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廖怡錚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

0010556386_bc_01
廖怡錚  女給時代:1930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  圖片來源:www.books.com.tw
當我看到這本書出版時,立即想到曾經看過的展覽「台灣早期咖啡文化」裡,曾經提過日本時代有「女給仕」這樣的職業,透過閱讀這本書,也發現我曾經看過的展覽和閱讀的資料,的確曾提到在日本時代,所謂的「珈琲店」、「喫茶店」、「飲食店」和「料理屋」的定義,以及在日本時代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的珈琲店是Cafe Lion的事實,當時的定義,與現在我們所認知的,大相逕庭,是無法單純從字面上去做解讀的,更增添了我閱讀的興趣。

當我將整本書讀完之後,發現女給仕這個工作,還真是不容易,而且也不太好做,更何況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做。一般的大戶人家的黃花大閏女就不可能。此外,她們的工作收入全仰賴客人給予小費的多寡。女給也不是有花容月貌或皎好身材就可以,還要有些技藝,例如琴棋書畫或歌唱等,甚至還要和文人能說上幾句。會當時的國語(日語)更優。感覺像是藝妓或賣藝的人一樣。然而,雖然這樣的工作可以見多世廣,人面也寬大不少,的確不少女給仕工作者希望能藉此遇到良人,而走入家庭。然而,大多數的結果都不是好的,甚至還被男客騙光積蓄。相對而言,也有女給仕想對男客敲竹摃也不在少數。同時,女給仕後來的工作性質有逐漸變調,游走邊緣,也和當時的社會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以致於後來被警察機關盯上,而有些許變化。

從這樣的一個特殊工作,一窺日本時代的社會不同階層的現象,同時也發現在日本時代結束之後,這樣的職業性質,在戰後仍在臺灣存在好一陣子,影響深遠。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請使用Google帳號登入留言。
如果沒有Google帳號,利用「名稱/網址」留言,謝謝。
歡迎留言,審核後發佈。