+細粉 65元
麻辣泡飯(新鮮蔬菜肉片)75元
麻辣細粉(新鮮蔬菜肉片)75元
白飯 10元
桂花酸梅湯 搭售麻辣25元(原價30元)
辣度:微辣、小辣、中辣、大辣

店名:怡園麻辣臭豆腐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光武街2巷1號
電話:(02)2256-4457
行動:0988190298
營業時間:15:30-22:30
每週日公休
[googlemaps https://maps.google.com.tw/maps/ms?ie=UTF8&hl=zh-TW&s=AARTsJqtePcWThN3NiLdPCHzPWV-auhu0Q&msa=0&msid=110360961393984198885.00045237f4491fa05eb66&ll=25.025087,121.468234&spn=0.002916,0.003219&z=17&output=embed&w=300&h=300]

The Dark Knight 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我不否認,我會看「黑暗騎士」完全是因為劇照中人,也就是1月22日因服藥過量而過世的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甚至我可以說,幾乎很少上電影院看由漫畫改編的電影的我,就算希斯萊傑沒有服藥過量而死亡,大概我去看這部片的機率也不大吧。如果不是此片成爲他的遺作,讓欣賞他演技的我,不論如何一定要看上一回。

電影劇情其實很簡單,說實在話是沒什麼。就是蝙蝠俠和檢察總長哈維丹特同時喜歡上女主角。而蝙輻俠與哈維丹特、警長吉姆戈登三人合作無間,共同打擊高譚市犯罪。但是,這次小丑卻將做案的目標移轉為這三個人與他們身邊的人,使得他們分別陷入不同的危機當中。甚至因為女主角的死亡,造成原本充滿正義化身,打擊犯罪的最佳代言人的檢察總長哈維丹特,在得知女友身亡後陷入沮喪的情緒時,在小丑的煽動及言語的挑撥下,變成了另一個人,開始向他以前信任的人反擊。

只是有一些片段還是滿怪的,一幕蝙蝠俠騎著機車高速衝向小丑,卻在臨門一角繞過小丑,然後機車倒下,蝙蝠俠倒在昏倒在地,最後是警長吉姆戈登將小丑拿下。原本蝙蝠俠可直接把小丑撞倒而擒拿下,不懂為何要多出額外的一幕?另外,當布魯斯(就是蝙蝠俠)在幫哈維丹特辦募款餐會時,小丑出現。而女主角要哈維丹特不要現身,卻自己站出去看小丑對話,一開始看似很猛,但是其實後面根本是受到小丑的侮辱的。這是昨晚看完片後,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地方。此外,整部片而言,雖然片長兩個半小時,但是,因為劇情緊湊,而且不時呈現緊張的氛圍,讓人隨時目不轉睛的注意隨時的劇情發展,也就不覺得影片很長了。

希斯萊傑在片中飾演的小丑,坦白說,他演得很棒,這個角色真的是太鮮明,甚至可以說太搶戲了,小丑衍然成為主角。而且角色的個性很突出,可以感受到希斯萊傑很融入小丑這個角色,就連我也深受他飾演這個角色而吸引。他飾演這個小丑,真的是壞得徹底,壞得讓我頭皮發麻,看片過程中不時屏氣凝神,心跳呼吸急促的期待下一幕是什麼讓人神色緊繃的畫面或劇情。其他人也很得很好,像摩根費里曼等等,只能說希斯萊傑演技過人,讓我的目光焦點全放在小丑身上,反而其他人一比之下就相形失色了。中文片名翻譯為「黑暗騎士」,指的是蝙蝠俠,可是,說真的,劇情的焦點大都在小丑身上,反而顯得蝙蝠俠在劇情編排上較被動的感覺。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板橋市]怡園麻辣臭豆腐(已歇業)

