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明信片】Sri Lanka 斯里蘭卡

圖1。明信片正面

圖2。郵票

圖3。Hermia的旅遊短文
2018.7.26

意外收到Hermia從斯里蘭卡寄來的明信片,才曉得人家出國去了。從這張明信片就可以知道,斯里蘭卡是個多元信仰的國家,明信片正面是印度教的石刻,郵票是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的故事。斯里蘭卡原本深受印度文化和信仰很深遠的影響,屬於梵文文化圈,從斯里蘭卡的文字就可以感受出來,不過該地區經過不同時期有不同信仰的傳入,不同的人來到此地,依然有印度教,但是印度教反而不是最多人信仰,而是以郵票上的佛教為大多數,還有一部份的伊斯蘭信仰,顯示出這裡的歷史、文化、信仰的豐富多元與特殊性。謝謝Hermia的驚喜。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2018年7月30日 星期一

【旅行】基隆市中正區∣上島咖啡

圖1。基隆上島咖啡騎樓

圖2。店面內部

圖3。Menu

圖4。招牌上島咖啡
2018.7.30

7/25去基隆文化中心看北管文物展,做完功課。有想要去上島咖啡喝一杯,可是,實在是太熱,熱到不想思考,就簡單吃了午餐就回臺北。沒想到7/26晚上就看到上島咖啡的臉書發佈訊息,7/30是最終營業日,7/31結束營業,因為家族健康因素,看到訊息,就很驚訝,7/25中午沒去喝咖啡,沒去吃午餐。3/25去的時候,才說要再去吃店家午餐和甜點。結果訊息一出來,聯合報記者7/26晚上就去採訪,7/31結束營業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

今天講完導覽技巧,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決定在沒有預約狀況下,去喝一杯咖啡,感謝這間與我同一年誕生,有好喝的日本虹吸式煮法的咖啡。果然,不同於3/25的安靜,店裡充滿了人,食材也煮完,無法供餐了。很多基隆在地人都來,也有不少專程從臺北來的老客人。由於我只有一個人,也只能和人併桌。剛好坐在3/25去的桌子旁,與兩位耳順之年的大叔同桌,兩位是老友,一位是基隆人,一位是住臺北延吉街一帶。

我翻了桌上的Menu,點了招牌上島咖啡,不加糖、不加奶,一樣是第三代女老闆煮的,一樣的好喝,一樣的順口,一樣的有黑糖味,雖然是第二次來喝,也是最後一次,果然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至少,還有機會再來喝一杯,感謝店家的好喝咖啡,心裡由衷感謝有這樣一個有故事的空間。正當我專程的品嚐我在基隆上島的最後一杯咖啡時,兩位素昧平生的大叔說話了。在問之前,聽到兩位在討論咖啡,住臺北的說,上島結束後,以後不知道來基隆他要去哪裡喝咖啡?然後,還說到有的人喜歡去星巴克,有的人不愛去云云。我就靜靜的聽著。

兩位問我怎會知道這家店,我坦白以告3/25的事,再加上因為7/26晚間就看到店家臉書的訊息,剛好上午來文化中心辦事,事情結束走過來,再品味一杯黑咖啡。兩位繼續問我咖啡好嗎?我一樣坦白相告,以日式虹吸手法煮得咖啡,順口好喝,不苦、不澀,而且冷掉依然順口,有黑糖味、烏梅味。兩位大哥就這樣和我聊起了咖啡,期間住基隆的先離去。我和住臺北的繼續聊,還根據他住家附近,幫他找了符合他口味的咖啡店,推薦給他。大哥覺得我懂得很多咖啡,坦白說只是剛好愛喝,喝比較多,會和朋友分享討論咖啡,經年累月而來。大哥還問為何不開咖啡店?笑著說自己不愛開店,會不敷成本。還問我藍山咖啡有沒有那個價值,哈哈哈!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當然有聊,不過聊很多就不寫了。

聊到後來,大哥知道我在博物館工作,竟脱口而出「臺博館」,那一刻好感動喔。而且他知道博物館有大象標本,也有雲豹標本。不過他是很久以前去的,還和我聊到雲豹滅絕的事。後來,他也說他很愛動物,不過他不是學動物的。也說他是半個宜蘭人,結果就聊到我自己去宜蘭唸書的事。重點是,推薦他到博物館看象群特展和發現臺灣常設展,有他想看的阿沛、林旺、馬蘭,還有臺灣雲豹,他眼睛都亮了。我也很開心!