大約是一個多月前,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下發現這家小吃店。在還沒發現這家小吃店之前,愛吃麻辣臭豆腐鴨血的我,大多是到公司附近的小吃店吃。只是今年剛進入夏季之時,我常去吃的小吃店老闆卻決定,從今年夏天開始不再賣麻辣臭豆腐鴨血,改在入冬天涼後再推出。這讓我不論四季,都會吃麻辣臭豆腐鴨血或是麻辣鍋的我而言,是一個壞消息。畢竟夏季來臨,大多數的人不會想在大熱天吃麻辣臭豆腐鴨血,把自己搞得滿頭大汗,雖然說夏天吃點辣是可以開胃。不過,像我這種不論何等氣候都愛吃的人,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沒得吃的我,就只能在腦海裡回味,邊等著冬天的來臨。

沒想到,就在一個多月前,記得是剛下班剛從捷運出來正往回家的路上。忽然讓我聞到一股很香的麻辣臭豆腐的香氣,那香味實在很迷人,不禁讓我的目光隨著香味來源尋找,原來就在住家附近的路上新開了這家「怡園麻辣臭豆腐」。只是那天下班晚了些,只得趕回家吃飯。但是我心裡已記下這家店,打算找個時間好好來嚐嚐。從第一次到這家店去吃,到今天寫這篇記錄,其實少說應該已經去吃了不下5次,卻一直到今天才想到好好寫一下。我想,就直接切入正題,直接來介紹吧。
麻辣綜合(臭豆腐+鴨血)
麻辣綜合

上面這碗是「麻辣綜合」,有臭豆腐與鴨血。湯頭非常香醇濃厚,卻又非常清爽,不油膩、不死鹹,光是湯頭就很好喝。臭豆腐很是入味,並且飽含湯頭,非常有味道,有湯頭的香氣外,亦有臭豆腐本身的臭香味,臭豆腐口感嫩而不老。鴨血一樣很入味,充滿湯頭的香氣,口感上彈性而滑嫩,並無老化現象。除了鴨血與臭豆腐外,還加一點口感脆脆的鹹菜,具有鹹香味的鹹菜,可以提昇整個麻辣臭豆腐的香氣,讓整體味道更上一層。新鮮的蔥末除了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使整體顏色更新艷亮麗,促進食慾外,亦是增加口感、香氣提升的關鍵的大功臣。整體而言,這一碗麻辣綜合帶給我在視覺、味覺、嗅覺上是極大的感覺饗宴呢。
綜合麵線
綜合麵線

接下來是「綜合麵線」,意思是加了大腸、豬小肚與肉羹的麵線。這家的綜合麵線不錯吃,湯頭味道是自然的甘甜,麵線並沒有煮到過頭而糊爛,仍保有麵線本身的口感。肉羹有彈性,但不是脆。大腸是滷過的,有入味且滷的味道很香,口感上沒有過爛,但是彈性當然是沒有用大腸頭滷的來得有口感。豬小肚的口感則是很有彈性,但不是韌,是可以咀嚼後,很輕鬆的吞下去,這個豬小肚的口感,剛好可以彌補滷大腸本身不足的口感。也是我第一次吃到麵線有加豬小肚,就口感和味道上而言,與麵線蠻配搭的。上面有添加一點沙茶醬、芫荽碎末、大蒜末、醋、辣椒,同樣是提升麵線整體的味道,總體而言,綜合麵線是很不錯吃的。

「麻辣臭豆腐」是店家的主賣食物,值得品嚐。而「綜合麵線」也不錯,如果胃的空間足夠,倒是可以點來嚐嚐。除了麻辣臭豆腐和麵線外,我記得店家還有賣「涼麵」和酸梅湯等飲料。涼麵我是沒吃過,所以不做評論。酸梅湯我喝過,是店家自己去買材料來煮的,口感微酸、甘醇,還帶有香氣,蠻生津止渴的。