後來,從大象聊到滇緬邊境游擊隊,聊到孫立人將軍,再聊到富國島。聊到1949年國民政府來臺以及後來的228事件及白色恐佈,還有白崇禧將軍,跟陳澄波的事。大哥也和我分享很多,沒想到,原本只想去喝一杯基隆招牌咖啡,向它說再見和感謝。竟然會與素昧平生的客人,開啟話匣子,連隔壁桌的客人,都對我們聊的話題有興趣,一直看著我們,一直聽我們的內容,表情有興趣,卻不敢插話。然後,時間咻一下子就來到下午3點半,是該離開返回臺北了。與大哥告辭,感謝兩小時的暢談,後會有期。原本他想幫我買單,我婉謝了,和二位大哥聊天,也是在上島咖啡意外的收穫。

回過頭來,與3/25點一樣的咖啡,用的是一樣的杯子,非常巧合,我與基隆上島咖啡的起始和結束的緣份,非常圓滿。

基隆上島咖啡,再見!希望老闆一家,健康平安,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健康才是最重要的。,40年的歲月,會留在基隆人和許多人的心底,因為它已經有很多的故事了。

基隆上島咖啡,1979-2018/7/30


消費:現金
電話:02-2426-0455
營業時間:10:30-22:00(2018/7/31結束營業)
Facebook:基隆上島咖啡店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解說】「請聽.傾聽 基隆北管百年風華文物展」導覽技巧培訓

圖1。請聽.傾聽  基隆北管百年風華文物展
圖片來源:基隆市視覺藝術臉書

圖2。展場入口

圖3。吊鬼仔、大吹、小吹、三弦、二弦、花籃鼓架、聚樂社大鑼

圖4。漳泉拼、北管分派及基隆中元祭的關係

圖5。聚樂社花籃鼓架上的通鼓、小鼓與板

圖6。聚樂社大鑼與賞旗 

圖7。得意堂頭旗、請斗燈、聚樂社頭旗、得意堂豆花攤鼓架

圖8。得意堂大鑼

圖9。得意堂花籃鼓架、北管詞、工尺譜

圖10。得意堂豆花攤鼓架

圖11。聚樂社豆花攤鼓架

圖12。聚樂社豆花攤鼓架木雕

圖13。得意堂豆花攤鼓架木雕

圖14。得意堂豆花攤鼓架的小鼓、通鼓、大鐃、小鐃、小鑼、響盞

圖15。得意堂大鑼木雕細部

圖16。聚樂社大鑼木雕細部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

圖22

圖23。城隍廟-北管福路派-聚樂社-西秦王爺聖誕祭典

圖24。導覽技巧培訓課程
2018.7.30

還記得是6/27,同事接到國北教大林詠能老師來電,因林老師與基隆文化中心合作,由林老師擔任策展人,將在7/25-8/12於基隆文化中心第一展覽室舉辦「請聽.傾聽  基隆北管百年風華文物展」,因要辦理志工培訓,需要有人講解展覽的導覽技巧,就找到我。剛好我不在坐位上,同事接到電話再告知我這個訊息。聽到是以北管文物為題,完全陌生的主題,再進一步詢問,從北管文物講基隆中元祭。真的完全不熟,更別說基隆中元祭還是無形文化資產。展覽一個月要開展,開展後5天要講課,一開始是有些害怕的。害怕的原因,不外乎是對基隆中元祭和北管文物完全不熟,更別說是要講兩者之間的關係。結果就在同事的鼓勵下,還是答應幫忙。