招牌腸旺臭豆腐 125元
招牌臭豆腐(新鮮蔬菜肉片)95元
腸旺臭豆腐 95元
麻辣臭豆腐 65元
麻辣鴨血 65元
麻辣綜合(臭豆腐+鴨血)65元
麻辣綜合(臭豆腐+鴨血+細粉)85元
臭豆腐+細粉 65元
鴨血+細粉 65元
麻辣泡飯(新鮮蔬菜肉片)75元
麻辣細粉(新鮮蔬菜肉片)75元
白飯 10元
桂花酸梅湯 搭售麻辣25元(原價30元)
辣度:微辣、小辣、中辣、大辣

店名:怡園麻辣臭豆腐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光武街2巷1號
電話:(02)2256-4457
行動:0988190298
營業時間:15:30-22:30
每週日公休

檢視較大的地圖

The Dark Knight 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我不否認,我會看「黑暗騎士」完全是因為劇照中人,也就是1月22日因服藥過量而過世的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甚至我可以說,幾乎很少上電影院看由漫畫改編的電影的我,就算希斯萊傑沒有服藥過量而死亡,大概我去看這部片的機率也不大吧。如果不是此片成爲他的遺作,讓欣賞他演技的我,不論如何一定要看上一回。

電影劇情其實很簡單,說實在話是沒什麼。就是蝙蝠俠和檢察總長哈維丹特同時喜歡上女主角。而蝙輻俠與哈維丹特、警長吉姆戈登三人合作無間,共同打擊高譚市犯罪。但是,這次小丑卻將做案的目標移轉為這三個人與他們身邊的人,使得他們分別陷入不同的危機當中。甚至因為女主角的死亡,造成原本充滿正義化身,打擊犯罪的最佳代言人的檢察總長哈維丹特,在得知女友身亡後陷入沮喪的情緒時,在小丑的煽動及言語的挑撥下,變成了另一個人,開始向他以前信任的人反擊。

只是有一些片段還是滿怪的,一幕蝙蝠俠騎著機車高速衝向小丑,卻在臨門一角繞過小丑,然後機車倒下,蝙蝠俠倒在昏倒在地,最後是警長吉姆戈登將小丑拿下。原本蝙蝠俠可直接把小丑撞倒而擒拿下,不懂為何要多出額外的一幕?另外,當布魯斯(就是蝙蝠俠)在幫哈維丹特辦募款餐會時,小丑出現。而女主角要哈維丹特不要現身,卻自己站出去看小丑對話,一開始看似很猛,但是其實後面根本是受到小丑的侮辱的。這是昨晚看完片後,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地方。此外,整部片而言,雖然片長兩個半小時,但是,因為劇情緊湊,而且不時呈現緊張的氛圍,讓人隨時目不轉睛的注意隨時的劇情發展,也就不覺得影片很長了。

希斯萊傑在片中飾演的小丑,坦白說,他演得很棒,這個角色真的是太鮮明,甚至可以說太搶戲了,小丑衍然成為主角。而且角色的個性很突出,可以感受到希斯萊傑很融入小丑這個角色,就連我也深受他飾演這個角色而吸引。他飾演這個小丑,真的是壞得徹底,壞得讓我頭皮發麻,看片過程中不時屏氣凝神,心跳呼吸急促的期待下一幕是什麼讓人神色緊繃的畫面或劇情。其他人也很得很好,像摩根費里曼等等,只能說希斯萊傑演技過人,讓我的目光焦點全放在小丑身上,反而其他人一比之下就相形失色了。中文片名翻譯為「黑暗騎士」,指的是蝙蝠俠,可是,說真的,劇情的焦點大都在小丑身上,反而顯得蝙蝠俠在劇情編排上較被動的感覺。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聲動百年-原舞者∣優人神鼓