拿到展覽文案後,閱讀了卻有很多地方不瞭解。基隆北管有分派,是因為打架,死了很多人,才開始有中元祭?心裡有很多的問號。可是心裡另一面想著,可是講導覽技巧,如果不結合人家的展覽,聽課的人是很難瞭解要如何去運用。可是,我自己又不懂北管。在看文案以前,我的錯誤認知,北管就是神明廟會和喪事出殯用的音樂,南管是絲弦樂器為主,較文雅。

結果,因為不懂,在博物館的書庫借了6本書,主要是北管的,還有一本南管。一本本看完之後,我才有一點點概念。天啊!原來北管和南管,不只是音樂,還有戲。頓時想到博物館正在展出的「光影如鏡攝影展」,一位攝影家拍攝的「南管武戲」。然後,北管也有絲弦樂器、琵琶、古箏、揚琴、鼓等樂器都有。那到底要怎麼分?總算稍為搞懂了。

北管:有「扮仙戲」,有嗩吶
南管:沒有「扮仙戲」,沒有嗩吶
北管:婚喪喜慶、生日、入厝、神仙廟會都有,和人民生活、信仰關係密切
南管:「御前清音」,表示是貴族音樂,以前是在皇帝面前演出的,皇帝生日、皇宮重大節日,著重階級

大致上是這樣,北管和南管的大概區別。不過,認真說起來,其實還有好多啊。看了資料和書,才知道,原來北管有戲,有演,有唱,有室內演出,而且很注重動作和拍子,所以的唱、演、戲、都要在拍子上。而且,如果是「戲」,看動作就知道是在做什麼,不用道具;這點讓我想到京劇也是這樣,有異曲同工之妙。北管的劇團,有職業團和弟子團,

職業團是從小孩該開始學,要會唱、會音樂、會身段,而且最早只有男生,後來才有女生。一個人要會演所有的角色,會所有的音樂,唱法和演奏。隨劇團四處演出,以劇團為家。

弟子團就是俗稱的業餘團,地方角頭或商賈會找職業團的館先生來教唱北管曲詞和音樂,找戲先生來教演戲的動作和身段。然後,館主負責經營館閣,負責出錢、出力,想學的人來練習,然後在有活動時演出或廟會時和婚喪喜慶出陣頭。

大致有概念,再回頭看文案,我就比較懂了。北管分福路和西皮兩派,前者較早傳入臺灣,後者較晚。臺灣西部的北管團,是兩派的都要學。但是,基隆和宜蘭是分派。奇怪?原來,1845年有個人叫林文章,從基隆到宜蘭教音樂,因其是漳州人,隨著吳沙入蘭陽平原,漳州人勢力大,後來分裂成兩派,一派只學福路,另一派學西皮。而兩派會因為籍貫、土地、農田水利、作生意範圍、信仰神明不同,而打架。後來從宜蘭傳到基隆也分派,也因為前者的因素而打架,打到頭破血流,造成重大傷亡,也造成兩派群族有諸多不便。因為1855年在魴頂(今南榮公墓)造成太多死亡,為了族群的安寧,開始辦基隆中元祭,由11姓每年輪值負責籌辦。但是,打架的事情層出不窮!