P1000930
昨天一整天的活動,長達12個小時,有百年老店及創意市集。不過活動的重頭戲從傍晚開始,主要是臺博館館前廣場整建完畢啟用典禮,以及由「原舞者」與「優人神鼓」帶來的演出。晚間除了簡單象徵性的「擊鼓」啟用儀式,就是一連串的表演。
P1010028
「原舞者」的表演分為兩個時段不同主題,傍晚先是帶來一段「宜灣阿美豐年祭」的演出。演出完第一段中間由主持人串場,並且有中場休息時間。於7時許接續晚間的表演活動。
P1010056
在場長官與優人神鼓的帶領下,以擊鼓象徵館前廣場啟用。
P1010076
接著再由「原舞者」帶來第二段演出「吟頌祈福禮讚」。「原舞者」表演完畢後,由「優人神鼓」帶來「勇者之劔」精彩的演出。從晚間7時許開演,一直到9時許表演完美結束,而創意市集與百年老店也在晚間10點畫下句點。

不論是「原舞者」或「優人神鼓」都帶來很棒的表演。平心而論,「原舞者」的兩段舞蹈「宜灣阿美豐年祭」與「吟頌祈福禮讚」卻讓我覺得只有一般的感覺,而沒有一種力量與感動,似乎他們表演「魅力」沒有完全的散發出來。

而「優人神鼓」卻讓我明顯感受到他們演出所帶給我的震憾、力道、澎湃與感動,完整呈現演出者之間的默契、和諧還有他們那認真而專注的神情,力與美的線條與紋理,一種令人震攝屏息以待的氣勢,完全的發揮。

從現場欣賞觀眾那久久不歇的掌聲及不斷的歡呼,可明顯感受到民眾對兩個團體的感受有著明顯的不同。一般的回應與熱情主動歡呼的回應,顯而易見可立即看出感受的落差。由於優人神鼓的演出為尊重其智慧財產,故全程無攝影、錄影與錄音,當然也就沒有任何一張昨晚的演出照片囉。但是,昨晚那場演出的悸動,卻是讓我在心底久久。

聲動百年-原舞者∣優人神鼓

P1000930
昨天一整天的活動,長達12個小時,有百年老店及創意市集。不過活動的重頭戲從傍晚開始,主要是臺博館館前廣場整建完畢啟用典禮,以及由「原舞者」與「優人神鼓」帶來的演出。晚間除了簡單象徵性的「擊鼓」啟用儀式,就是一連串的表演。
P1010028
「原舞者」的表演分為兩個時段不同主題,傍晚先是帶來一段「宜灣阿美豐年祭」的演出。演出完第一段中間由主持人串場,並且有中場休息時間。於7時許接續晚間的表演活動。
P1010056
在場長官與優人神鼓的帶領下,以擊鼓象徵館前廣場啟用。
P1010076
接著再由「原舞者」帶來第二段演出「吟頌祈福禮讚」。「原舞者」表演完畢後,由「優人神鼓」帶來「勇者之劔」精彩的演出。從晚間7時許開演,一直到9時許表演完美結束,而創意市集與百年老店也在晚間10點畫下句點。

不論是「原舞者」或「優人神鼓」都帶來很棒的表演。平心而論,「原舞者」的兩段舞蹈「宜灣阿美豐年祭」與「吟頌祈福禮讚」卻讓我覺得只有一般的感覺,而沒有一種力量與感動,似乎他們表演「魅力」沒有完全的散發出來。

而「優人神鼓」卻讓我明顯感受到他們演出所帶給我的震憾、力道、澎湃與感動,完整呈現演出者之間的默契、和諧還有他們那認真而專注的神情,力與美的線條與紋理,一種令人震攝屏息以待的氣勢,完全的發揮。

從現場欣賞觀眾那久久不歇的掌聲及不斷的歡呼,可明顯感受到民眾對兩個團體的感受有著明顯的不同。一般的回應與熱情主動歡呼的回應,顯而易見可立即看出感受的落差。由於優人神鼓的演出為尊重其智慧財產,故全程無攝影、錄影與錄音,當然也就沒有任何一張昨晚的演出照片囉。但是,昨晚那場演出的悸動,卻是讓我在心底久久。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雲門舞集2.斷章(戶外公演)

雲門舞集2.斷章
編  舞:伍國柱
燈光設計:李琬玲
舞台設計:劉達倫
影像設計:奧利佛.依索羅
服裝製作:林瓊堂 (依據卡薩爾歌劇院舞蹈劇場服裝設計Ulrike Obermüller之概念重新設計與製作)

舞作重現:Elisabetta Lauro、Roberto Di Camillo、Leyla Postalcioglu

音樂(依演出序):
1.Prélude -選自Georges Bizet《Carmen-Suite》
2.Farandole -選自Georges Bizet《Ľarlésienne-Suite》
3.Voglio Vederti Danzare -選自Franco Battiato《L'Arca di Noe》專輯
4.Alla fiera dell'est -選自Angelo Branduardi《Ballerina》專輯
5.Kinder Jorn -選自Yaacov Shapiro《Best of Yiddish Folk Songs》專輯
6.Canon -選自Pachelbel《Canon & Gigue》

首演:2004年11月16日,「斷章」在德國卡薩爾歌劇院,由該劇院舞蹈劇場首演。2007年3月31日,雲門舞集2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為「斷章」台灣首演。

舞評:日與夜,陽光,風和雨走過,斷章以身體訴說著對愛的渴望 ……德國 瓦爾德克日報

舞作介紹:
「斷章」原名Oculus,拉丁文原義是「眼睛」;或指眼狀窗孔,一如羅馬萬神殿大圓穹頂毫無遮蓋的圓窗口。或許伍國柱是想說:在層層束縛的生命裡,也可以看得到天光,看得到希望。

以上圖片與資料來源:雲門舞集2/舞作大公開/斷章

今晚到兩廳院自由廣場欣賞雲門舞集2,詮飾伍國柱舞作-斷章的演出。整個舞作可以說是一個cycle,氣球象徵陽光、希望、美好的事。當希望消失,人們則不斷的藉由跳舞來表達他們的渴望。久旱逢甘霖,人們用跳舞來祈求並感謝上天。記得舞作裡面有一段是描述戀人彼此之間的關係,從原本的害羞、不信任,到慢慢相互看對眼,到最後的愛相隨。那一段舞蹈的整個中間轉折過程,讓我整個沉浸其中。人們因為豐收、甘霖而跳舞,也因為親人死亡而跳舞,人們不斷的透過跳過跳舞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希望與讚美。

就像宣傳文宣上,伍國柱說的:

古時候的人希望上天下雨時,會跳舞。
希望驅魔的時候,也會跳舞。
慶祝豐收的時候,哀慟親人死去的時候,一樣跳舞。
我們伸展我們的肢體的時候,就訴說著這些願望的秘密。

現代的人不再慶豐收,不再祈雨不再驅魔,但那個失望與願望的部分依然存在。

我仍在編舞,希望可以舞動這一些願望,希望透過舞蹈,也和人說說話。
算是人到了一個一定年紀的時候,問的一些問題。

我希望在「斷章」裡,舞動些希望,單純地透過舞蹈,和人說說話。
看了「斷章」,不禁讓我想起原住民(或說是人類最單純、最原始的想法、感覺與行動),不都是如此嗎?當人們感謝豐收、有重大慶典、親人死亡、祈求降雨、感謝上蒼降雨、疾病。不論是好事、壞事、快樂或悲傷難過的事,都是透過跳舞來表達自己內心真正最單純的想法與感覺。

除了整體舞的過程之外,每位舞者的動作,所展現出來的力與柔軟的一個結合與力量,再加上臉部肌肉生動的表情變化,所呈現出來是很有生命力,也蘊含豐富的情感轉變。兩者結合呈現出具有戲劇效果的張力及很完整的意境。當然音樂的配搭也很重要,整個舞作所選的音樂非常好聽!滿喜歡的,想把那幾張專輯找來聽,真是視覺、聽覺的雙重享受啊。下午雖然下了一場大雨,不過晚上天氣晴朗,月色皎潔,不時又有徐風吹來,真是舒服極了。