福路派戲神是西秦王爺,根據地是城隍廟到基隆車站一帶。西皮派戲神是田都元帥,根據地是奠濟宮(俗稱的基隆廟口就是奠濟宮廟口)兩派以旭川河崁仔頂為界,楚河漢界一清二楚,而有「三板橋不能過」的俗諺,意指在旭川河上有福德橋、新興橋和旭橋,兩派都過不了。西皮派想搭火車,不能從這裡去基隆車站,要繞路或去八堵搭火車。福路派也無法過橋去廟口辦事,非常麻煩。這個打架事件,從清代到日本時代都有紀錄,劉銘傳、伊能嘉矩等都有詳實記載。一直到1907年基隆廳長處理的方式是,將兩派的戲神,從城隍廟和奠濟宮請出,放在慶安宮(媽祖廟)合祀。與陣頭有關的樂器、頭旗一律沒收。但是,每年仍要辦中元祭,所以不斷協調,變成拼陣頭,而不是打架比輸贏。那陣頭要比什麼呢?比嗩吶的數量誰多,誰音樂演得較好,誰的鼓架木雕工、頭旗繡工等較細緻,至於兩派吹什麼曲是最高機密。如果其中一派能吹對方的曲,先給下馬威,那就很厲害。到後來,有電燈、鏡子等物,陣頭會裝燈、鏡子等會發亮和反射光線的,吸引大眾目光,由民眾總評來決定誰較好。然後,再農曆7/13迎斗燈要入慶安宮拜拜時,兩派會「交陣」,也就是第一次遶境要入嵌仔頂,得意堂會先禮記聚樂社會進,第二次要入時,換得意堂先進。藉由這樣的方式,兩派北管陣頭達到和解共生。也形成農曆7/13基隆中元活動「迎斗燈」的必看重點。

2008年基隆中元祭被文建會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今年正好是指定滿10年,也是基隆中元祭首次於1855年舉辦,到今年已164年。而現場展出的這些物件,都是中元活動會實際使用的。所以有其神聖性,是不能摸的。透過這個展覽,瞭解兩派和解的過程,更在164年後,兩派可以一起展出。同時,還可以去看中元祭典文物館展覽,還有城隍廟、奠濟宮、慶安宮三者之間的地緣關係。最重要的是,農曆7/13(國曆8/23)在海洋廣場和「迎斗燈」,農曆7/14(國曆8/24)在新興橋看「放水燈」,農曆7/15(國曆8/25)在中正公園主普壇看「普度」。這樣才能對基隆中元祭有完整認識。

理解後,也在7/30上午完成了導覽技巧和導覽示範,並且讓志工們自己分組思考如何準備解兌的故事脈絡撰寫和準備。課程結束後,中午用餐時間,透過志工們的分享,原來迎斗燈從原本的11姓,已經變為15姓,而且也有臺語的俗諺,還有志工跟我說,基隆有某處的北管陣頭,是沒有加入兩派的競爭,但是,也在音樂和陣頭上有分派。還有志工說,他們現在還有演北管戲,還有 「扮仙戲」,真的是很多豐富的分享和交流,我也從志工們的身上學到很多有關北管的知識,很開心、很有趣的教學相長的過程。感謝林詠能老師的策展團隊、基隆市文化中心的邀請,讓我有分享的機會。也謝謝文化中心和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的志工們,熱情的互動和討論,我真的穫益良多。課程後,我也被問到,為何會這麼愛導覽,又可以把導覽講得很有趣。謝謝臺博館這麼多展覽、課程提供的厚實養份,還有志工們與我的無私互相學習吧。

展期:7/25-8/12(星期一休館)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食記】新北市淡水區∣小川鍋物

圖1。小川鍋物

圖2。肉肉鍋(牛與羊)

圖3。蔬菜盤

圖4。原湯與牛奶鍋

圖5。麥茶
2018.7.23

下午去淡水找同學聊天,晚餐與同學一併吃飯。同學領我到位在淡水行政中心附近的「小川鍋物」。店家支持友善環境耕作的農友,店裡的食材都是與這些農友們合作,除了店裡販賣的鍋物用之外,也讓附近的居民可以透過店家向這些農友們訂購生鮮蔬果食材。在到店家前,我找了店家的臉書粉絲頁,稍為看了一下。照片中的食材,店家購入後,都會介紹是向哪位農友購買。此外,店家主要只經營晚餐,只有周末才會有午餐時段,很少看到賣鍋物的店家是只經營晚餐的。而晚上去的店面,是後來搬家的,同學說原本在淡海新市鎮再更裡面的點。

食物本身都很新鮮,利用原湯烹者,更能品嚐出食材本身的滋味,肉的部份新鮮、有本身的甜味。蔬菜盤裡有高麗菜、大白菜、大黃瓜、蕃茄、玉米筍、地瓜葉、南瓜與地瓜、金針菇、黑木耳和百葉和一尾蝦等。菜都很新鮮,高麗菜和大白菜很清甜,大黃瓜、金針菇、玉米筍、地瓜葉、黑木耳都稍為煮一下,就飽有本身的食材的口感與甜度就很好吃!蕃茄也是可以嚐出自身的酸味與甜味,南瓜和地瓜都有清晰的甜味,黑木耳煮一下,含有明顯的脆度,很美味。蝦有新鮮,而且肉質緊實。我只以店家提供的清爽醬汁,還有額外的新鮮朝天椒和大蒜,去配肉類,很美味。原湯無論在煮食物前、後,都很好喝。麥茶也蠻清爽的。最後,再加點一份蛤蜊,卻忘記拍照。蛤蜊新鮮,不用煮很久就開,而且水份飽滿,有自然的甜味與鮮味,沙都有處理乾淨。如果到淡水行政中心一帶,是值得到訪用餐的店家。祝福店家生意長久,能持續堅持下去。

消費:僅收現金
電話:02-2623-4148
Facebook:小川鍋物(連結
營業時間:
17:30-22:00(周一~周日)
11:30-14:00(周六、日)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旅行】臺北市北投區∣法鼓山農禪寺水月道場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2018.7.20

心裡想去北投農禪寺走走,放空沉澱。下午請了假 ,搭捷運到劍潭站,再換公車266(承德幹線),再步行到農禪寺。有關農禪寺的認識(連結)及入寺規定(連結),再請有興趣的人自行觀看。要去之前先做功課瞭解一下。

天氣很好,氣溫也高,但是,這裡很清靜、簡單、舒服,的確是個放空、沉澱的好地方。在建築前的水池邊冥想,感覺真是不錯。建築本身線條簡潔,坐在水池邊,真的讓人有沉澱、洗滴和清涼的感覺。

該建築由姚仁喜建築師設計,聖嚴法師告訴姚建築師佛教經典句子「空中月,水中花」,讓姚建築師設計出這樣的建築,還獲得建築獎項。而這棟建築是以清水混凝土的工法建出來的。而在想這句佛教經典時,我想連想到雲門舞集的舞作「水月」,一查,原來該舞蹈也是出自這句經典而產生的。

農禪寺後方的農田,很有意思,這裡是臺北盆地的關渡平原,這裡應該是臺北盆地少數還可以看到稻田的地方。真的是非常難得了。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食記】日本東京∣Blue Bottle Coffee 蒲隆地豆

Blue Bottle Coffee  蒲隆地豆
2018.7.9

繼之前,喝過 Eliza Cheng 從美國 Blue Bottle Coffee 帶回來的耶加後,真的是令人難忘!想不到,同學 Huei-jiuan Youji有朋友去了日本東京的 Blue Bottle Coffee Japan 問她要不要買豆子,讓同學自己選,同學選了這支肯亞豆。昨天下午就在同學的店裡一起品嚐,感謝同學的分享。

同學先是用虹吸壺煮,妙的是我們喝,覺得好喝,口感清爽,有甜味和焦糖香氣,但是,口感的厚度還好。

後來,改用手沖,竟然味道截然不同!酸味變明顯了,而且是明顯的莓果酸味與香氣,實在太有趣了,然後,後面有一股甜味的後韻,不是突顯的。最後,是有厚度的口感。妙吧!對我而言,整體感覺像是喝一杯「酸梅湯」的想像。沒想到同一支豆子,不同的方式沖煮,喝的感覺竟然差這麼多,實在有趣!