丁噹-我愛上的

丁噹-我愛上的
  1. 我愛上的
  2. 幸運草
  3. 閃光燈
  4. 耍大牌
  5. 猜不透
  6. 我不怕
  7. 走火入魔
  8. 蘋果光
  9. 想得美
  10. 石頭
她的第二張專輯,卻是我第一次聆聽她的聲音。她的聲音自然有力,有穿透感,充滿感情的聲音。與她第二張專輯的宣傳照給人的第一印象…感覺不太一樣。前幾天第一次聽這張專輯,在第一印象中,我馬上喜歡的歌有「我愛上的」、「幸運草」、「猜不透」、「我不怕」、「走火入魔」、「蘋果光」與「石頭」,純粹對她聲音很欣賞與喜愛。倒是第一次聽「閃光燈」時是晚上,就是不怎麼喜歡,反而改到白天來聽,倒覺得不錯,怪了。

[福建∣三明市]玉泉燻味食品與羅大鬍子

P1000928
小妹前幾天從內地回來,沒想到行李箱一打開,有兩大袋的煙燻食品,像是鴨掌、鴨翅之類的。可能是搬運的過程中有受到碰撞,有一包煙燻鴨掌的真空包裝有破洞,當晚就拆開來吃。才一拆開封口,厚重的煙燻味頓時衝來,讓我聞了有些頭暈。我和小妹各吃了一半,好不容易把那包鴨掌吃完,對我而言是滿鹹的,所以一邊啃鴨掌過程中,我得一邊喝水,來降低口中的死鹹味和愈發腫脹的雙脣,小妹倒是覺得鹹度還好。不過,坦白說那天啃完後,我就很少再吃這類煙燻食品了,還是口味太重讓我有些不太適應。不曉得是在塗抺調味料時,是塗抹太多或醃製入味的時間較長,所以造成的重鹹味。還是說,醃製完後,經過水洗將覆蓋其上的調味料洗淨,經過乾燥、煙燻處理過程中,可能食物也有部份的「脫水」所以造成口味上較鹹吧。總而言之,我的一直喝水才能啃鴨掌或鴨翅,其次煙燻味很重,會讓我聞了會有點頭暈和不舒服,所以還還少吃點較好。

只是小妹回來那天也挺驚人的,那兩大袋的真空包裝食物,堆在桌上簡直就是一座小山,還可以分成四份給其他親戚,就知道有多多了。這些「福建名產」是小妹到內地工作時,當地廠商贈送的伴手禮。

丁噹-我愛上的

丁噹-我愛上的
  1. 我愛上的
  2. 幸運草
  3. 閃光燈
  4. 耍大牌
  5. 猜不透
  6. 我不怕
  7. 走火入魔
  8. 蘋果光
  9. 想得美
  10. 石頭
她的第二張專輯,卻是我第一次聆聽她的聲音。她的聲音自然有力,有穿透感,充滿感情的聲音。與她第二張專輯的宣傳照給人的第一印象…感覺不太一樣。前幾天第一次聽這張專輯,在第一印象中,我馬上喜歡的歌有「我愛上的」、「幸運草」、「猜不透」、「我不怕」、「走火入魔」、「蘋果光」與「石頭」,純粹對她聲音很欣賞與喜愛。倒是第一次聽「閃光燈」時是晚上,就是不怎麼喜歡,反而改到白天來聽,倒覺得不錯,怪了。

[福建∣三明市]玉泉燻味食品與羅大鬍子

P1000928
小妹前幾天從內地回來,沒想到行李箱一打開,有兩大袋的煙燻食品,像是鴨掌、鴨翅之類的。可能是搬運的過程中有受到碰撞,有一包煙燻鴨掌的真空包裝有破洞,當晚就拆開來吃。才一拆開封口,厚重的煙燻味頓時衝來,讓我聞了有些頭暈。我和小妹各吃了一半,好不容易把那包鴨掌吃完,對我而言是滿鹹的,所以一邊啃鴨掌過程中,我得一邊喝水,來降低口中的死鹹味和愈發腫脹的雙脣,小妹倒是覺得鹹度還好。不過,坦白說那天啃完後,我就很少再吃這類煙燻食品了,還是口味太重讓我有些不太適應。不曉得是在塗抺調味料時,是塗抹太多或醃製入味的時間較長,所以造成的重鹹味。還是說,醃製完後,經過水洗將覆蓋其上的調味料洗淨,經過乾燥、煙燻處理過程中,可能食物也有部份的「脫水」所以造成口味上較鹹吧。總而言之,我的一直喝水才能啃鴨掌或鴨翅,其次煙燻味很重,會讓我聞了會有點頭暈和不舒服,所以還還少吃點較好。