此外,豆子的賣相也很不錯呢。再次感謝同學的咖啡分享~

之前有報導(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987099.htm) #BlueBottleCoffee 2018年10月將在臺北信義區百貨商場展店,期待屆時營業的話,可以實際找同學去喝呢。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食記】臺北市大安區∣La MESA

圖1。La MESA店門口

圖2。Sangria無酒精版

圖3。芝蔴葉沙拉塞拉諾火腿

圖4。西班牙馬鈴薯烘蛋(半份)

圖5。酥炸海鮮

圖6。墨魚海鮮飯
2018.7.4

吃吃喝喝團三人小組很久沒有聚會了,每次聚會一定都會有名目,可不是隨便聚會的。聚會的地點,考慮西式食物,我挑了幾個地方,共同決定要到"La MESA",是一家以西班牙菜色為主的餐廳。很久沒吃西班牙菜,這家我也沒吃過,基本上對我們來說,就是一次未知的冒險!好處就是,我們隨遇而安!即便要聚會這天,下午臨時接到店家人員來電,告知二樓冷氣前一天故障,已請空調廠商來維修,仍無法解決,只能坐一樓。經與朋友們討論,大家還是決定前往。在電話中,來電的店員很客氣,從對話也感覺對方的語氣很誠懇。朋友們也沒有意見,我們還是到了。事後回想,還好沒有換別家,不然,我們的華麗冒險可能就與它失之交臂了。

當我們陸續抵達,也開始看菜單討論,另一位男性店員也很誠懇的提醒正在看菜單的我們,牆上黑板還有一些特別菜色,也就是限定推出,而不見得會在菜單上出現的,太棒了。牆上看到的菜色,有不少也是我們有興趣的部份。來提醒的工作人員,也讓我們感覺很舒服,和打電話來的那位女性工作人員給我的感覺一樣。

其實,後來決定了菜色,但是還會有一些想吃,甚至是考慮點太多,可能會吃不下,在經過掙扎和討論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們也以適切的態度,適時的回應我們的提問。最終決定了如照片裡的食物。Sangria正宗版是有酒精的,但是,考量我們本身的體質是不適合酒精飲料,選擇了非酒精版,一樣是好喝的,也帶給我們歡愉的氣氛。

芝蔴非沙拉佐塞拉諾火腿,這道沙拉非常好吃,火腿不用說!西班牙的伊比利豬滋味是沒話說的,如果知道牠的飼養過程和吃的食物,就會知道大家為何喜歡吃伊比利豬和西班牙的火腿囉!芝蔴葉很美味,火腿的風味也有濃郁的香氣。西班牙馬鈴薯烘蛋,也很好吃,因為我們才三個人,所以可以點半份,超開心的!避免量太多,半份剛剛好!口感很扎實,香氣很足夠呢。酥炸海鮮也很美味,而且外面的裹粉沒有大量含油,很酥脆,旁邊的沾醬很美味,酸甜滋味正好解膩,而且可以吃到檸檬皮的顆粒,又帶出味道和香氣。原本是想點西班牙海鮮飯,但是剛好有朋友不吃的肉,改點墨魚海鮮飯,也是非常好吃。墨魚汁很新鮮,沒有腥味,而且還帶有本身汁液特殊的香氣。魷魚的肉口感剛好,飯的部份,雖然米心沒有帶稍硬的口感,但是至少飯粒本身是彈牙的,飯雖然有稍為配合大多數臺灣人對飯的飲食習慣有調整,但是我們都覺得好吃。

一邊晚餐,一邊聊天,不知不覺也坐到晚上9點30分,也是該返家了。吃吃喝喝團聊了很多事,時間還是不夠用,還要再約下一次的下午茶時光。重點是,這家第一次踩點的店,空間是很好的,食物是好吃的,聊天是開心的,這才是最重要的。

消費:現金、刷卡
電話:02-2778-7676
營業時間:
17:30-23:00(周一~周四、日)
17:30-01:00(周五、六)
Facebook(連結

歡迎觀看Adonis blog粉絲頁(@adonisblo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