只是小妹回來那天也挺驚人的,那兩大袋的真空包裝食物,堆在桌上簡直就是一座小山,還可以分成四份給其他親戚,就知道有多多了。這些「福建名產」是小妹到內地工作時,當地廠商贈送的伴手禮。

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

驚艷米勤-田園之美畫展
位於南海路的歷史博物館現正展出「驚艷米勒-田園之美畫展」,遠從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來台的巴比松畫派、印象派的畫家的作品,難得臺灣在今年不用搭飛機到法國,就可以見到奧塞美術館典藏的《拾穗》與《晚禱》等畫作,雖然奧塞美術館並不是收藏米勒作品最多的美術館或博物館。不管怎麼說,臺灣還是尤其幸運的。這次的畫展,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區塊,第一個區塊先是介紹奧塞美術館的歷史及所寫實主義、巴比松畫派及印象派裡與米勒同期或接近的畫家的作品,例如柯洛、胡梭、杜培、特華雍、杭特等。第二部份從米勒的個人照與家庭合照揭開序幕,從一開始1841年起《勒固圖瓦女士》開始畫肖像畫,到1847年他畫完《浴者》這幅作品後,不再畫裸體畫,而是開始以農民的題材為主,例如《簸穀的人》、《牧羊女》、《拾穗》等,一直到1871年《格賀維勒教堂》的最後一幅作品。其中,有一部份的攝影作品,當時攝影技術剛問世不久,攝影與畫作相互影響著。繪畫會從攝影作品的角度去尋求更細膩的光影變化,應用在繪畫上,而當時攝影的題材也深受繪畫題材的影響。第三部份則是在米勒之後的畫家,深受其影響而產生的作品,例如布荷東、霍勒、湘特伊等。

迪亞茲的《森林邊緣》是一幅很有立體感的作品,由高至低,由遠至近,非常具有層次的一幅作品,是我在這次畫展中有非常深刻的畫作之一。特華雍的《抓背的母牛》肌理紋路、毛色與那牛舒服的神情非常傳神!米勒的《春天》非常細膩,不論是天空的顏色,雨後的欣欣向榮的景象,非常寫實的記法。此外米勒早期的《兩名浴者》與《躺臥的裸女》在筆觸上非常的活潑生動,對人體肌理、構造非常瞭解,光影的呈現與周遭的事物非常自然。杭特的《農婦》也是非常細膩刻畫婦人的神情,從她的表情似乎可以看透她的心思,此外杭特也是讓米勒的畫在畫壇開始有名,並且發光發熱。其實讓我很有感觸的作品很多,像是米勒《晚禱》我就欣賞到感動而流淚。但是想要把我感動的作品的心得寫完,大概得花不少時間,所以還是算了吧,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去欣賞兩次,其實,不論是什麼展覽,其實重要的是自己去心神領會與感動,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一點小抱怨。雖然歷史博物館常與報社引進舉辦叫好叫座的展覽,可是,說真的一樓的場地真是不怎麼優。動線狹小不說,有些很巨幅的畫作,其實是需要一定的距離的欣賞,才能感受畫作的整體感覺。但是,限於展覽空間的不足,所以都是很近的在看畫。此外人潮很多,也讓整個展場的參觀品質不怎麼好。話雖如此,但還是值得肯定。第二次去看展,在進館人數上就有較好的掌控,整體上就不會感到太擁擠或空氣品質不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